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人才與新世紀生物醫藥發展》是館藏於蘇州獨墅湖圖書館的視頻,作者是張佩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型人才與新世紀生物醫藥發展
- 主講人:張佩琢
《新型人才與新世紀生物醫藥發展》是館藏於蘇州獨墅湖圖書館的視頻,作者是張佩琢。
《新型人才與新世紀生物醫藥發展》是館藏於蘇州獨墅湖圖書館的視頻,作者是張佩琢。主題責任者張佩琢主講版本蘇州獨墅湖圖書館 2010年9月日期2008載體形態視頻資料館藏信息蘇州獨墅湖圖書館描述張博士以一個學者的身份為在座的...
3.許多國家將生物產業作為戰略產業重點發展。各國紛紛制訂生物產業發展戰略規劃,發布專項政策,成立專門機構,加速培養和吸引人才,大幅度增加對生物技術研究和產業化的投入,引導社會資源投入生物產業,促進生物產業在知識密集區域集聚化發展,努力搶占21世紀國際經濟技術競爭制高點。(二)加速我國生物產業發展具有重大戰略...
4、掌握髮酵工業與生物技術產業典型產品的工藝制定、設備選型及最佳工藝的調控;5、掌握生物產品提取、精製的單元操作理論和生物產品的分析檢驗技術;6、具有進行生物產品新工藝、新設備及現代生物技術產業化的科研開發能力。生物技術 為適應新世紀生命科學和生物科技的迅猛發展以及我國在醫藥食品等健康產業對專門人才的需求...
學院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精神、以國際化為主戰略,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開展了系統性的改革創新,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師資隊伍,其中院士2名,國家傑青等中青年高層次骨幹2名, “973”和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首席科學家5名,“四青”人才5人次, “萬人計畫”1名,跨/新世紀人才10人...
第五章 多重困擾:資本、技術、人才及其他 第一節 產業資本與工業增長 第二節 生產技術與工業發展 第三節 新型人才與工業振興 第四節 社會生態環境與工業化——以政治生態環境為中心 結論 附表1-16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劉義程,男,漢族,1963年10月出生,江西省泰和縣人,先後畢業於江西師範大學歷史系和...
當前是我國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我國人才事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我國加快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進程中,發展生物技術及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迫切需要培育創新型生物技術人才,迫切需要建立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生物技術人才隊伍。新世紀以來,全球生物技術及產業發展呈現四大...
截至2010年底,南京人才資源總量達到162萬,與“十五”末的105萬相比,淨增加57萬人,年均增長速度超過9%,是南京歷史上人才增長速度最快的一個時期。南京人才資源總量進入全國第一方陣,居於同類城市前列。2010年南京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77人,列全國第三,副省級城市首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
(一)發展改革階段(1999~2006)軍隊辦學期間,為強化軍事預防醫學學科建設,培養適應現代戰爭的醫學生物類人才,學校確定了“生物技術”為學校發展的重點學科和專業。1999年學校以本中心前身(熱帶病研究室、分子免疫研究所)為主要單位組建了熱帶衛生學系,積極探索醫學生物技術人才培養的新型實驗教學管理與運作模式。2...
珠海新世紀醫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珠海新世紀醫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於2017年02月23日成立。法定代表人范秋根,公司經營範圍包括:無(依法須經批准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等。
男,博士,1964年2月生人,山西寧武人,中共黨員,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天津市有機高分子材料學授銜專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天津工業大學生物化工研究所所長。1984年畢業於天津大學套用化學系,1987年6月畢業於天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獲得碩士學位。同年分配至現天津工業大學,人物簡介 男,中共黨員...
王辰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後,布局建設由中國境內外傑出研究創新單元組成的國家醫學科技創新體系;開啟接納多學科本科畢業生學醫的“4+4”新型八年制臨床醫學教育模式;創立“卓越護理人才貫通培養改革試點班”;率先將有利於吸引全球優秀人才加盟學校的準聘長聘(Tenure—track)教職制度引入中國國內醫學院校...
陳軍,男,漢族,1967年9月出生於安徽省宿松縣,無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先進能源材料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院長(兼 ),天津市僑聯第十屆委員會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陳軍於...
因此,無論是從增進人類健康角度看,還是從醫學自身發展角度看,都必須加強醫學人文學的建設。在構建醫學與人文完美結合的現代醫學模式的同時,促進人類社會的文明。其次,新世紀新形勢新型醫學人才的培養離不開醫學人文學的建設。弗洛姆曾指出“19世紀的問題是上帝死了,20世紀的問題是人類死了”。的確,在打碎了神學...
2007年4月—2011年7月,在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分子生物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11年7月,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回國後擔任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藥物靶標結構與功能中心研究員、課題組長。2012年9月,加入中國民主同盟;同年,入選上海市“浦江人才計畫”,並被聘為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
2005年度 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浙江省醫藥衛生科技創新一等獎:“膜表達超抗原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A的製備及其抗腫瘤作用研究”(余海 王青青 馬文學 黃常新 李達 曹雪濤)2008年度 入選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 2008年 中國免疫學會青年學者獎 2008年度 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畫”
2010年,教育部新世紀 優秀人才 稱號。2012年,北京市教學成果二等獎及北京中醫藥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2014年,北京市科技新星稱號。2014年,“百年樂杯”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優秀青年稱號。2015年,“岐黃中醫藥傳承發展獎”。2015年,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2016年,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青年創新人才稱號。2017年...
2008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2009年,入選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2009年8月—2017年9月,任東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其間:2011年11月—2012年4月,在倫敦城市大學作訪問學者)。2014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15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2017年...
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畫先進工作者、全國先進工作者和“五一”獎章獲得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委員。現任國家人口計生委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首席研究員,國家人口計生委科學技術研究所遺傳優生研究中心主任、國家...
金梅林主要研究方向為動物源性人獸共患病和新發突發重要動物疫病的病原學、流行病學、致病機制、新型疫苗和診斷製劑等方面的研究。人物經歷 1954年3月,金梅林出生於湖北省十堰市。1977年2月至1980年7月,在北京大學攻讀生物系獸醫生物學專業學士學位。1980年7月,任華中農業大學教師。1980年8月至2001年1月,任...
2012年,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2014年6月至2021年4月,任黑龍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16年12月至2018年1月,在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Florida)做訪問學者。2017年6月,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畫”。2018年,獲得“黑龍江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2008年入選上海市科技啟明星、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2018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上海領軍人才、國家“萬人計畫”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019年獲得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計畫支持,2024年獲首屆上海傑出人才等支持。研究方向 智慧型顯示與微電子,長期從事AMOLED新型顯示、柔性顯示與薄膜封裝,薄膜電晶體顯示與感測...
人才培養 培養成果 截至2023年7月,范代娣先後培養國家級人才3名,省部級人才10名,研究生75人,博士31人,博士後11人。指導學生 2015年,范代娣指導學生獲2015年“創青春”西北大學大學生創業大賽優秀獎。2017年,范代娣指導學生獲西北大學第八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榮譽表彰 財富排名 2023年...
2001年,聞玉梅在吉林省長春市參加“中國科協2001年學術年會分會場特邀報告彙編”的會議上,發表論文:《微生物基因組研究的機遇與挑戰(摘要)》《微生物結構與功能基因組研究進展》;同年,在吉林省長春市參考“新世紀·新機遇·新挑戰——知識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上冊)”的會議上,發表論文:《微生物基因組...
,“多聚磷酸外切酶在分枝桿菌生物膜形成中的功能”,“結核菌Rv0621基因的功能深入研究”,“上位相互作用在結核菌促旋酶氟喹諾酮類藥物耐受中的作用機理研究”,“嚴緊激素的實時檢測和信號傳遞研究”,“光合微生物產氫的物質能量轉化研究”,教育部重點課題“結核分枝桿菌持續感染分子機理研究”,新世紀優秀人才...
2004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 人才工 程國家級人選”。 2017年8月,入選“201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 選人名單”。2018年,當選為瑞典皇家哥德堡藝術與 科學學院外籍院士。2019年,當選為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外籍院 士。2021年8月,入選“202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 人名單”。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2010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2011年入選上海市曙光學者計畫。現擔任華東理工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處長,曾擔任華東理工大學材料學院副院長,負責學院研究生教育工作。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多功能複合納米材料的製備及生物醫藥套用,介孔基複合材料、新型功能化介孔材料的合成及在藥物貯藏與釋放、催化等方面的套用研究...
2000年,入選浙江省“151人才計畫”第一層次。2004年,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2006年起,擔任浙江大學化工機械研究所所長。2009年,被聘為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2012年,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2016年起,擔任浙江大學能源工程學院副院長。2021年11月18日...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輸送了大批高素質人才,為加快發展壯大現代產業體系作出了重大貢獻。但同時,受體制機制等多種因素影響,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在結構、質量、水平上還不能完全適應,“兩張皮”問題仍然存在。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
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培養人員(2004)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培養人員(2002)2023年12月,入選何梁何利基金2023年度科學與技 術進步獎。項目獎項 [1] 豬圓環病毒病的免疫預防關鍵技術研究及套用 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周繼勇(第一完成人)[2] 新的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毒株...
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畫"可降解高分子包膜控釋技術"。985創新平台引進人才基金"可降解高分子包膜肥料研發"。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撐計畫"環境友好型高分子膜材料研發"。農業部公益性行業專項"一次性施肥技術及推廣示範"。發表專著 主編《緩/控釋肥料》,化學工業出版社,ISBN:978-7-122-21131-6,2014.編寫《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