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恢復期中醫康復指導建議 (試行)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恢復期中醫康復指導建議(試行)》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辦公廳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在2020年2月22日發布的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恢復期中醫康復指導建議 (試行)
  • 發布單位: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辦公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
建議印發,建議全文,

建議印發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恢復期中醫康復指導建議(試行)
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恢復期中醫康復指導建議(試行)的通知
肺炎機制醫療發〔2020〕10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健康委、中醫藥管理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
為充分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加快新冠肺炎恢復期康復,在總結新冠肺炎中醫康復經驗基礎上,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組組織專家制定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恢復期中醫康復指導建議(試行)》。現印發給你們,供工作中參考。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辦公廳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
2020年2月22日

建議全文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恢復期中醫康復指導建議(試行)
本建議適用於符合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局聯合印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解除隔離和出院標準的恢復期人群。臨床醫師可參考本指導建議,根據患者個體情況給予相關治療或康復指導,患者出院後亦可根據本建議採用適宜的自我干預方法。
一、推薦中藥
(一)肺脾氣虛
臨床表現:氣短,倦怠乏力,納差嘔惡,痞滿,大便無力,便溏不爽。舌淡胖,苔白膩。
推薦處方:法半夏9g、陳皮10g、黨參15g、炙黃芪30g、炒白朮10g、茯苓15g、藿香10g、砂仁6g(後下)、甘草6g。
服法:每日1劑,水煎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推薦中成藥:補氣健脾類。
臨床表現:乏力,氣短,口乾,口渴,心悸,汗多,納差,低熱或不熱,乾咳少痰。舌乾少津,脈細或虛無力。
推薦處方:南北沙參各10g、麥冬15g、西洋參6g、五味子6g、生石膏15g(先煎)、淡竹葉10g、桑葉10g、蘆根15g、丹參15g、生甘草6g。
服法:每日1劑,水煎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推薦中成藥:益氣養陰類。
二、中醫適宜技術
常用選穴:大椎、肺俞、上脘、中脘、膈俞、足三里、孔最等。
(二)經穴推拿
穴位按摩:太淵、膻中、中府、肺俞、腎俞、大腸俞、列缺、中脘、足三里等,咳嗽、咽癢、乾咳者,可加少商、尺澤等。
經絡推拿: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任脈、督脈等。
(三)耳穴壓豆
常用耳穴:支氣管、肺、內分泌、神門、枕、脾、胃、大腸、交感等。
(四)刮痧
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太陽膀胱經等。
(五)拔罐
背腧穴為主,如肺俞、膏肓、脾俞、腎俞、大椎等。
(六)針刺療法
常用選穴:太淵、曲池、肺俞、足三里、陰陵泉、關元等。
隨症配穴:乏力、怕冷、舌淡者,可加膈俞、腎俞、大腸俞;食慾差、大便稀溏、舌淡者,可加中脘、天樞;咳嗽、咳痰、舌淡者,可加大椎或定喘、膏肓等。膏肓、肺俞、膈俞等穴局部肌肉薄,注意規範操作,避免引起氣胸。
註:中藥和中醫適宜技術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三、膳食指導
總體建議:膳食平衡、食物多樣、注重飲水、通利二便,並注重開胃、利肺、安神、通便。
根據食物屬性和患者情況,進行分類指導:
(一)有怕冷、胃涼等症狀的,推薦生薑、蔥、芥菜、芫荽等;
(二)有咽乾、口乾、心煩等症狀的,推薦綠茶、豆豉、楊桃等;
(三)有咳嗽、咯痰等症狀的,推薦梨、百合、落花生、杏仁、白果、烏梅、小白菜、橘皮、紫蘇等;
(四)有食欲不振、腹脹等症狀的,推薦山楂、山藥、白扁豆、茯苓、葛根、萊菔子、砂仁等;
(五)有便秘等症狀的,推薦蜂蜜、香蕉、火麻仁等;
(六)有失眠等症狀的,推薦酸棗仁、柏子仁等。
四、情志療法
(一)五行音樂療法
聆聽五音與五臟、五志配合的樂曲,鼓動血脈、調暢情志。
(二)移情易性法
改變生活環境和方式,轉移或分散患者某種思維的集中點,免於不良刺激,擺脫不良情緒。
五、傳統功法
新冠肺炎輕型及普通型患者出院後,可採取多種功法;重型或危重型患者出院後,根據自身恢復情況選擇適當的傳統功法。
(一)八段錦
練習時間10~15 分鐘左右,建議每天1~2次,按照個人體質狀況,以能承受為宜。
(二)太極拳
推薦每日1次,每次30~50分鐘為宜。
六、其他方法
(一)呼吸六字訣
“噓(xu)、呵(he)、呼(hu)、呬(si)、吹(chui)、嘻(xi)”,依次每個字6秒,反覆6遍,腹式呼吸方式,建議每天1~2組,根據個人具體情況調整當天運動方式及總量。
(二)呼吸療愈法
主動進行緩慢深長的腹式呼吸訓練,可採用鼻子吸氣,嘴巴呼氣,或鼻吸鼻呼,釋放和療愈身心。
(三)“三一二”經絡鍛鍊法
“三”指合谷、內關、足三里三個穴的按摩,“一”是意守丹田、腹式呼吸,“二”是兩下肢下蹲為主的體育鍛鍊。建議每天1~2次,按照個人體質狀況,以能承受為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