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潮州八邑會館

新加坡潮州八邑會館

新加坡潮州八邑會館,是同鄉團體的最高組織。由潮邑人士最早最大的慈善福利團體義安公司演變而來。1830年前後,澄海人余有進等創組義安公司後,它一直由余有進及其後代掌握,賬目不公開。1927年底,林義順、李偉南等14人質疑義安公司佘應忠,要求把義安公司交潮州人士共同管理,佘不同意。林義順、黃蔚廷、李偉南、張永福等40人聯名登報。除成立潮州公產維持會外,還發起組織潮州八邑會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加坡潮州八邑會館
  • 類型:同鄉團體
  • 創辦:潮州人士
  • 組織:救鄉委員會
歷史沿革,誕生背景,成立組織,民俗節日,基礎設施,

歷史沿革

誕生背景

1928年9月15日召開潮僑大會,議決成立潮州八邑會館,推舉林義順等20人為籌委會,外加每縣各派2名代表,籌委會總計36人,另由籌委會聘請素負名望的廖正興、王邦傑、佘應忠、佘應琳等10人為名譽顧問。在端蒙學校內辦公。1929年2月2日召開第二次潮僑大會,通過潮州八邑會館章程,推舉總理林義順等董事及職員。1929年3月當地政府準予註冊立案後,公開徵求會員,參加者逾700人。1929年初月18日依章正式選舉第一屆董事會,總理為林義順,副總理為李偉南和楊纘文。1930年9月8日由改組後的義安公司林雨岩、劉炳先等向佘應忠接管義安公司一切帳籌及存款。1934年參與發起組織馬來亞潮州公會聯合會(後改為馬來西亞潮州公會聯合會,簡稱馬潮聯會)。派代表參加籌備工作,參加和主辦以後各屬代表大會,成為馬潮聯會的中堅力量,直至新加坡獨立後才脫離與馬潮聯會的隸屬關係,而建立平等的兄弟社團關係。1937年中國全面抗日後,派代表參加星(新加坡)華籌賑祖國難民大會和以後成立的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大會,捐款捐物,至1940年共籌募捐款近47.3萬元;同時與馬潮聯會共同籌賑潮汕地區災民。1942年日本侵占新加坡後,會務停頓。1945年秋日本投降後,隨即恢復會務活動。

成立組織

救鄉委員會
1946年發起成立新加坡潮州會館救鄉委員會,辦理救濟潮汕地區糧荒事宜;同年10月27日在吉隆坡主持召開馬來亞潮僑各會館特別代表大會,通過統一救濟故鄉等多項議案。1953年至1954年,回響創辦南洋大學,發動捐款和徵求鄉僑加入為南洋大學會員運動;在1958年南洋大學落成典禮時,又發動潮人審計署捐贈賀儀,充實南洋大學基金。50至60年代,多次在本地向鄉親籌募捐款,資助馬潮聯會設立大學貸學基金2.5萬元。資助森美蘭、安順等地潮人審計署籌建會所。1963年5月建成新加坡潮州大廈,會館與義安公司遷入辦公。1965年制訂辦理潮人福利大綱,由義安公司每年撥交1萬元,援助孤寡、老弱病殘等鄉親。1964年和1966年兩次募捐1.6萬元交中華總商會,並參加籌建日治時期殉難人民紀念碑。1969年8月31日,舉行慶祝新加坡開埠150周年暨該會成立40周年紀念活動,編印出版40周年紀念刊;1980年和1989年分別出版成立50周年和60周年紀念特刊。1980年成立以曾森光為主席的提高潮劇技藝工作委員會,高薪聘請許吾漢師傅蒞新指導,耗資1.8萬元,對近百名藝員進行7個月的培訓。

民俗節日

1981年11年11月18日組團參加在香港舉行的首屆國際潮團聯誼年會;1987年11月主辦第4屆國際潮團聯誼年會,總計11個國家和地區的1360名鄉親與會;並積極參加各屆聯誼年會。1982年回響政府提高儒家教育的的號召,舉辦"發揚東方傳統美德"全國華文徵文比賽,共收作品300多篇,同年9月在潮州大廈禮堂舉行頒獎典禮。1984年11月與新加坡福建會館、瓊州會館、廣東會館等聯合召開"中國宗鄉會館如何在新時代中扮演更積極角色"研討會,參與發起成立於1985年的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成為創會會員;該會會長張泗川當選為聯合總會副主席;並捐贈7.5萬元作為聯合總會的活動經費。

基礎設施

80年代以來,設立文教中心,免費為各文化藝術團體提供展覽、演講、活動場所;開辦漢語拼音、中國書法研習班、國術健身班、電腦培訓中心、股票投資講座等多種課程和活動;蒐集潮人文物;資助作家出版作品,至1988年已出版潮州入邑會館叢書18種。80年代以來,接待來訪的中國各行業和潮汕各縣政府代表團,以及文化教育界學者。1976年修改章程後的會館宗旨為:聯絡潮州八邑同鄉,敦睦鄉誼;致力會員團結和互助;辦理公益慈善事業。1983年潮州八邑會館擁有6個縣屬會館、7個同鄉會、25個氏族宗親會、6個潮人商業團體、5個儒劇社、3個俱樂部、10個善堂及德教會等,總計65個潮社團。歷屆會長(總理)有:林義順、李偉(任過6屆)、楊纘文(任過6屆)、陳振賢(任過5屆)、陳錫九、張漢三、黃詩通、楊紹和(任過5屆)、張泗川、周鎮豪、林繼民等。第30屆(1989──1990年度)會長楊紹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