新城村委會

新城村委會,屬於壩區。距離鎮1.00公里, 國土面積8.93平方公里,海拔1660.00米,年平均氣溫18.00℃,年降水量742.00毫米,適宜種植糧食等農作物。有耕地3141.00畝,其中人均耕地0.54畝;有林地6184.50畝。全村轄18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571戶,有鄉村人口5832人,其中農業人口5805人,勞動力3483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700人。2012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0912.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576.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農業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城村委會
  • 隸屬區域:三峽壩區
  • 國土面積:8.93平方公里
  • 海拔:1660.00米
  • 年平均氣溫:18.00℃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新城村委會,屬於半山區。距離村委會0.01公里,距離鎮16.00公里, 國土面積12.68平方公里,海拔2200.00米,年平均氣溫21.00℃,年降水量850.00毫米,適宜種植咖啡、香蕉等農作物。有耕地1618.00畝,其中人均耕地1.20畝;有林地17000.00畝。全村轄4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51戶,有鄉村人口1507人,其中農業人口1352人,勞動力70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525人。2013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574.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360.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618.00畝(其中:田536.00畝,地1082.00畝),人均耕地1.20畝,主要種植咖啡、香蕉等作物;擁有林地1700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5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34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0.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2年底,已實現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村內是路燈。全村是通自來水,有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1582戶通電,有1582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582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58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582戶.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3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57戶;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010.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01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該村到2012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57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2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08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有19戶其他住房結構。

農村經濟

該村2012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0912.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995.00萬元,經濟作物收入1279.00萬元,畜牧業收入917.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624頭,肉牛192頭,肉羊281頭);漁業收入534.00萬元,林業收入22.00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4372.00萬元,工資性收入1253.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576.00元,農民收入以農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253.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935人,在省內務工663人,到省外務工272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571戶,共鄉村人口5832人,其中男性2907人,女性2925人。其中農業人口5805人,勞動力3483人,其中漢族5797人,其他民族35人。到2012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303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5776人,享受低保564人。五保戶19戶。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00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3個,14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村內是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新城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彌城一中。該村距離國小校1.50公里,距離中學2.50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小學生568人,國小入學率100.00,中學生268人,國中生入學率100.00。該村建有文化活動室0個、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6個。

村務公開

該村到彌城鎮是通公路;進村道路為屬於柏油、水泥路面路面;村內主幹道為是土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0輛,拖拉機28輛,機車366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3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57戶;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010.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01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該村到2012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57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2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08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有19戶其他住房結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一是村莊缺乏科學規劃,村民住宅布局零亂,人畜同院比較普遍,村容村貌整治任務繁重;二是人均占有耕地面積較少,集體經濟來源不多,公共設施建設投入不足,農田水利、村莊道路、人畜飲水、醫療衛生等基礎設施條件急需改善;三是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不高,產業特色不明顯,缺乏優勢農產品加工項目,第三產業發展規模小,經濟發展質量不高;四是村民整體素質有待提高,村民獲取科技和致富信息的渠道不多,勞動者素質和勞動效率較低,村組幹部帶領致富能力不強。。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大力調整最佳化農業結構,著力挖掘山上、田裡、庭院、市場的潛力,努力增加農民收入。在增收項目方面,一是以現代設施農業為主攻方向,建設高產、穩產示範樣板,加大科技推廣力度,全面推廣田間套種、稻田養魚等農業增效的實用技術,循環利用各種生物資源,構建“田—糧—魚—畜—田”循環發展的生態農業發展模式。引導農民從市場效益的比較中選擇產業、從產品效益的比較中選擇品種,積極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提升農業功能,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二是繼續加大無公害茶葉產業的投入,建設600畝生態茶園。三是大力發展庭院經濟,使之成為農民增收的新亮點。結合新城村當前的農產品生產和加工業發展基礎,通過不斷延伸和拓展產業鏈,引導農戶與企業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合作機制,發展村域農產品加工業,大幅提升農產品附加值。以茶葉產業為龍頭,帶動核桃加工、飼料加工等產業發展。大力發展個私經濟和家庭經濟。到2008年,實現30%以上的農戶有家庭副業。大力發展勞務經濟,通過中介組織輸出一批、老鄉帶動輸出一批、學習培訓輸出一批,把勞務經濟培植成民眾現金增收的重要支撐點。通過村內企業吸納一批、向外有序輸出一批、商貿運輸轉業一批,實現戶均至少有1人從事非農產業。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