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優秀報告文學選2001-2006(上下)》選入2001-2006年公開發表的優秀報告文學36篇。無論記錄時代,直面現實,還是紀念抗戰,鉤沉歷史,對讀者關心的焦點和熱點問題均有所涉及,在反映現實生活的廣闊、豐富和生動方面,均有令人感動的表現。五彩繽紛的生活,為報告文學作家提供了豐富而生動的寫作素材和主題,而普通讀者對國際國內熱點焦點難點疑點問題的極大關注,則為作家們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的創作創造了巨大的閱讀期待。
基本介紹
- 書名:新世紀優秀報告文學選2001-2006
-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 頁數:1024頁
- 開本:16
- 品牌:廣東花城出版社
- 作者:王宗仁
- 出版日期:2008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6050587, 7536050585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上冊
時代閃光
何建明 永遠的紅樹林
蔣巍 牛玉儒定律
劉家科 普通黨員
李木生 王昌堯 天塹變通途
張雅文 4萬:400萬的牽掛
湯宏 前沿
嚴農 飛彈之父
直視現實
李碌璐 一個中學生的學習札記
王敬東 拯救
一合 罪犯與檢察官
梅潔 西部的傾訴
星星 特級教師南岩之死
曾祥書 北京:今春沒有沙塵暴
下冊
馬銀錄 向農民道歉
黃傳會 我的鼻子為什麼沒有別人高
朱金平 今生無悔
王宏甲 鄉村裡的冰上芭蕾
楓蓮 讓美麗的翅膀如詩飛過
鐘法權 藍天就在頭頂
風雨歷史
郭曉曄 惡魔的終結
耿立 義士墓
郝在今 延安第一特務案
蘭草 楊仲山與日本小姑娘美穗子
多彩世界
秦春 兩地書·母子情
郭文杰 嫩肩
劉茵 砸車奇遇
李新烽 非洲踏尋鄭和路
樹兒 娘,我的瘋子娘
孟昭民 是殺人犯,但不是反革命
董保存 “參謀”羅舜初
高凱明 三色的天空
青藏蒼茫
馮捷 丁德福將軍情感世界的一段素描
馮少華 阿嘎活佛在拉薩
李玉真 殘雪如夢
王鵬 崑崙落雪悄無聲
蔡泓谷 大俠 大愛無言
文摘
一
那是什麼?遠處的一條江河人海處,生長著一片茂密的小樹林,鬱鬱蔥蔥,生機盎然。
“這是紅樹林。你折一根看看它們的心,紅的吧!它因此得名紅樹林。別的地方不會有的,紅樹林只能生長在海陸交界處、海岸低潮線和高潮線之間,大多集中在淡水和海水交匯的地方。可別小看這其貌不揚的紅樹林,它對保持大陸岸架免受海水侵襲的作用可不一般吶!”
原來,洶湧的大海與郁蔥的大陸之間能夠保持如此的和諧與平衡,竟然是紅樹林的功勞啊!“邊緣地帶”的學科為什麼總能推動我們這個星球往前?奧妙也許就在於此。青年學者梁言順激動了,他為這觀海中不經意的發現而激動。
1993年,一位青年學者走到我國著名經濟學家蘇星教授的身邊,成為蘇教授的博士生。蘇星教授在中國的理論界無人不曉。他在上世紀60年代初與另一位著名經濟學家于光遠一起主編了《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部分),影響和教育過幾代中國學者。蘇教授這一年收錄的博士生姓梁名言順,山東泰安人.剛從遼寧大學畢業一年的世界經濟專業碩士。
“蘇老師,你說我該選擇什麼樣的研究方向呀?我查閱了自己所能接觸到的全部經濟理論,幾乎所有的課題都有人研究了,經濟學已沒有空白地帶。”學生有些疲憊和迷茫地問導師。
蘇教授舉起右手,摸了摸他那顆“列寧頭”,一副笑眯眯的樣子看著自己的學生:“經濟學是致用之學,研究經濟學要從現實出發,關注現實,而不要從概念出發。”應該關注什麼現實呢?梁言思維在飛旋!
“好兄弟,求你救救我的孩子,救救我的村莊吧!”這是梁言順的一位摯友在臨終前發m的最後呼救。摯友是一位在當地頗有名氣的青年實業家,為了改變家鄉落後面貌,他竭盡全力引資建起了一座頗具規模的現代化化工企業,父老鄉親很快因此而富裕起來。但很快問題也來了,村上的人接二連三不明不白地得上一種怪病,甚至連吃奶沒幾個月的孩子也沒能逃脫厄運。後來發現,使人們富起來的化工廠導致了周圍水和環境的嚴重污染,人們在點鈔票的同時也在吮吸著毒汁。鄉親們開始把存款提出來改造湖泊與河江,但存款用光了,疾病仍然如魔地襲擊著他們的生命。鄉親們憤怒了,終於有一天舉起鋤頭,將家同邊的那座化工廠一掃而平。當他們再拾起鋤頭回到地頭種植活命的稻糧時,卻發現那地、那河早已飄不出原有的稻穀香了。他們轉身找到鐵門高樓里的廠主,誰知廠主的家裡正在為13歲的獨生子舉行葬禮,廠主自己也得了與兒子同樣的不治之症,他在床頭痛心疾首地喊著:“你們殺了我吧!別讓我受折磨了,快殺了我吧!殺了我吧……”鄉親們看著這一景,不由地
都慟哭起來。
摯友的絕望呼救和乞求,如鐵鉤般扎在梁言順的心頭。他感到徹骨人髓的痛。
海陸之問,梁言順的思緒如潮汛般起伏激盪。
“啊喔,啊喔——”一群海鷗在頭頂飛翔而過。
“代價!代價——”一個名詞在梁言順的腦海里蹦出。摯友無可挽回的慘痛例證和眼前紅樹林的生長現象,讓梁言順迷亂的心空豁然晴朗:代價,這不正是我要研究的課題嗎?
“蘇老師,我有題目了!”梁言順飛步來到導師身邊。
蘇星教授仍然笑眯眯:“噢?你想研究……”
“發展經濟是中國的國策,也是中華民族走向富強的必然選擇。不發展就是死路。但我們不能因為高速發展而忽視所付出的代價。”
序言
王宗仁
就本書所選的報告文學本身而言,我已經在每篇後面的編選人語中點滴地寫下一些隨感,雖不是全面評介作品,也把我閱讀時最愉快的情緒都表達了,不再重複。但是下面談及的話題又無不與這些作品無關,亦是閱讀過程中生髮而來的想法,與我較長時期來對報告文學的一些想法不謀而合。現公布於眾,求教讀者、作者和學者。
一、對一個時期來報告文學創作形勢的印象
這些年,我們常常聽到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現在為什麼沒有出現像《哥德巴赫猜想》、《中國姑娘》這樣震響全國的報告文學?發問者甚至由此得出結論:中國的報告文學已經走入很難反彈的低谷,已經墮落。最初我只是品索這種發問的實質,它是對當前報告文學創作的一種哀嘆,也是企望。後來,我很快就發現,這種“今不如昔”觀點的持有者多是報告文學圈內人士,讀者是很少參與的。這當然不是我的估計或猜想,而是與一次讀書調查有關。
那是上個世紀中的一個夏天,我接受部隊機關交予的任務,到分布於幾個地域的連隊調查官兵讀書情況,準備更完善地建立連隊圖書室。身為作家,我關注大家對作家、作品的認知情況就是很自然的事了。使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絕大多數官兵基本上不讀所謂純文學的報告文學,不讀全國最有權威的幾個文學期刊,說不上來當時在文學圈內走紅甚至發紫的報告文學作品和作家。確實很悲哀。我追問、啟發許久,有的戰士才文不對題地說出了余秋雨、莫言、賈平凹等名家。還有一個兵點了瓊瑤、三毛。座談會結束後,一個班長找到我說他很喜歡讀一篇《人妖之間》的報告文學。那是劉賓雁的代表作之一。我的失望是必然的,引起深思也在情理之中。有了這次很意外的發現,後來只要有機會接觸較多的人群,不管是在軍營還是在地方,我都會有意識地順便調查一個讀者對文學作品的認知現狀。結果仍然很不樂觀,除了個別人提到了何建明的《落淚是金》外,其他的文學圈裡認為當紅的報告文學作家,就連軍隊的幾位連獲文學大獎的報告文學作家在內,知者都甚少。
本世紀初,在中國報告文學學會舉行的一次報告文學年會上,我曾經報告過我那次的調查情況。
報告文學不如小說、不如散文那樣走進讀者的視野,這是不爭的事實。
需要說明的是,現在軍隊的戰士早不是有些人印象中的沒有文化的“土八路”了,絕大部分是高中文化程度,找個國中生都很困難。軍官全部是從軍校畢業的大學生。
有了那次調查的發現,這就使我在估價報告文學的形勢時,不得不考慮一個問題:我們不能只在報告文學圈內說長道短,應該走進讀者,讓讀者發言。當年《哥德巴赫猜想》轟動神州大地,不是文學圈內操作出來的,而是廣大讀者自覺自愿喜愛上了它。眼下,幾乎每天都有人在操作自己的報告文學,或讓文學圈操作自己,轟動了嗎?仍然是死水一潭。報告文學失去了轟動效應,自然與作品的質量下降有關,但是我認為比這更重要的原因還是失去了讀者。民眾的注意力已經不在文學上了,特別不在說真不真說假不假的報告文學上了,何談轟動?我甚至這樣想,現在即使出現了像《哥德巴赫猜想》這樣的報告文學,恐怕也很難再現當年的風光了!
這樣,2001年以來,雖然有《永遠的紅樹林》、《牛玉儒定律》這樣的優秀報告文學問世,廣大讀者對它漠然視之,就不足為奇了。
我看到,有一篇在評價2006年報告文學的文章中說:“沉默的多數與響亮的少數”,這是指作家而言,名作家而言。要我說,廣大讀者對報告文學的沉默才是最應該首先看到的。搞創作,寫評論,不把立足點移到讀者這一邊,那最終是孤芳自賞。
本書選入的作品,力爭走出這個圈,也可以說是怪圈。不忽視名人,也不薄無名者。為此,我曾把入選篇目讓一些讀者看過,並把幾篇作品請他們閱讀。
報告文學失去讀者還有一個原因:長風泛濫。
二、走出長風的羈絆
這是近十餘年來出現的一個痼疾:報告文學的長風。越寫越長,越寫越大。
當然不是籠統地不提倡長篇幅的報告文學。我們這個豐富多彩又多情的時代,每時每刻都會有不少的大事件以及在推動歷史進程中湧現出來的非凡人物,作家激情滿腔地為其寫大書立大傳,義不容辭。我們不願意看到的是現在有為數不少的報告文學作家,實在是無病呻吟地像抻皮筋似的,把本來的短拽成中,把中扯成長。隨便翻開那些發表報告文學的刊物,一個突出的印象是沒有三五萬字的篇幅好像就不成其為報告文學。當年大家總是習慣把《哥德巴赫猜想》稱為長篇報告文學,其實它才不足16000字。
有些作家總是樂此不疲地用長度來計算自己作品的價值,而忽略了深度,高度。於是就出現了這樣一種貌似有理的論調:何須論短長,只要是好作品,讀者就喜歡。
這些人是站在虛渺的高處看世界,用細枝嫩葉拍打枯萎枝丫,滿眼晃動著春色。但是當他們低頭俯視現實時就無法迴避地會看到兩個問題:一是讀者到底喜歡長文還是喜歡短文?二是眼下那些動輒數萬字數十萬字的報告文學,到底有多少可以稱得上優秀佳作?
今天的中國是一個忙忙碌碌的有人愛著也有人愁著的繁雜世界。有的人忙著跑商海賺大錢,有的人日夜消閒在別墅里喝淡了減肥茶,有的人為下崗後苦澀日子熬煎得白了頭,有的人四處奔波托人說情給孩子找好學校好工作,還有的人沒有脫貧進城做了乞丐……忙也罷閒也罷樂也罷愁也罷,把今日的社會繁衍得眼花繚亂,五彩繽飛。忙的人忙得連洗腳的時間都擠不出,愁的人愁得喝口西北風也磕牙。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電影文學以及名目繁多的快餐文化不失時機地擠進了社會生活,以致無法控制地泛濫起來。報告文學作家非但不去適應這個變化了的形勢,融入老百姓之中去找出路,反而不識時務地玩起了長風,而且越玩越長。如果有誰不分青紅皂白地反對“快餐文化”,那么這個人必定是清高成了“傻瓜”,太把自己當回事,而不把百姓當人看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會有它的合理性,你可以不吃“麥肯”,但是別人要吃你卻無權干涉。當然,如果是含有蘇丹紅的“麥肯”就例外了。
總之,報告文學的長風不該出現,出現了就該殺。
我十分贊同資深編輯劉茵的意見:“近些年來,報告文學長風日長,動輒二三十萬字。有影響的報告文學多為長篇,優秀中篇鳳毛麟角,短篇佳作更是罕見。究其原因,恐與整個社會心態的浮躁有關。一些作者誤以為只有長篇才能更充分地表現社會生活,刻意追求報告文學的全景化,又急於求成,對作品疏於剪裁打磨;或對手中大量的材料不忍割愛;或由於某種考慮有意拉長篇幅。”(2005年2期《報告文學》)。
從長風的羈絆中掙脫出來是讀者的需要。
這次編選這本報告文學選,我經過慎重考慮,又徵求了一些作家和讀者的意見,還到第四軍醫大學開了個座談會,最後下決心只選三四歹字的中短篇報告文學,長篇不選。青年作家李駿協助我完成編選任務。初選115篇作品,後來篩選到78篇,再後來就留下了這35篇。篇幅長短情況如下:萬字以內的8篇,1萬字至2萬字的8篇,2萬字至3萬字的8篇,3萬字到4萬字的4篇。5萬字左右的僅選了3篇,這就是《罪犯與檢察官》、《4萬:400萬的牽掛》、《向農民道歉》。這3篇是實在不忍心割捨也不應該割捨的好作品。《罪犯與檢察官》就題材而言,也許說不上新罕。但是把人物寫得那么逼真、活像、可信,足見作者一合確實是下了苦功的。特別是把罪犯李真刻畫得真實而有人情味。寫出罪犯的“人情”,實屬突破;《4萬:400萬的牽掛》的作者張雅文女士,是在自己臨上手術台前懷著惶恐而美好的憧憬給大家報告為她主刀的這位人間良醫。身臨其境的切膚之感之痛怎能不讓她的筆端蓄滿真情、激情?我們當然不會希望所有報告文學作家都要經過這樣的生死之關,但是我們絕對格外珍惜有這樣經歷的作家創作的作品;《向農民道歉》的作者馬銀錄是一位組織部長,他帶領工作組駐進器休村時,面對的是滿腹冤水的村民們對政府的強烈不滿。他放下被農民稱為“狗東西”的臭官架子,為農民說話,給農民出氣。這樣真實反映當前農民生存狀態的報告文學,實在不多。我們沒有理由不感謝不是作家的馬銀錄寫出了一篇好作品。
三、解讀主旋律本質
我特地編選了這組報告文學:“時代閃光”。毫無疑問它屬於弘揚主旋律的作品。從這些激情涌溢的多情文字間閃亮出來的人物,無論是市委書記牛玉儒,還是飛彈之父錢學森,或是鄉間婦女林秀貞,還有創業為民的貼心醫生劉曉程……他們的身上無不體現著令人敬仰的人格魅力和大智大勇、無私奉獻的崇高品質,是當之無愧的時代驕子。現實與藝術地完美結合,使這些人物因藝術而震撼人心,因真實而使人動情。作品包容著豐厚的內容,展示著深邃的思想,都有較高的藝術價值,使人獲得了心靈的滋養和審美享受。由於作品中的許多情節和細節描寫,已經透入到現實生活中人們所關注之痛處,讀後讓人深省,聯想回味。毫不誇張地說,在目前,它們是觸及現實生活的優秀作品。
主旋律作品,應該是反映時代精神的優秀作品的代名詞。它不可能僅僅指作品的題材,它理所當然地要用生動豐富的藝術語言,用感人至深的細節來塑造生動的人物形象,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毋須諱言,主旋律作品塑造的是我們時代的英雄形象,一個缺失英雄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所以文藝創作中英雄人物的塑造問題,體現著文藝創作的時代精神和價值取向。
當我把“時代閃光”這一組有血有肉有情的時代英雄推薦給讀者時,不能不想到較長期來,一些人對主旋律作品的誤解以至曲解。總是有人用“粗製濫造,簡單化、假大空”這樣的劣質語言褻瀆主旋律作品,還有一些人把主旋律作品與不耐讀的好人好事等同起來。不可否認,這些年來確有不在少數的不合格的所謂主旋律作品粉墨登場,給讀者留下了不良影響。但那不是真正的主旋律,不是民眾期待的好作品。
許多作家的經驗證明,越是主旋律題材,越是要珍惜創作資源,深入開掘,反覆磨礪,越是要在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上下功夫。蔣巍曾經創作了《牛玉儒定律》、《叢飛震撼》、《你代表誰》這樣震撼人之靈魂的主旋律作品,我們從這些作品中捕捉到了當今時代的旋律,聆聽到了當今時代的足音。蔣巍是這樣談他的創作體會的:
“藝術的本質是什麼?我以為就是感動,就是動之以情的東西。不能感動人感染人,怎么可能還叫藝術?這個世界上有美好的藝術和謬誤的、反動的藝術,但一定沒有劣質的藝術,因為凡是劣質的,不能感動人的東西根本不是藝術,不應該列入藝術的範疇來加以討論。現在有的作家筆下,不僅感動沒了,連故事、情節、人物都沒了,所謂‘人物’都成了表達作家某種‘觀念’或某種‘深刻’的工具和符號,這甚至成了一種寫作時尚。當今許多所謂‘純文學’作品不能走向大眾,就是因為你不想感動大眾或者沒有感動大眾的能力了。我在《叢飛震撼》中極其認真、非常投入的一個追求,就是一定要把叢飛帶給我的感動再傳遞給讀者。感動才會帶來認同、理解、尊敬和愛。”
蔣巍把自己的創作體會簡潔地歸為“感動”二字,深入淺出,靜水深流。
更多的作家已經越來越多地認同,主旋律作品在振奮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方面的獨特作用。他們投入現實生活,走進民眾,潛心創作。
2007年3月於郭沫若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