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光村(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橫崗街道橫崗社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7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新光村,位於橫崗街道中部,距街道辦事處1.5千米。與上圍村、南塘村、和悅村、切心村相部。始建於清代,何姓先祖於清癱正十三年(1735年)由新安遷至此地建村。村名原為新星光,後更名為新光。該村坐落在梧桐山脈北面的丘陵地帶,有觀音山,海拔108.6米;東面有梧桐問流過。1990年前後,該村在原地重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光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橫崗街道橫崗社區
  • 地理位置:橫崗街道中部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二區;1951年11月,屬第三區;1957年12月,屬橫崗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龍崗公社;1961年7月,屬橫崗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橫崗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橫崗公社;1983年7月,屬橫崗區;1986年10月,屬橫崗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橫崗鎮;2004年,屬橫崗街道橫崗社區。世居村民主要為何姓,清雍正十三年遷至此地。
2015年末,戶籍人口226人,其中男性125人,女性101人;80歲以上12人,最年長者102歲(女):實際在村人口200人。非戶籍外來人口85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5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25人,主要分布在英國、法國。歸僑15人。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改革開放前,傳統經濟以農業生產為主,主要種植水稻、小麥、薯類、豆類等,兼種植荔枝,龍眼、花生、玉米等,還飼養雞、豬等家禽家畜,還有村民利用山上的竹子和藤條編制竹籃、籮筐、勺子、客家涼帽、涼鞋等用品。1985年,村集體建設第一個工業區,總面積4500平方米,隨後引進中大印刷廠(後搬到保全社區)。現村集體經濟以廠房出租及管理為主。村民出租自有房屋、務工,部分村民經商、創業。主要收入來源為房屋出租、工資性收入、集體經濟分紅、商業經營。傳統節慶食品有客家蘿蔔粄、五味棕子、年糕、糍粑、糕粄、米餅、米花等。龍崗大道、四聯路經過該村。20世紀50年代末通電,1957年通電話,1986年通自來水,1990年實現材道水泥硬底化,2000年通網際網路。村內有橫崗社區幼稚園,2015年在園幼兒00人,教職工28人。還有健身室等。
2005年,村里組織制定了《新光居民小組村規民約》。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現存4座。代表性民居桐斌世居,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建築面積825平方米,由一棟4層炮樓、一棟裙樓、二棟民居組成圍合式的客家特色民居群;磚木結構,硬山質,白灰外牆,黑色瓦片,石柱與梁結合的架構;炮樓每層以石柱和梁結合構成,樓梯和樓層地板使用南方上乘木料,堅硬耐腐蝕,四周設有射擊孔,裝飾精美,四周護欄上設計20根石質多邊形交柱,造型各異,20根主柱頂尖有葫蘆、太陽球狀等;整個桐斌世居兼具民居、防禦、族人聚會功能,在對越自衛反擊戰時曾作為部隊待命聚集宿營地。在2000年前後,桐試世居部分自然倒場,或被拆遷,現已改為一座民樓。
村民在端午節殺雞鴨奉祖,各家門上插艾草,屋中燒硫磺以驅蛇蟲鼠蠍,防疫弭災。在端午節天氣轉熱的時侯,村民喜歡到河裡、海里游泳,俗稱“洗龍舟水”。中秋節會舉辦祭拜先祖活動。
代表性人物:何運財(1923-1945),烈士,1940年參加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1945年在連平縣九連山作戰時犧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