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人權保障發展六十年

新中國人權保障發展六十年

《新中國人權保障發展六十年》是2012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海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中國人權保障發展六十年
  • 作者:劉海年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1月1日
  • 頁數:471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16106426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劉海年編寫的《新中國人權保障發展六十年》收入了專論、報告和演講,共分三個部分:一綜論篇,是關於人權理論、歷史、特別是新中國人權保障發展的綜合論述,基本是按內在邏輯次序排列;二分論篇,是關於人權領域各種權利的具體論述,則按照1966年人權兩公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和公民、政治權利排列;三對外交流篇,是作者手中尚存之參加對外交流的報告、演講及重要發言,這一部分按時間順序排列。此外,還收入了作者撰寫的已解密的內部報告,作為附錄。

圖書目錄

一綜論篇
關於人權的概念
研究人權要有正確的觀念
人權觀念在中國的形成和發展(綱要)
中國共產黨為人權而奮鬥(1921—1949)
新中國人權法治發展六十年
保障人權與爭得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中國的實踐經驗
文化自覺與人權保障
政治文明建設與人權保障——從歷史沿革解析
保障人權:國家的特殊作用
中國人權保障的新宣示
會通中外文化共建和諧世界——寫在《世界人權宣言》發表六十周年和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之際
構建人權充分實現的社會的和國際的秩序
關於建設中國特色人權理論體系的若干問題
二分論篇
適當生活水準權與社會經濟發展
維護健康權:政府的義務
保障民生:中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國際人權公約視角下的殘疾人保障
國際人權公約視野下的婦女權利保障
中國法律關於人身權利的保障
“和而不同”與少數人權利保障——從國際人權公約有關規定談起
宗教自由民族平等的法律保障
透明度與大眾傳媒規制
表達自由與中國傳統文化
言論自由與社會發展
市民社會與結社自由的若干問題
堅持反對酷刑促進人類文明
中國傳統刑法思想對當代死刑的影響
限制、減少與廢除死刑
科學發展觀與監獄建設
三對外交流篇展望
建設人類文明,加強司法對人權保障(1998年12月)
在中美人權法律保障研討會閉幕式上的講話(1998年12月)
中國人民比別人更關心自己的人權(2000年5月)
在牛津大學關於表達自由學術研討會上的報告提綱(2000年11月)
酷刑的危害與防治(2002年10月)
加入世貿組織和人權兩公約對中國法治和人權建設的影響(綱要)(2002年4月)
承傳古代中國和羅馬文明,推進當代文明建設(2003年12月)
關於刑事辯護權和企業的社會責任(2004年6月)
結社與結社自由(2004年7月)
防治愛滋病保障人權(2004年11月)
在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中央政府高級幹部會上的報告(2005年6月)
提高法律文化自覺切實保障人權——在第22屆世界法律大會上的發言綱要(2005年9月)
加強勞動權和信息權的保障(2006年10月)
公正審判:仍在爭取實現的目標(2007年11月)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演講(2008年2月)
關於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的可訴性問題(2008年3月)
進一步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機制(2009年5月)
關於議題與對議題外言論的回應(2010年6月)
四附錄
對合併和削減刑法中死刑條款的意見和建議劉海年胡云騰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新規定的實施與我應特別關注的問題劉海年
術攻法史興法治心繫家國倡人權——劉海年先生訪談錄
後記

作者簡介

劉海年,河南省唐河縣人,1936年4月生。1950年1月參加工作,在部隊歷任宣傳員、班長、文化教員、軍事法院書記員、秘書等職。1957年9月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1961年9月本科畢業,1964年中國法律史專業研究生畢業。1965年1月到中國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歷任助理研究員、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研究員、副所長,1993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所長,1995年兼政治學研究所所長至1998年12月。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人權研究中心主任,併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院、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