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科特·布拉德利(Scott Bradley,1891-1977)創造了一種卡通作曲模式,叫做“米老鼠化(Mickey-Mousing)”——意為為每一個細微的動作作曲。他和華納兄弟的Carl Stalling一起成為早期卡通片音樂的代表人物,在後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卡通片音樂的行業標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斯科特·布拉德利
- 外文名:Scott Bradley
- 國籍:美國
- 出生日期:1891年11月
- 逝世日期:1977年4月
- 職業:動畫樂師
- 主要成就:創造“米老鼠化”卡通作曲模式
將序列主義音樂運用到動畫音樂中 - 代表作品:《卡通城》組曲
斯科特·布拉德利創造了一種卡通作曲模式,叫做“米老鼠化(Mickey-Mousing)”——意為為每一個細微的動作作曲。他和華納兄弟的Carl Stalling一起成為早期卡通片音樂的代表人物,在後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卡通片音樂的行業標準。
在一篇自傳中,布拉德利指出他的事業始於他在德克薩斯休斯頓演出(後來是指揮)歌劇。他向休斯頓基督總教堂的霍頓·柯爾貝特(Horton Corbett)學習風琴與和聲,但“作曲和指揮卻是完全自學的”。多年後,當他已經定居在好萊塢以後,他曾想與MGM的同事馬里奧·卡斯泰爾諾沃·泰德斯科私下學習,以提升他的水平。1926年,布拉德利搬到好萊塢為KHJ電台(位於洛杉磯)譜曲,這項活動使他在有聲電影時代的開端就引導他進入了動畫譜曲領域。他曾是華特·迪士尼(1929)和Ub Iwerks(1930——1934)工作室的樂師,後來成為受米高梅僱傭而生產卡通片的休·哈曼與魯道夫·伊星導演音樂。在米高梅於1937年創設了自己的動畫部之後,布拉德利被長期僱傭,而且在公司呆了20年,為《貓和老鼠》《德魯比》等動畫作品譜曲。
在20世紀30年代,布拉德利也為音樂廳寫歌曲,包括交響詩《冰白罌粟山谷》(1931),還有《無頭馬人》(1932)和根據威廉·卡倫·布萊恩特(1794——1878,美國著名詩人)的詩作寫成的清唱劇《死亡隨想錄》(1934)。他最大的成功乃是《卡通城》(1938),一部四樂章的他在MGM的作品的組曲,由舊金山交響樂團的皮埃爾·莫特(Pierre Monteux)首演。這是布拉德利“對於卡通音樂是一種極有潛力的音樂”的觀點的早期表達。
在為動畫譜曲中,布拉德利的早期風格結合了流行和傳統音樂的片段(比如早期的《貓和老鼠》)。然而,到了20世紀40年代中期,他的作品變得更加原創也更加複雜了,偶爾還使用了阿諾爾德·勛伯格(1874——1951,美籍奧地利作曲家)設計的十二調技法。貝拉·巴托克(1881——1945,匈牙利著名音樂家),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美籍俄國作曲家)和保羅·欣德米特(1895——1963,德國音樂家)也影響了他。《視和聲》雜誌引用了首席小提琴手洛·拉德曼的嘲諷:“斯科特寫了好萊塢最特么——特么——特么的(原文blank,可以代替髒話)難的小提琴音樂……他想折斷我的手指!”
布拉德利對於他的“滑稽音樂”表達出極大的驕傲,而且相信為動畫譜曲比起為電影譜曲來說為作曲家提供了大得多的可能性。對於他為MGM的Puttin' on the Dog(《真假獵犬》,貓和老鼠第16集)的譜曲,他這樣寫道:“我希望勛伯格博士能原諒我用他的系統(上文提到的十二調技法)來譜寫滑稽的音樂,但在我們錄音時,就連交響樂團的樂師們都笑了。”
他的音樂原先以“紅披風之歌”為題出版。
1954年,MGM解除了與布拉德利的契約,但繼續以自由作者的名義續約,每部電影支付1000美元。這項協定一直延續到1957年MGM在布拉德利退休後關閉了動畫部為止。他於1977年4月27日在加利福尼亞查特斯沃思市去世,被埋葬在查特斯沃思的橡樹紀念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