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抗日戰爭

新加坡抗日戰爭

新加坡抗日戰爭,是指在1940年代由於日本入侵新加坡而導致的新加坡人民抵抗日本的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

基本介紹

  • 名稱:新加坡抗日戰爭
  • 地點:新加坡
  • 時間:1941年底
  • 參戰方:日本,新加坡
詳述,影響,

詳述

1941年底,日本攻占馬來亞後,開始準備入侵新加坡。新加坡當時和馬來亞等東南亞國家一樣,也是英國的殖民地,駐有英國軍隊,不過新加坡當地居民以華人華僑為主。面對日本的即將入侵,新加坡華人積極開展準備活動。一些華人組織的“華僑抗日義勇軍”成立後,正式成員人數達到數千,包括黨員、工人、學生在內的新加坡各地人民。12月30日,新加坡華僑的各派人士成立了“新加坡華僑抗敵後援會”,對“華僑抗日義勇軍”的抗日行動進行資助。1942年2月1日,日本開始進攻新加坡。英軍總司令部總司令珀西瓦爾隨後宣布新加坡攻防戰開始,並決定防守前線,駐新加坡的英軍開始與日軍交戰。與此同時,2月8日,千餘名“華僑抗日義勇軍”隊員,在“保衛星洲”的口號下,由馬來亞共產黨黨員林江石率領開往前線協助英軍作戰。

影響

在新加坡的很多地方,例如裕廊前線、巴西班讓沿海防線、武吉知馬沿海海岸等地,義勇軍都與日軍展開了大規模的激戰,曾多次打退日軍的進攻,而義勇軍隊員也有很大傷亡。但英國由於以保衛遭受法西斯同盟德國侵略的本土為主,除1月下旬曾有少量從馬來亞退守的援軍抵達新加坡外,並沒有向駐新加坡的英軍提供其它任何實質上的軍事援助,造成防守新加坡的力量勢單力孤。再加上由於訓練和裝備等問題,新加坡英軍節節敗退。在多次敗於日軍後,英軍總司令部決定投降。由於此時“華僑抗日義勇軍”仍在繼續抗日,英軍總司令部在投降後於2月13日下令解散“華僑抗日義勇軍”。2月15日,駐新加坡英軍總司令珀西瓦爾中將親自簽署投降書,正式將新加坡的主權交給日本,英軍則退出新加坡。新加坡被日本占領後,由於新加坡保衛戰中“華僑抗日義勇軍”堅持抗日,再加上此前新加坡華人對中國抗日戰爭的援助(例如新加坡的南洋機工曾在中國接受軍事訓練,然後派往滇緬公路服役,與中國國內機工共同抗日等),日軍對新加坡抗日的華人進行了許多報復和整肅,尤其是殺害了許多義勇軍隊員。新加坡人民的這場轟轟烈烈的保衛戰在日本的猛烈攻擊下最終失敗了,一共堅持了八天。不過,隨後一些義勇軍成員開始了游擊戰,將抗日行動一直持續了下去,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期間,中國等國家和地區的抗日力量也對新加坡的抗日力量進行過大量援助。日本投降後,新加坡各地展開了慶祝抗日勝利的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