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新加坡獨立前的1963年,新加坡即有了自己的電視,通過“第五波道”和“第八波道”播映電視節目。1965年,新馬分家後,當時文化部屬下的新加坡廣播電視台(Radio and Television of Singapore ,簡稱RTS)正式成立,到1976年底,第5及8波道的節目則完全轉為彩色播映。時至1980年,新加坡廣播局成立,取代了RTS。“新廣”這個名字對我們是很熟悉的,在80年代初,為配合當時大力推行的講華語運動,新廣開始為海外購買的電視連續劇(大多是港劇)進行華語配音。
新加坡電視台前名是RTS(RADIO AND TELEVISION SINGAPORE)在1980年從政府指定為法定機構開始,才真正大事發展色彩的華語戲劇組,希望在電視製作上發展具有本地特色的華語連續劇.第一部由這批海外神兵打造的連續劇是實里達大劫案.這些海外人才發覺這裡的人還不知道什麼叫拍戲,完全沒有拍戲的概念及不認識拍戲所需要之不同的環境。這第一部配音連續劇在1982年5月27日開鏡拍攝,劇情里拍攝飛車和開槍鏡頭都是本地頭一次,引起社會各界的注意。"實里達大劫案"得到令人鼓舞的收視率後,開始雄心勃勃開拓創新開拍其他劇鐘.第二部連續劇是與國防部合作講述新兵生活的"新兵小傳"."新兵小傳".開始播映後,得到觀眾們一致好評,年青的演員王玉."阿龍"(原名林春泰)很受觀眾的歡迎,新廣的"明星偶像"也就開始此逐漸形成.後來也接著拍攝"聖淘沙之旅"和"晚來風急"同樣短集連續劇,另外一方面開始辦新廣第一屆演員訓練班.1983年大名鼎鼎香港電視製作人梁立人也加入新廣為戲劇處處長,他的走馬上任就大展拳腳,實行雙線發展戲劇節目.第一線提議拍攝很有歷史意義的大戲"霧鎖南洋"由於牽涉的背景和人物都很龐大,他提議建設一條新加坡早期開拓者初期的街道,以供往後拍攝用途。
1994年10月,新加坡廣播局企業化,並重組為控股公司──新加坡國際傳媒私人有限公司(Singapore International Media Pte Ltd,簡稱SIM)和7家子公司。重組後的特點是電視和廣播“分家",不再屬於同一家機構,“新視”正式成立。1999年6月,新加坡國際傳媒機構改名為新加坡傳媒機構(Media Corporation of Singapore,簡稱新傳媒、Media Corp)。
2000年6月,新加坡電視業歷史上的揭開嶄新的一頁——6月5日,政府宣布準備發出電視台經營執照給報業控股,6月8日,報業控股宣布成立本地第二家電視台“報業控股傳訊公司"(SPHMedia Works Limited, 簡稱報業傳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