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化三大碗
- 主要食材:穇子,鱘魚
- 分類:湘菜 菜品所屬菜系
- 口味:辣、香
- 所屬地: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
- 營養價值:是無可挑剔的綠色食品。
三合湯,農夫河魚,穇子粑蒸雞,
三合湯
三合湯是梅山傳統的地方名菜,在婁底市及周邊地區的飯店或夜宵攤上,深客群多人的青睞。品嘗三合湯不僅可大飽口舌之福,而且可以領略一下梅山文化的深厚和神奇。
相傳,此湯沿於苗俗,苗人是梅山蠻人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一日,一老翁雲遊至橫陽山寨,恰遇山民宰殺老牛,圍觀者甚眾。突然,一山民口吐白沫倒地,眾人驚駭不已。老翁上前命山民取牛血一碗,牛肉、毛牛肚各一片,加入三個紅辣椒,煮沸急飲,患者頓時出汗即醒,神清氣爽。當眾人慾覓老翁仙蹤時,老翁駕祥雲消失在蒼茫的橫陽山岩中。
此方確有除寒祛濕、通經活絡之功效。但此傳說給三合湯染上了一層神秘色彩。倒是史書上記載的文字比較客觀,令人信服。
據史料記載,南宋景炎2年(1277年)3月,新化張虎起兵抗元,統帥威猛剽悍的梅山騎兵,長驅直入,所向披靡。一舉收復新化、安化、益陽、寧鄉等縣,但後遭元朝重兵殘酷鎮壓,張虎兵敗被俘不屈而死。元人為防梅山騎兵東山再起,在梅山地區大肆殺馬,殺完馬之後殺牛。由此梅山也產生了殺牛的牛市和三合湯獨特的名茶。“橋頭屠擔橫陳,塵垢牛糞滿地。屠牛村夫,汗流浹背。”這就是新化鐸山(今屬冷水江市管轄)牛市繁忙興旺的歷史寫照。三合湯經過幾百年而傳到今天。
張虎和他的“戰馬嘶鳴落日圓”的悲壯形象,雖經700多年歲月風塵的磨礪,已漸漸模糊,但他那如虹的浩氣,仍將充溢人們的胸襟。吃起三合湯,人們也會念叨起張虎那段不可磨滅的歷史。
“新化三合湯” 又稱“霸王湯”,相傳晚清大臣曾國藩在湖南組建“湘軍”時,“湘軍”士兵因為長期生活在野外、湖區,患風濕病的日見增多,致使士氣低落。於是曾國藩用重金聘請名廚,精心調製了一種去風濕病的“三合湯”,作為士兵佐膳的菜餚。曾國藩特意將該湯賜名“霸王湯”。從此,“三合湯”在當地民間廣泛流傳。據當地人介紹:“三合湯”不僅可以增強食慾,促進消化,而且還有祛風濕、強筋骨等功效,具有一定的醫療價值。
“三合湯”選料講究,製作嚴格,最好要用水牛牯之牛血,厚實之牛肚及黃牛牯裡脊肉為主料。牛肉要橫切,牛肚梅山人吃法奇特:呷黑不呷白。調製時要注意火候,牛肚子要能插進筷子,燉好時需加入當地的土特產——山胡椒油。這樣,“三合湯”才具有辣、香之特色和食療之功效。
一匙三合湯下肚,往往是腦門冒汗,腹內起火,嘴巴收不攏,但稍作回味,便會口中生津,胃口大開,精神爽朗,忍不住又把湯匙伸出去,人戲稱,喝三合湯猶如看火爆動作片,新鮮、刺激、來勁。
農夫河魚
作為新化三大碗之一的農夫河魚雖然沒有三合湯的神奇傳說,也沒有穇子粑蒸雞那新化獨有的穇子為原料,但也有它的獨特風味。農夫河魚選用肉質細膩、營養價值高、有益腦去頭眩強筋骨之功效的鱘魚為材料,用密制高湯烹製而成,香醇可口,鄉土風味濃厚。
穇子粑蒸雞
穇子是一種雜糧,營養價值很高。內含豐富的維生素和微量礦物質。也是一種粗糧。穇子一般的食用方法是做成粑吃。有句俗話說道;“冒呷過穇子粑不曉得粗細。”意思就是說穇子粑吃起來特別的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