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首次提出了新型生態城市系統構建的模式,將城市看作一個系統,並從資源能源子系統、生態環境子系統、生態產業子系統以及人居環境子系統四個子系統分別提出各項構建技術;並在此基礎上,圍繞本書提出的新型生態系統各項構建技術,進行了示範典型案例的分析,對不同城市特點的地區如何構建生態城市進行了案例總結。 本書具有較強的技術性和參考價值,可供從事城市規劃、環境保護、區域經濟等相關領域的科研人員、規劃及建築領域的管理人員閱讀,也可供高等學校相關專業師生參考。
基本介紹
- 書名:新型生態城市系統構建技術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頁數:243頁
- 開本:16
- 品牌:化學工業出版社
- 作者:溫娟 孫貽超
-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12218286X
內容簡介
本書首次提出了新型生態城市系統構建的模式,將城市看作一個系統,並分別從資源能源子系統、生態環境子系統、生態產業子系統以及人居環境子系統四個子系統,分別提出各項構建技術。並在此基礎上,圍繞本書提出的新型生態系統各項構建技術,進行了示範典型案例的分析,對不同城市特點的地區如何構建生態城市進行了案例總結。
本書內容豐富,觀念新穎,是一本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新型生態城市系統構建即規劃設計的參考讀物,可供從事城市規劃、環境保護、區域經濟等相關領域的科研人員、規劃及建築領域的管理及工作人員參考,適合廣大民眾閱讀,也可供相關領域的大專院校相關專業師生教學參考。
圖書目錄
1.1建立新型生態城市的背景1
1.1.1建立新型生態城市的意義2
1.1.2建立新型生態城市的主要內容2
1.1.3創新點4
1.1.4建立新型生態城市的技術路線4
1.2生態城市的概念及內涵4
1.2.1生態城市的概念4
1.2.2生態城市的內涵5
1.3國內外巡禮6
1.3.1國外生態城市建設現狀6
1.3.2國內生態城市建設經驗7
參考文獻7
2新型生態城市系統構建模式9
2.1新型生態城市系統構建模式的構建原則9
2.2新型生態城市系統的構建模式特點10
2.2.1新型生態城市系統指標體系10
2.2.2新型生態城市系統11
2.2.3新型生態城市系統構建案例示範12
2.3新型生態城市系統構建模式的特點12
2.4新型生態城市系統構建模式框圖13
參考文獻14
3新型生態城市指標體系建立15
3.1可持續發展指標概述16
3.1.1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的作用與功能16
3.1.2指標體系劃分的原則17
3.1.3指標體系的分類17
3.2國內外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19
3.2.1國外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的發展19
3.2.2國外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的實踐20
3.2.3國內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的發展20
3.2.4國內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的實踐23
3.3新型生態城市指標體系構建25
3.3.1新型生態城市指標體系構建“六步法”25
3.3.2新型生態城市指標體系共性技術27
3.3.3考核指標解釋與指標值計算29
3.3.4無錫低碳生態城37
3.3.5上海崇明生態島42
參考文獻48
4資源能源子系統構建技術49
4.1水資源體系——區域再生水產、用匯流排系統技術50
4.1.1再生水利用存在的問題50
4.1.2區域再生水產、用匯流排系統51
4.1.3區域再生水產、用匯流排系統構建關鍵技術52
4.2能源體系——區域再生能源匯流排系統最佳化技術55
4.2.1區域再生能源匯流排系統55
4.2.2區域再生能源匯流排系統中的熱源56
4.2.3區域再生能源匯流排系統中的能源利用技術57
參考文獻58
5生態環境子系統構建技術60
5.1退化濕地診斷及預測技術研究60
5.1.1退化濕地診斷技術60
5.1.2基於NDVI的濕地變化及預測技術70
5.2區域水系統規劃與構建技術研究74
5.2.1湖庫污染信息系統軟體開發74
5.2.2濱海城市水體“庫河湖”水量水質聯網調配/調控技術81
5.2.3濕地水系的景觀設計技術92
5.3非常規水源高鹽景觀水體保持技術研究97
5.3.1鹽度對景觀水體藻華的影響分析97
5.3.2高鹽水體河濱緩衝帶植被最佳化配置和生態護岸技術98
5.3.3非常規水源補給型高鹽景觀水體人工強化淨化技術100
5.3.4間歇滲水式耐鹽鹼植物土壤生態淨化技術101
5.4高鹽人工濕地構建與冬季運行調控102
5.4.1複式潛流人工濕地102
5.4.2高鹽人工濕地冬季運行調控103
參考文獻103
6生態產業子系統構建技術105
6.1以能源企業為核心的循環經濟系統構建技術106
6.1.1技術概述106
6.1.2技術內容106
6.2以冶金企業為核心的區域協同發展系統構建技術111
6.2.1技術概述112
6.2.2技術內容112
6.3區域層面生態產業循環經濟系統構建技術118
6.3.1生態工業園理論概述118
6.3.2生態產業共生網路構建技術119
6.3.3濱海區域重化工行業集群式、持續發展的生態產業共生網路構建
技術123
參考文獻126
7人居環境子系統構建技術127
7.1城市熱島效應減緩技術127
7.1.1城市熱島效應概述127
7.1.2城市熱島效應成因及影響因素129
7.1.3緩解城市熱島效應的措施131
7.2綠色建築構建技術133
7.2.1綠色建築的內涵與定義133
7.2.2被動設計134
7.2.3圍護結構136
7.2.4能源供應142
7.2.5末端設備155
7.2.6節水技術159
7.2.7樓宇自動化與建築能源管理161
7.3城市生態社區建設162
7.4景觀綠化設計技術163
7.4.1城市公園設計163
7.4.2城市廣場設計165
7.5濱海城市環境安全建設相關技術170
7.5.1基於環境風險容量的區域環境風險評價體系170
7.5.2“一源、一景、一案”的環境風險應急預案制定與評估方法179
7.5.3環境風險應急平台建設方案181
參考文獻185
8新型生態城市系統構建技術示範典型案例188
8.1中新天津生態城建設188
8.1.1中新天津生態城指標體系構建188
8.1.2濱海區域水系統規劃與構建技術研究193
8.1.3多要素聯通的非常規水源水生態系統構建技術以中新生態城
為例205
8.2空港經濟區建設214
8.2.1空港經濟區河湖水系構建工程214
8.2.2空港經濟區生態產業鏈構建225
8.3天津臨港經濟區建設237
8.3.1工程簡介237
8.3.2工程方案239
8.3.3關鍵技術環節方案設計240
8.3.4節能環保效益242
參考文獻242
序言
作為人類社會經濟活動最集中的場所,城市是產業、產品、文化、科學技術的聚集地,是人類社會發展、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城市在給人類帶來豐碩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的同時,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高效率、高消耗的城鎮化也帶來了工業化、現代化的集聚,城市有限的資源和環境容量成為城市發展的瓶頸,許多城市面臨諸如人口超密度聚集、基礎設施薄弱、產業布局紊亂、交通擁塞、資源匱乏、環境污染、城市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低下等“城市病”的困擾,尋求城市化與城市生態環境的良性互動、協調發展意義重大。
建設生態城市是踐行生態文明的重要體現。以高效、健康、和諧為特徵的生態城市的理念產生於人類對20世紀60年代以來全球、區域、地方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深刻反思,是人類對自我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城市建設發展模式的一次重新選擇。新型生態城市是生態文明理念在城市建設中的落實,是資源高效節約、產業布局合理,消費適度,人與環境共生,社會公平的城市文明的體現。
本書首次提出了新型生態城市系統構建的模式,將城市看作一個系統,並從資源能源子系統、生態環境子系統、生態產業子系統以及人居環境子系統四個子系統,分別提出各項構建技術。在此基礎上,圍繞本書提出的新型生態系統各項構建技術,進行了示範典型案例的分析,對不同城市特點的地區如何構建生態城市進行了案例總結。
本書內容豐富,觀念新穎,是一本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新型生態城市系統構建及規劃設計的圖書,可供從事城市規劃、環境保護、區域經濟等相關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科研人員、規劃及建築領域的管理人員參考,也可供高等學校相關專業師生教學參考。
本書由溫娟、孫貽超、張濤等編著,常文韜、馮真真、李燃、李璐、趙明霞、趙翌晨、閆佩、王興、邵曉龍、袁敏、孫靜、宋文華、李紅柳、孫韜、張征雲、李莉、羅彥鶴、樊在義、吳國華、陳光、史文斌、張東國、劉雄等參與了部分內容的編著工作,在此表示感謝。
在本書編著過程中,參考了國內外生態城市及其相關研究領域眾多資料和科研成果,在此向有關作者致以衷心的感謝。
由於編著者時間和水平有限,書中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歡迎讀者批評指正。
編著者201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