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一個新興經濟已開發國家,在建國短短40多年時間裡是如何從一個貧弱的彈丸小國一躍成為亞洲“四小龍”的?作為一個自然資源稟賦極其匱乏的城市國家,在當今激烈競爭的國際經濟大環境中,是如何在東西方文明碰撞中,實現歐風美雨與東方文明交融形成獨特的新加坡發展道路,引領國家走向繁榮的?新加坡的成功範例對我們有哪些啟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加坡奇蹟
- 國土面積:約707平方公里
- 人口:約498萬
- 非居民:125萬
歷史機遇,法制健全,精英治國,憂患意識,實用主義,啟示,認識研究國情,放大優勢,社會組織結構,生態宜居,選賢舉能機制,
歷史機遇
新加坡是一個赤道國家,地處東南亞馬來半島南端,國土面積約707平方公里,人口約498萬(公民320萬、永久居民53萬、非居民125萬),當地居民分為4大種族——華族、馬來族、印度族、歐亞裔族,分別占人口的76%、14%、8%和2%。語言有英語、華語、新加坡語、馬來語四種。新加坡人民行動黨自1959年執政以來,創造了在一黨長期執政體制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成功範例。1965年獨立以後,在不到30年的時間迅速崛起,20世紀90年代從第三世界跨入第一世界,進入世界已開發國家行列。創造了“新加坡奇蹟”,國際輿論評價:“新加坡站在最小的國土面積上,創造了最大的發展空間,贏得了最大的經濟成果,同時也得到了最大的國際聲望”。在國際發展指標評估中,新加坡在世界政府效率中連續8年名列第一,競爭力排名僅次於美國,列第二位;是世界最大的轉口貿易中心、貨櫃碼頭,世界最大的計算機硬碟生產國,世界第二大鑽井平台生產基地和電子中心,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世界第四大外匯交易中心和世界第五大金融中心,商業環境和全球化指數多年評為世界第一,也是世界最廉潔的國家之一,排名第四位。在7000多家外國投資企業中,有3600多家屬跨國公司的區域總部,64%固定資產投資來自跨國公司。同時,也是中國第五大投資國和十大貿易夥伴國之一。是世界花園城市、宜居城市和電子城市,每年接待1000萬遊客。人均GDP37000多美元,人均壽命81歲,是小國中的“大國”。
新加坡為什麼能成功?用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的話來說:一是廉潔、誠實、有效率的政府;二是有凝聚力和應變能力的人民;三是不斷參考和採用其他國家行之有效的制度;四是願意接受新的想法,即便是反傳統的想法;五是與世界特別與跟科技發達的先進國家保持聯繫。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法制健全
新加坡是一個法制健全的國家,嚴格的法制管理是各項工作的基礎。目前生效的立法有500多種,涉及社會的各個領域。無論國家部委還是法定機構,背後都有一部法或幾部法作支撐,職責清晰,分工明確,巨觀微觀,嚴絲合縫。如在公務員管理上,有一整套嚴密、詳細、具體的法律條例,包括《公務員法》、《公務員行為準則》、《公務員紀律條例》、《防止貪污法》、《財產申報法》及《公務員指導手冊》等,從公務員的錄用、晉升、調動到公務員的工資、待遇、休假、退休以及對公務員的考核、培訓等,以及公務員的儀容儀表、行為舉止都有具體規定,凡有關公務員的問題,都從中找到答案。採取分職、分權、分責,實行條規管理,公務員違法,不僅要批評教育、停職停薪,而且要繩之以法、問責治罪。
精英治國
李光耀常說:“新加坡什麼資源都沒有,除了人”。新加坡的快速發展不僅得益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開放政策,更重要的一條經驗是新加坡政府一貫倡導“人才立國”、“精英治國”的理念,推行“精英主義”,讓最優秀的人來管理國家。同時,積極推行“全民教育”、“終身學習”的治國策略,大力開發人力資源,形成了一整套滿足管理國家行政事務、適應當今世界發展潮流要求的公務員培訓制度和方法,培養造就了一支公正廉潔、敬業高效、富有創新意識的國家公務員隊伍。新加坡人口少,經濟發展快,人才需要量大,特別是實行“精英治國”的政府更是求賢若渴,這是新加坡多年來秉承的思想。對此,新加坡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比如政府每年從高中畢業生中挑選品學兼優者,提供總統獎學金,送其到國內外名牌大學學習,並與政府簽約,畢業後為政府服務至少5年。如其間由政府選送攻讀碩士學位(一年學制),還需要再簽約延長為政府服務3年。在這8年的工作期間,政府和總統獎學金獲得者可以雙向選擇。若認為人才特別優秀,政府會給予提拔。這種遴選人才的方式,把遴選關口和遴選時間提前,把有潛質的青年都可作為政府未來官員的人才儲備,並且可在長期的考察中,量才錄用,人崗相適。執政的人民行動黨就是一個精英式的政黨,強調“為政在人”,新加坡的前途和命運取決於少數精英人才,治國者必須是最優秀的人才。黨員也分為幹部黨員和民眾黨員兩大部分,幹部黨員是從社會各界中的優秀分子中尋找邀請入黨,並實行高薪政策來吸引各類優秀人才,選舉任命為部長、議員等。而內閣部長的薪水緊盯金融、製造、會計、工程、法律、跨國企業六大私營企業的最高薪水走,而民眾黨員一般是難以晉升到幹部黨員之中的。在新加坡政府體系中長期以來已構成一種獨特的成就取向的業績政治,人才的選拔完全基於個人的能力和表現,讓各類優秀分子進入政府機關服務。
憂患意識
憂患意識,即創新意識。新加坡作為小國能夠在強手如林、弱肉強食的國際舞台上立於不敗之地,最核心和關鍵的一條就是其憂患意識、危機意識和生存意識,由此產生創新意識。這種憂患危機意識貫穿在政府管理的各個環節之中,成為了新加坡立國、強國之魂。首先,推進政府部門改革, 革新機構運作機制。如上世紀90年代新加坡提出了公共行政和運作方法的“八化”(法律化、制度化、程式化、集權分權化、透明化、創新化、電子化、親商化),進入新世紀又推出了21世紀公共服務計畫,把“創新、求變、革新、改進”作為政府的基本價值觀,追求全面性服務的卓越化。為確保服務效率提高,新加坡政府實行無縫式服務的部門垂直結構體系。為實現這一目標,新加坡政府專門出台新規定,撥專款實施,取得明顯成效。其次,大力推行電子政務,塑造“創新領先型國家”。新加坡是全球公認的電子政府發展最為領先的國家之一。在著名諮詢公司埃森哲針對電子政務的調研中,新加坡連續5年與加拿大、美國一道被評為全球電子政府的“創新領先型國家”。從1981年起,新加坡政府就以綜合一貫的方式,開始實施政務電子化。新加坡的電子政務系統主要面向三大主體:公民、企業和公共機構雇員,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套用,推動公共部門提供更便捷、更有效率的服務。
實用主義
在新加坡的各項政府工作中都有著強烈的實用主義傾向,小國、危島、孤城情結,使人民行動黨黨員、國會議員、政府高官與普通公務員,都有一種深深的憂患意識和危機感,形成以實用主義為原則的“生存哲學”。“功效至上”或“有用”成為政府制度和政策執行是否正確的法則。政府從來不受任何信條的約束和限制,只相信“有用便是真理”的原則,一切為了新加坡的發展有用、有利。
啟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加坡獨特的發展歷程和鮮明的發展特色,對我們具有十分寶貴的借鑑意義。通過學習,給我最深刻的啟示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發展必須走準、走好五條路:
認識研究國情
必須充分認識國情、研究國情,走適合本國、本地區生存發展的立國之路。
新加坡之所以能創造舉世矚目的“新加坡奇蹟”,關鍵在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新加坡之路”。
一是得益於對自身國情刻骨銘心的認識和探研。從 1824 年起,英國人對新加坡的統治長達160 年之久,1959 年,新加坡成為自治邦,經首次國會大選,成立新加坡政府。1963 年,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合併,成為馬來西亞的一個州。兩年後,即 1965 年脫離馬來西亞,成立新加坡共和國。李光耀形容當時的新加坡是被馬來西亞“踢出來的”,馬來西亞人曾預言,“等著李光耀爬回來。”正是經歷了這段從合併到分離的痛苦經歷,新加坡人深刻感受必須自主決定自己命運。如何強化國民的國情意識、自立意識,這是擺在當時新加坡人面前的首要問題。新加坡政府一開始就注意抓這個問題,強調自立才有光明的前途,否則將無法生存,這在一代又一代國民心中注入了自強自立的原動力。因此有人稱之為“東南亞的以色列”。
二是得益於獨特的地域環境。新加坡地盤很小,沒有任何資源,什麼東西都靠進口。即使填海用的沙石泥土,都是從印度尼西亞進口的。有人戲言新加坡連領土都從外國進口。但新加坡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瀕臨馬六甲海峽,扼太平洋到印度洋之要衝,是世界著名天然良港。充分利用區位優勢發展轉口貿易。經過幾十年努力,新加坡已建成世界最大的港口貿易城市和世界著名交通樞紐。其港口位次僅排荷蘭鹿特丹之後,居世界第二,年靠港船隻近15萬艘,貨櫃吞吐量達1700 萬 TEUs,進出港貨物 9.1億噸;其樟宜機場是世界最佳機場,連通50多個國家的 64家航空公司,每年9萬多個航班抵境。轉口貿易是新加坡經濟的一大支柱。2000 年,新加坡的貿易總額達 4740 億新幣,其中,出口2380億,進口1360億。同時,物流的發展帶來金融業的發展,新加坡是世界尤其是亞洲的金融中心。
三是得益於有一位超凡的精神領袖和獨特強勢的政黨。新加坡的誕生和發展始終與李光耀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他為新加坡的獨立和崛起作出卓越貢獻,被譽為“新加坡國父”。1952年,李光耀代表“新加坡罷工的郵差”與政府談判中聲名大噪,在工會中建立了民眾基礎,從而為其後來的從政之路奠定了基石。 1954年10月,李光耀與從英國回來的華人、當地受華文教育的左派學生和工會領袖成立人民行動黨,參加次年舉行的首屆選舉並當選立法議院議員,開始馬來西亞共產黨(“馬共”)合作,為新加坡爭取自治地位。 1959年6月3日,新加坡自治邦成立,人民行動黨在自治邦政府的首次選舉中成為立法議院第一大黨,由李光耀出任自治邦政府總理。獨立後,李光耀積極推動經濟改革與發展,在其任內推動了開發裕廊工業園區、創立公積金制度、成立廉政公署、進行教育改革等多項政策,使新加坡發展成亞洲最富裕繁榮的國家之一。1990年,李光耀辭去總理職務,留任內閣資政直至2011年5月。他始終提倡“亞洲價值觀”,認為亞洲國家不需要完全依照西方的價值觀行事。李光耀因此也一直對西方國家對他專制的批評不加理會,認為西方民主不能強加給亞洲人民。李光耀在新加坡有很高威望,在國際上也享有美譽,多位政壇名人如柴契爾夫人、基辛格對他廉明、高效率的政府表示讚賞。但是也有很多西方輿論指責新加坡沒有足夠的自由,政治上並不民主,文化發展因政治需要而備受壓抑。新加坡人民行動黨自 1959 年新加坡取得自治以後 ,一直執政至今。該黨是世界上多黨制國家中對國家控制力強、執政時間長的政黨之一 ,其強化黨內建設、鞏固社會基礎、加強執政地位的一些做法 ,值得研究 ,特別是該黨在保持經濟發展與政局穩定並舉的作法是值得廣大開發中國家借鑑和學習的。
放大優勢
必須充分抓住機遇、放大獨特優勢,走開放開發、特色支柱產業興國之路。
新加坡的經濟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60年代起步探索;70年代充分利用區位優勢,經濟開始發展;80年代中期經濟開始起飛,獲得飛速發展,與此同時,經歷了三次重大的經濟調整,即由轉口型經濟調整為替代進口型經濟,再調整為外向型出口工業經濟。學習考察中,我感到,全面開放、最大限度地參與國際經濟分工,放大自身優勢,,靈活運用經濟政策,不失時機地調整經濟結構,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國際經濟形勢,是新加坡的經濟發展成功的重要秘訣。
新加坡建國時,正是世界經濟大調整之日,西方已開發國家開始把製造業向開發中國家轉移,新加坡緊緊抓住世界經濟調整的機遇發展自己,積極引進資金、技術和人才,大力發展來料加工,建立了發達的加工工業體系,主要有石油化工、機電等。新加坡雖沒有石油資源,但擁有東南亞最大的煉油廠。先後制定自由港政策、自由金融政策、直接投資政策等等。這種靈活制定經濟政策和運用世界市場的經濟策略,使新加坡經濟在比較順利地納入國際經濟大循環的軌道同時,充分利用自己獨創的經濟政策和優越的地理位置,尋求除外向型出口工業以外的經濟成長領域服務業,以加速本國經濟的循環和發展。在調整經濟的過程中,決策者不僅注意到原有經濟結構不合理的一面,而且更注意到國際經濟結構調整變化趨勢的一面,使經濟調整有的放矢,有章有節,事半功倍。1959年新加坡自治邦成立之後,政府當局積極推行工業化計畫,目標是解決嚴重的失業問題和取代進口以節約外匯,因而著重於中小企業的發展,重點是食品、印刷、紡織、鋸木等能吸收大量勞動力的工業。1965年新加坡獨立後,製造業轉向出口工業方向發展。20世紀70年代後,因國內勞動力緊張和國際市場競爭加劇,新加坡政府採取鼓勵發展技術密集、淨值較高的工業發展政策。政府公布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目標,提出了10點綱領。與新的經濟綱領相配合,新加坡政府出台法規大幅度提高工人的工資,迫使勞動密集型的企業轉產,製造業內部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由60年代初期的以食品、印刷和紡織、木材加工為主構成的工業,轉變為以石油提煉、電子電器、修船造船等為主的工業。進入80年代,新加坡領導人意識到自己國家沒有石油資源,所有的煉油廠都完全依賴別國提供原油的弱點。於是他們在努力生產高檔次石化產品的同時,看準了電子工業具有廣闊的用途,把積累的大量資金投到電子行業,確立了11種工業作為80年代重組經濟的核心。其中有汽車部件工業、工具機和機器、醫療和外科器械、計算機及其附屬檔案、電子測試儀表等。新加坡政府在稅收政策上給予投資優惠,很快吸引到國際上知名的大企業如佳能、惠普、希捷等把生產線建在新加坡,使新加坡成為電腦製造行業的先進國家。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的統計,2002年 新加坡的電腦磁碟驅動器銷量一度達到全球份額的28% ,成為新興電子產品強國。值得一提的還有創意產業。新加坡用十幾年時間,把本國打造成亞洲創意經濟中心,就是一個奇蹟。上世紀90年代東南亞經濟危機爆發後,為給本國經濟注入新的活力,新加坡加速發展以文化藝術、設計和媒體為主體的創意產業,將創意產業作為推動經濟快速增長的引擎之一。目前從事創意產業的公司超過一萬家,直接從業人員10多萬人,創新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會比重達5%,與教育醫療保健同為新加坡的重點產業。
社會組織結構
必須著力構建寬嚴相濟、開放包容的社會組織結構,走建立有凝聚力的立體型責任社會之路。
作為一個由移民組成而且處於人口種族來源複雜的東南亞地區,新加坡是如何維持整個國家長治久安的?我感到,主要歸功於建立並成功實踐了“三大支柱”。
第一是法治支柱。有人把新加坡戲稱為“罰出來的國家”。從一定意義上詮釋了新加坡法治社會的真諦。把國家管理建立在強有力的法制基礎上。作為法治國家,新加坡強調法律為經濟起飛鋪路,法制是國家管理的基本手段。在新加坡,法律無所不在,既多又嚴,有效地規範著人們的所有行為。長期依法行之有效的管理,使新加坡人從總統到普通老百姓養成了很強的法治意識。新加坡是世界上為數不多仍然實施鞭刑的國家。對這種刑罰,國際上多有微詞,認為有悖人權。但新加坡人有自己的看法,他們認為,既然國際上能實行死刑,實行鞭刑又未嘗不可。據新加坡人介紹,實行鞭刑,主要是為了震懾罪犯。因為對不少罪犯僅判幾年刑,或處以罰款,遠不能奏效,而用鞭刑,使之受到皮肉之苦,則具有很強的阻嚇作用。新加坡雖然管理很嚴,但卻很少看到警察。做到這一點,原因有三:一是人們法治意識強,自覺守法;二是對違法者處罰極嚴,人們不敢違法;三是採取了現代化的監控手段,不需要把警察擺在街面上。新加坡強調依法行政,政府的一切行政行為,包括制定政策必須依法合規。當政府需要出台某項政策而沒有法律根據時,須由總檢察署下屬的法律部代為擬定法律、法規後,方能貫徹實施。政府依法行政,對整個社會貫徹法治精神起到廣泛的示範作用。新加坡法制建設成功之處,在於強調法律至高無上,在於執法行之有效。在新加坡,法律神聖不可侵犯,任何藐視法律的行為都將受到懲罰。同時,法官具有神聖和至高無上的權力,任何人不得藐視法官,藐視法官即是藐視法律。美國人在新加坡觸犯法律,一樣被判鞭刑,美國總統求情也不行。新加坡沒有錯案追究制,案件經法官按程式一經判決,就得執行,不存在有判得當與不當的問題。所以,法官不需要看什麼人的眼色行事,也不擔心有什麼平反的問題,更沒有錯案追究,因而法律很有效力,法官很有權威。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絕對的,作為管理很嚴的法制國家,新加坡也有犯罪。我們在新加坡期間,電視裡就播放了有關犯罪的訊息。但總體上新加坡社會治安狀況很好,尤其依法治國的經驗很值得借鑑。
第二是吸收改良東西方文明形成“新加坡文明價值”支柱。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是世界上長期共存的兩大文明。能不能在吸收西方成果的同時,保持東方文明的優良傳統,新加坡作出了有益的探索。新加坡實行的是多黨制和三權分立的資本主義制度,是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作為經濟高度自由化、政治高度民主化和對外高度開放的國度,新加坡不可避免地經歷著東西方文化的相互激盪、相互碰撞、相互交織。毫無疑問,外來的西方思潮的衝擊與影響是巨大的,並在一定程度和一定範圍改變著新加坡人的生活。但是,從總體上說,新加坡仍然恪守著東方文化的傳統。新加坡以華人居多,傳統的東方價值觀影響深遠。人們在接受西方的競爭、效率等觀念的同時,仍然保持了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感;西方不少有益或無害的生活方式雖然也融入了新加坡人的生活,但對西方腐朽的東西則保持了警惕,至少保持了一定距離。為了強化東方價值觀念在國家的主導地位,新加坡積極提倡抵制西方的價值觀。國家強調人們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強調不同種族、不同文化的和諧共處。這裡,我們可以從新加坡政府發表的《共同價值觀白皮書》提出的國家精神文明口號窺見其中之一斑:國家至上,社會為先;家庭為根,社會為本;關懷扶助,尊重個人;求同存異,協商共識;種族和諧,宗教寬容。同時,國家通過報業控股公司對文化傳媒實行著嚴格管理和控制,有效地減少西方思潮的影響。在新加坡,大眾媒介極少精神污染,黃色、暴力和有礙國家穩定的東西被禁止,如《花花公子》、《撒旦詩篇》就不允許在新加坡發行銷售。新加坡是一個多元種族、多元文化、多元宗教的國家。
第三是從孩子抓起建立種族和諧支柱。審慎處理種族關係,注重民族融合,使各種族和諧相處,是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視的一個問題,也是解決得比較好的一個問題。這一點,新加坡要比它的兩個鄰國印尼和馬來西亞解決得好。新加坡的這兩個鄰國是以回教民族居多的國家,都有民族問題。新加坡也有回教徒,但沒有民族問題。“九·一一”事件後,新加坡是最早支持美國的國家之一,並且由政府領導人主持召開了有社會各界人士參加的悼念美國死難者的追悼會,回教領袖在會上還發了言,整個社會反映比較平靜,不像印尼和馬來西亞那樣,回教徒上街,鬧騰得很厲害。新加坡解決民族問題,注重從一些具體措施抓起。比如,新加坡的學校,過去是按種族建設的,華人有華人的學校,馬來人有馬來人的學校,印度人有印度人的學校,學校教的也是各種族的語言。這樣一來,種族之間交往就很少。後來,政府決定,把所有的學校進行調整,按區域劃分,各種族學生到同一學校就讀,統一以英語教育教學為主,同時也進行本民族語言教育。這樣,就促進了種族之間的融合。再比如,過去,新加坡人是同種族的居住在一塊,不同種族的人相互交往很少。現在,實施政府組屋建設,各種族的人住在一棟樓,交往就多了。新加坡的做法為多元種族國家提供了和諧相處的成功範例。
生態宜居
必須強化城市的“頂層設計”和理念超前,走規劃先行生態宜居的靚國之路。
如何從本國實際出發,高點定位,建好、管好現代城市,新加坡在這一巨大的系統工程面前,經世人一個成功而漂亮的現實答案。新加坡是一個很美麗的海島城市,四面環海,面積加上填海部分僅680多平方公里,但整個城市街道平直寬闊,並不顯得擁擠,不像香港的街道,進到裡面,像走進鋼筋水泥峽谷一般。新加坡的城市建設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注重規劃。新加坡認為規劃是城市建設的前提和基礎,抓城市建設必須首先把規劃作好。城市規劃經過反覆論證比較形成,並以法令形式規定下來。規劃強調城市的功能和整體布局,工業區、商業區、居住區及其配套設施和綠化綜合考慮,哪個地方建什麼,怎么建,都有要求。同時,強調部門協調配合。如水、電、通訊施工同時進行,一步到位,不像我們的城市建設,今天建,明天挖,前面建,後面挖。
二是著眼長遠。算長賬不算短賬,算大賬不算小賬。有些暫時用不上,以後又少不了的工程,能先建的先建,暫時不需要建的,為以後建搞好預留。比如,新加坡的金融中心現處於新加坡河口,20年後則要遷到河口外的填海區,新加坡的捷運通過這片填海區時,就為20年後的金融中心建好捷運站,雖然這個捷運站現在還用不上。再比如,新加坡現在有不少街道是用很寬的綠化帶隔開的,栽有大樹,植有草坪。這些綠化隔離帶,有不少地段是為以後建成高架橋預留的地皮,少了征地的麻煩。
三是管理到位。新加坡的城市管理久負盛名,街道上看不到亂停亂放和擺攤設點,城市非常整潔。當然,新加坡的整潔衛生,也有其它因素,比如四面環海,大環境好,再加上城市綠化好,但更重要的是管理得好。
四是重視綠化。政府規定,城市綠化不得少於30%。建房必須先留出綠地,否則不批。李光耀就親自抓綠化,當總理時,經常坐直升飛機在空中巡視,檢查城市綠化情況。新加坡沒有一塊裸露的土地,能種樹種草的地方,都進行了綠化。新加坡有不少填海地,這些地方一般要20年後才能建房子,開始時就種樹,市內有成片森林的地方,大都屬於填海地。新加坡的綠化多以喬木為主,由於地處熱帶,一天一場雨,植物生長快,樹木都長得很高大,人基本在樹下行走。整個新加坡完全是一座公園式的森林城市。綠化好,空氣十分清新,給人以賞心悅目的感覺。
五是城建以人為本。新加坡人大都住在政府組屋區,以組屋區為中心,配套建有商業網點和“小販中心”、文化娛樂、體育鍛鍊設施,建有學校和公共運輸等,人們的衣食住行十分方便。政府組屋區,所有樓棟的底層,都是架空的,它既不用來做車庫,也不用來堆放雜物。其功能主要有兩個,一是為不上班的居民,尤其是老人、小孩提供活動場所。二是為居民的婚喪嫁娶提供活動場所。不僅為老百姓提供了活動的地方,也增進了樓棟居民的交流,很受老百姓歡迎。
選賢舉能機制
必須高度重視選賢舉能機制建設,走崇尚務實清廉高效的治國之路。
獨特的歷史背景和殘酷的競爭,使新加坡走上了精英治國之路。新加坡實行的是精英政治,專家治國。精幹高效的公務員隊伍建設。總統、總理、國會議員和政府部長都是國內有影響的頂尖人物和某方面的專家,這些人物大都在英美著名學府留學深造過,如李光耀就是英國劍橋大學的高才生。作為政治精英,他們有深厚的學識和專才,同時通曉際規則,因而對國家的治理頗有成效,新加坡的發展與這些政治精英是分不開的。在新加坡,凡選舉產生的國家和政府領導人,包括議員,均不屬於國家公務員。新加坡的公務員制度,基本上承襲的是英國的中央人事管理制度。其政務運行是部長負責,常任秘書領導,公務員協助。其公務員隊伍主要包括常任秘書、副常任秘書、局長、署長、處長等,全國約有公務員6萬人左右。公務員的主要職能是參與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不參加政黨,不參與政治。否則須先辭去公務員職務。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視公務員隊伍建設,對擔任公務員的人員要求很高。
一是在思想道德上,要求公務員具有積極為公眾服務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強調強烈的社會責任識。新加坡人有一個價值理念,就是當公務員,就要有獻身精神;要想賺錢,就去做企業家經商。
二是在能力素質上,要求熟悉現代公共管理,同時具有某方面專才。政府為了招徠優秀人進入公務員隊伍,每年均拿出專項資金,選拔品學兼優的高中畢業生為其提供獎學金送大學造,獲得總統獎學金的還將送歐美名牌大學深造。這些人員進入公務員隊伍後,一般都成為了骨幹,走上了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崗位。
三是注重公務員的形象要求。規定公務員上班不得穿時裝,更不得著奇裝異服,男公務員不許留長髮、鬢髮,女公務員裙子不得短過膝蓋。同時規定,不允許向下級借錢,公務員借錢與人不得收取利息,不得接受下屬禮品,不得接受宴請,不得光顧紅燈區。規定公務員所有時間歸政府支配,業餘時間從事商貿等活動,須得到公共服務委員會和財政部秘書書面批准,否則屬違紀行為。此外,還有其它一些自律要求,如保守國家機密、財產申報等。公務員開始任職時,須宣誓盡忠職守。新加坡實行以俸養廉的政策,公務員薪金待遇和福利很高,最高的年薪可達40萬新幣。同時,高度重視公務員的培訓,政府規定每年在政務開支中拿出部分經費用於公務員培訓,時 間為12天。對公務員的能力素質、績效和操行,每年都要進行評估和排名,並作為加薪和提升的基本依據。由於對公務員教育管理到位,新加坡的公務員隊伍的素質較高,具有強烈的敬業精神、幹練的工作作風、清廉的職業操守、過硬的業務能力和良好的公眾形象。社會一般對整個公務員隊伍比較滿意。
四是富有特色的廉政風紀。新加坡自獨立以來便把建立廉潔政府作為重要目標。新加坡認為,要發展經濟,增強國力,必須避免商人操縱政治人物和公共管理人員,形成公平競爭的市場和投資環境,強調以廉潔政府的形象吸引外資。因此,政府高度重視反貪污工作,在亞洲乃至世界久負盛名。把反貪污建立在法制基礎,是新加坡反貪污工作的一大特點。新加坡《反貪污法》的最大特點,是規定了以貪污意圖定罪的條款。如官員接受公眾人士禮物,就可以依法推定貪污意圖的法律事實。在新加坡,無故接受別人禮物,即使未給人辦事,可以認定為貪污意圖,貪污意圖成立,就是犯罪。同時,《反貪污法》規定,貪污犯罪由控方舉證證明犯罪改為由被告舉證推翻。新加坡設有專門的貪污調查局。它獨立行使職權,不受任何行政機關和個人的干涉,反貪的範圍包括各政府部門、法定機構、企業及整個社會的任何貪污行為。貪污調查局享有警方的一切權力,有廣泛的逮捕、調查和沒收貪污財產的權力。如有必要,甚至可在未經法院許可和沒有逮捕證的情況下拘捕犯罪嫌疑人。任何阻礙貪污調查局工作的行為,均是犯罪行為。為防止貪污調查局濫用職權,《反貪污法》規定犯罪行為的公訴必須事先獲得總檢查署的同意。除了反貪污調查局外,新加坡還設有商業事務局,主要用於打擊商業犯罪,尤其打擊金融領域裡的犯罪。該局隸屬財政部,其權力與貪污調查局相同。商業事務局除了有刑事偵察人員外,還有不少會計師、經濟師、律師等專家。再是堅持從嚴懲處貪污行為。新加坡一方面實行以俸養廉,用高薪金和良好的福利待遇保證政治人物和公共管理人員有很高的收入,使其不去動歪心思。另一方面是對貪污行為處理很嚴,使政治人物和公共管理人員不敢動歪心思。新加坡對貪污行為的處罰包括判刑、沒收財產、取消公積金、退休金等。在新加坡,無論什麼人,只要貪污,都將受到嚴的處罰。鄭章遠曾是新加坡的國家發展部部長,新加坡執政黨人民行動黨黨員,也是李光耀的多年老友。在80年代中期,曾因為房地產商謀取好處而受賄40萬新幣。案發後,鄭否認一切指控,並要求見 李光耀。李光耀拒絕會見,理由是貪污調查局正在調查其案子。鄭一周后自殺,鄭的家人請求政府終止調查。但李光耀不同意,要求繼續查清該案。李光耀說:“要採取行動對付一個多年 的密友和部長,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但是,如果不採取行動,任他逍遙法外,那整個制度就要受到損害。”由此可見新加坡反貪的決心。正是因為有如此的反貪污力度,才使新加坡有一 個好的廉政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