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納模式又稱行為矯正模式。1971年,斯金納在其出版的《超越自由和尊重》一書中系統地表達了利用行為矯正模式管理課堂的思想。斯金納認為,人類的所有行為本質上都是對環境刺激作出的反應。行為能否得以維持,取決於其後果。如果行為之後伴隨的是積極後果,那么這一後果就會強化該行為; 如果行為得不到強化,就會減弱,這種情況叫做消退; 如果行為的後果是得到懲罰,那么該行為也會減弱。
斯金納模式又稱行為矯正模式。1971年,斯金納在其出版的《超越自由和尊重》一書中系統地表達了利用行為矯正模式管理課堂的思想。斯金納認為,人類的所有行為本質上都是對環境刺激作出的反應。行為能否得以維持,取決於其後果。如果行為之後伴隨的是積極後果,那么這一後果就會強化該行為; 如果行為得不到強化,就會減弱,這種情況叫做消退; 如果行為的後果是得到懲罰,那么該行為也會減弱。
斯金納模式又稱行為矯正模式。1971年,斯金納在其出版的《超越自由和尊重》一書中系統地表達了利用行為矯正模式管理課堂的思想。斯金納認為,人類的所有行為本質上都是...
斯金納箱(Skinner box)是心理學實驗裝置。行為主義者斯金納1938年發明,並於動物操作條件作用實驗。其基本結構:在箱壁的一邊有一個可供按壓的槓桿(大都是一塊金屬...
伯爾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納(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美國心理學家,新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創始人,也是新行為主義的主要代表。1904年3月20日出生於美國...
激勵模式是指波特(L.W.Porter)和勞勒(E.E.Lawler)以期望理論為基礎導出的更完備的激勵模式,較好地說明了整個激勵過程。這個激勵模式,是激勵系統一個比較恰當的...
行為干預模式是以行為主義的基本原則為指導思想的一種干預模式,主要是指個體的行為可以通過操縱環境刺激或行為後果而加以改變。這其中操縱環境刺激的意義在於為特定...
治療模式,是指對心理治療理論進行解釋和套用的方式。常見的有兩類:(1)教育模式,行為治療、認知治療、問題解決訓練、社交技能訓練以及小組治療所採用;(2)注重挖掘...
教學模式可以定義為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式。作為結構框架,突出了教學模式從巨觀上把握教學活動整體及各要素...
新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學習理論的指導下,在一定環境下展開的教學活動進程的穩定結構形式,是開展教學活動的一套方法論體系,是基於一定教學理論而...
課堂教學模式即教師在課堂上針對學生學習而使用的教學方法,也就是孔子說的"因材施教",教師在不同課堂以及對待不同學生而採取不同的課堂教學模式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傳遞接受教學模式源於赫爾巴特的四段教學法,後來由前蘇聯凱洛夫等人進行改造傳入我國。該模式以傳授系統知識、培養基本技能為目標,理論基礎是行為主義心理學。該模式的...
直接教學模式與我們平時接觸的理論有本質的區別。直接教學模式不是建立在兒童發展理論的基礎上,兒童行為的變化和個體間的差異不是根據兒童發展,而是根據兒童學習加以...
強化理論是過程型激勵理論之一。由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首先提出。認為人的行為是對其所獲刺激的函式。如果這種刺激對他有利,則這種行為就會重複出現;若對他不利,則...
操作行為主義(operant behaviorism),亦稱“描述行為主義”。是指運用操作主義觀點研究行為規律的行為主義心理學流派。20世紀30年代興起。創始人斯金納。華生、E.B....
20世紀50年代後期,斯金納積極倡導程式教學運動,並自己設計了教學機器,並在軍隊訓練實踐中運用程式教學的思想。斯金納的程式教學模式主要分為直線式程式教學模式和分支式...
斯金納根據自己創製的斯金納箱(Skinner box)對白鼠和鴿子進行實驗,提出了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強化物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指與反應相依隨的刺激能增強該反應,此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