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在蘇聯出現的民眾性技術革新和社會主義勞動競賽運動,因採煤工人А.Г.斯達哈諾夫(1905/1906~1977)首先發起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斯達哈諾夫運動
- 發起人:А.Г.斯達哈諾夫
- 發起時間:1935年8月31日
- 發起國:蘇聯
正文,
正文
斯達哈諾夫在頓巴斯伊爾明諾中心礦井(現稱蘇共二十二大礦井)一班工作時間內採煤102噸,超過定額13倍多,創造了當時世界上採煤的新紀錄。斯達哈諾夫的範例,為其他部門工人所仿效,湧現出成批先進生產工作者,形成民眾性的勞動競賽運動。聯共(布)中央熱烈支持並加強對運動的領導。1935年11月,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舉行第1次全蘇斯達哈諾夫工作者會議,И.В.史達林在講話中,指出斯達漢諾夫運動的意義和特點。認為這一運動打破了舊的比較低的技術定額,而且往往使勞動生產率超過先進資本主義國家,從而就有可能更加鞏固社會主義,為向共產主義過渡準備條件。運動從城市發展到鄉村,出現許多農業生產的先進人物。隨著運動的展開,為獎勵先進工作者而逐步建立起獎金制度和額外優待制度。同時為更加合理地組織生產、制定先進的生產定額、規定勞動報酬和加強勞動紀律,並同懶惰、曠工、瘓散現象作鬥爭,建立了勞動法規。斯達哈諾夫運動促進了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