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和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新和縣新和鎮)

新和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新和縣新和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國有兩個行政鎮稱為新和鎮,一是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卻里塔格山南麓,渭乾河西岸衝擊平原上部;另一個是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江州區西北面,東北面與大新縣接壤,西南與龍州縣交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新和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新和縣
  • 面積:11.18平方千米 
  • 人口:35227人(2017) 
基本信息,發展信息,

基本信息

新和鎮代碼:652925100
新和鎮位於卻里塔格山南麓,渭乾河西岸衝擊平原上部,全鎮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東西寬1.7公里,南北長2.7公里,總面積11.18平方千米。東北與該縣依其力克鄉相接,西與塔什力克鄉相鄰,南與排先巴扎鄉有一路之隔,國道314線穿鎮而過,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
新和鎮為新和縣委、政府駐地,是新和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鎮轄12個社區居委會(托克蘇社區、尤魯都斯闊恰社區、瓊闊恰社區、熱斯特社區、新城社區、艾提古麗社區、團結社區、班超社區、南城社區、城北社區、濱湖社區、 向陽社區),有96個行政、企事業單位。至2003年末,全鎮總人口35227人(2017),主要由維吾爾族、漢族、回族組成。
【沿革】1959年成立新和公社,1981年改鎮。1997年,面積3.8平方千米,人口1.9萬,其中維吾爾族占92.8%,轄托克蘇、尤勒吐孜闊恰、瓊闊恰、熱斯特、英協海爾5個居委會和托克蘇、尤勒吐孜闊恰、瓊闊恰3個行政村。2003年末,全鎮總人口6784人(不包括縣直行政、企業事業單位人員),其中城鎮人口4519人,轄6個社區、3個行政村:托克蘇社區、尤勒都斯闊恰社區、瓊闊恰社區、熱斯坦社區、英協海爾社區、艾提古麗社區、托克蘇村、尤勒吐孜闊恰村、瓊闊恰村。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箇中心,大力實施“科技興鎮”戰略,狠抓農業結構調整,大力加強城鎮建設,努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全力營造穩定的發展環境,全鎮“三個文明”建設取得了新的成績。2003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837萬元,其中種植業總收入372.7萬元,畜牧業總收入332.8萬元,林果業總收入69.7萬元,第二、三產業總收入61.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25.2元。
99年以來,新和鎮先後兩次榮獲自治區五四紅旗團委創建單位、自治區級科技進步先進鄉鎮、兩次榮獲地區“抗洪搶險”先進集體稱號、地區級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地區級“科技之冬”先進單位、地區級“紅旗先進團委”、地區級軍民共建先進單位、縣級科技進步先進集體、縣級開展警示教育活動先進集體、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做出突出貢獻先進單位、“三五”普法先進集體、自治區級精神文明單位、地區級先進職工之家、新和縣人民滿意政府、文明標兵單位、新和縣統戰民族宗教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並連續兩年獲新和縣“三個文明”建設第二名的好成績。

發展信息

一、城鎮經濟發展迅速
突出的交通、區位優勢和優良的“軟、硬”環境,使全鎮城鎮經濟發展迅速。全鎮有個體私營者556戶,形成了以加工、運輸、修理、養殖、手工業、皮革、百貨等為主的經濟支柱產業。利用地緣優勢,發展了2個由社區下崗失業人員和社區居民組成的小吃夜市,使社區成為了解決就業和再就業的重要場所。同時,在臨近314國道的城鄉結合部建立了以農產品為主的產品交易市場,有效地促進了城鎮經濟的增長。
二、效益農業前景廣闊
全鎮糧經作物之比為1:3,建有一處占地1000畝的高效園藝示範園基地,採用矮、密、早栽培模式,已全部栽植全球紅葡萄,預計畝效益可達3000元以上;建有占地300畝的棚室生產示範園區一處,主要生產無公害反季節瓜、果、蔬菜、花卉和苗木產品,棚室的畝均效益至少在10000元以上;建有200畝的養殖示範區一處,通過採用現代畜牧業養殖和管理技術,加大服務力度等手段,推動養殖業產業化進程。全鎮已扶持培養養牛30頭以上育肥大戶和養羊500隻以上大戶12戶。
三、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新和鎮城區街道現已基本硬化完畢,各村、社區也已全部實行水、電、路“三通”,全面完成了農村電網改造;水利設施配套,農田澆灌方便;廣播、電視、電話也已實現了村村通;擁有專門處理垃圾的拖拉機2台,垃圾處理日日不停,保證了城區環境衛生的清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