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爾曼·斯陶丁格,1881年3月23日生於沃爾姆斯,高分子化學奠基人、聯邦德國有機化學家和高分子化學家、195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1903年在哈雷大學獲化學博士學位,1912年在瑞士的蘇黎世聯邦高等工業學校任教授,1926年在弗賴堡任教,直至退休,1965年9月8日卒於弗賴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斯陶丁格
- 國籍:德國
- 出生地:沃爾姆斯
- 出生日期:1881年3月23日
個人經歷,個人成就,
個人經歷
自從發現天然橡膠與硫磺混合加熱可以製成既有彈性而又不發粘的汽車輪胎、手套、鞋底等橡膠製品之後,天然橡膠就成為發展汽車、飛機的先導工業,格外引人注目。
然而,天然橡膠為什麼具有那樣好的彈性呢?這個奧秘也吸引著許多化學家爭先恐後地研究。1920年前後,德國化學家斯陶丁格也在致力於這方面的研究工作。
一天,當他工作得心煩意亂時,他乾脆撂下手頭的事到室外散步。走著走著,鏈條--鐵匠打制的鏈條、輪船栓錨的鏈條……閃爍在他的腦海。他像從夢中驚醒一般很敏捷地想到了橡膠。於是,橡膠裡面是不是也有鏈條的問題在他腦海里盤旋,他立即趕回實驗室,重複地做乙烯聚合的研究。經過一番實驗,他認為自己的理論是正確的。
1920年,他在論文《論聚合》中首次發表了自己的觀點,認為像橡膠、纖維、澱粉、蛋白質等自然物質是由幾千乃至幾百萬個碳原子,像鏈條那樣聯合起來的高分子。這些鏈條不是像棍棒那樣直挺挺的,而是捲曲著或縐褶著。鏈於鏈之間互相搭接,組成特殊的空間結構。
由於這個學說超越了當時的分子概念,所以受到一些科學家的猛烈抨擊。1926年,當斯陶丁格在德國杜塞道夫城舉行的全德自然科學討論會上闡述橡膠的分子鏈結構理論時,當場便同著名化學家卡拉教授發生了激烈的爭論。在德國學派中,這場爭論經歷了10年之久。然而,斯陶丁格堅持自己的觀點,並得到了許多人的贊同。1940年,他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專門討論高分子化學的雜誌《大分子化學》。
1938年奇蹟般的事情出現了,美國化學家卡羅塞斯將已內醯胺(小分子)用鹼性物質作催化劑,得到了強度很高的人造纖維—尼龍。從而有力地證實了斯陶丁格理論的正確性。
幾年之後,化學家們發現天然橡膠是由一個個異戊二烯聚合起來的,用異戊二烯通過聚合反應可以得到類似於天然橡膠的合成橡膠。化學家們還發現,在天然橡膠中加入硫磺,之所以能使他們不發粘,是因為硫原子在兩條異戊二烯的大分子鏈之間搭起了一條條聯橋,增加了天然橡膠穩定性的緣故。
至此,人們在斯陶丁格鏈結構理論的指導下,分別將乙烯、丙烯、丁二烯……進行聚合,得到了琳琅滿目的高分子產品。
個人成就
斯陶丁格被公認為高分子化學的奠基人。他著名的“鏈”學說,成為他通向1953年諾貝爾化學獎的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