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派克·李(Spike Lee),1957年3月20日出生於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畢業於紐約大學,美國電影製作人、導演、編劇、演員。
1980年,斯派克·李製作了一部10分鐘的短片《答案》。1986年,製作了個人首部電影作品——愛情喜劇片 《穩操勝劵》。1991年,自編自導自演愛情片《叢林熱》,獲得第44屆坎城電影節天主教人道精神獎-特別提及和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1995年,拍攝懸疑犯罪片《懸疑犯》,獲得第52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提名。1998年,執導紀錄片《四個小女孩》,該片獲得第70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提名。
2002年,憑藉犯罪片《25小時》獲得第5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提名。2006年,執導犯罪驚悚片《局內人》。2009年,擔任喜劇片《賭城聖約翰》的製作人。2012年,執導紀錄片《飆25》,該片獲得第69屆威尼斯電影節未來數字電影獎和傳記電影獎。
2015年8月,獲得第88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12月,執導劇情片《芝拉克》。2018年12月,榮獲舊金山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導演:斯派克·李《黑色黨徒》。2019年2月25日,憑藉《黑色黨徒》獲第91屆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改編劇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斯派克·李
- 外文名:Spike Lee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
- 出生日期:1957年3月20日
- 職業:電影製作人、導演、編劇、演員
- 畢業院校:莫爾浩司學院、紐約大學
- 代表作品:Lovers & Haters、臥底、被遺忘的天使
- 主要成就:第42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
第5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提名
第15屆MTV電影獎卓越銀桶獎
第28屆法國凱撒獎榮譽凱撒獎
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終身成就獎
人物經歷,個人生活,主要作品,導演作品,編劇作品,剪輯作品,製作影片,MTV作品,獲獎記錄,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80年,斯派克·李執導了一部10分鐘的短片《答案》。1986年,執導了個人首部電影作品——愛情喜劇片《穩操勝劵》,該片獲得第39屆坎城電影節最佳海外電影。1988年,執導歌舞喜劇片《學校萬花筒》。
1989年,拍攝由丹尼·愛羅、奧西·戴維斯合作主演的劇情片《為所應為》,並在片中扮演了一個叫做Mookie的角色,該片獲得第62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提名和第42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以及斯派克·李獲得了第47屆美國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導演提名。
1990年,自導自演由丹澤爾·華盛頓主演的音樂片《沒有更好的布魯斯》,該片探討黑人藝術家的生存處境。1991年,斯派克·李自編自導自演愛情片《叢林熱》,獲得第44屆坎城電影節天主教人道精神獎-特別提及和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
1992年,拍攝傳記片《馬爾科姆·艾克斯》,該片由丹澤爾·華盛頓、安吉拉·貝塞特等主演,獲得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提名。1994年,執導由阿爾法·沃德、戴爾里·林多主演的劇情喜劇片《種族情深》。
1995年,拍攝懸疑犯罪片《懸疑犯》,獲得第52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提名。1998年,執導紀錄片《四個小女孩》,該片獲得第70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提名。
2002年,斯派克·李與陳凱歌、阿基·郭利斯馬基等15名導演共同執導劇情片《十分鐘年華老去:小號篇》,該片由馬庫·佩爾托拉、卡蒂·奧廷寧、科洛·塞維尼聯袂主演。同年,拍攝由愛德華·諾頓、菲利普·塞默·霍夫曼合作主演的犯罪片《25小時》,獲得第5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提名。
2006年,執導由丹澤爾·華盛頓、克里夫·歐文、朱迪·福斯特聯袂主演的犯罪驚悚片《局內人》。同年,拍攝HBO反映“卡特里娜”颶風的災難紀錄片。此外,還獲得第15屆MTV電影獎卓越銀桶獎。2008年,拍攝由德瑞克·盧克、麥可·伊雷合作主演的犯罪動作片《聖安娜奇蹟》。
2010年,執導關於紐奧良卡特里娜颶風的紀錄片《那災難不再來》。2011年,擔任劇情片《賤民》的製作人。同年,擔任美國HBO電視網拳擊題材劇集《Da Brick》試映集的導演,該劇講述的是泰森拳擊生涯早期的故事。
2012年8月,執導由斯派克·李、薩曼夏·艾弗斯出演的劇情片《雷德胡克的夏天》,該片講述布魯克林一個黑人街區一天中的故事。11月,執導關於麥可·傑克遜的紀錄片《飆25》,該片獲得第69屆威尼斯電影節未來數字電影獎和傳記電影獎。
2014年,斯派克·李開始執導綜藝類節目《吉米今夜秀》。2015年8月,獲得第88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12月,執導改編自古希臘阿里斯托芬作品的劇情片《芝拉克》,該片由塞繆爾·傑克遜、尼克·卡農、詹妮弗·哈德森聯合主演。
個人生活
家庭情況
斯派克·李的父親是一位爵士樂手,母親是一位教師,因為生性倔犟,母親暱稱他Spike(釘子)。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2015年 | 《芝拉克》 | 電影 |
2014年 | 《吉米·法倫今夜秀》 | 電視劇 |
2013年 | 《老男孩》 | 電影 |
2012年 | 《飆25》 | 電影 |
2012年 | 《雷德胡克的夏天》 | 電影 |
2011年 | 《Da Brick》 | 電視劇 |
2010年 | 《那災難不再來》 | 電視劇 |
2009年 | 《巨星科比的一天》 | 電影 |
2009年 | 《流浪異鄉》 | 電影 |
2008年 | 《聖安娜奇蹟》 | 電影 |
2006年 | 《局內人》 | 電影 |
2005年 | 《被遺忘的天使》 | 電影 |
2004年 | 《她恨我》 | 電影 |
2002年 | 《25小時》 | 電影 |
2002年 | 電影 | |
2001年 | 《Come Rain or Come Shine》 | 電影 |
2000年 | 《喜劇之王》 | 電影 |
2000年 | 《迷惑》 | 電影 |
1999年 | 《山姆的夏天》 | 電影 |
1998年 | 《單挑》 | 電影 |
1997年 | 《四個小女孩》 | 電影 |
1997年 | 《麥可傑克遜專輯歷史記錄II》 | 電影 |
1996年 | 《搭公車》 | 電影 |
1996年 | 《6號叩應女郎》 | 電影 |
1995年 | 《懸疑犯》 | 電影 |
1994年 | 《種族情深》 | 電影 |
1992年 | 《馬爾科姆·艾克斯》 | 電影 |
1991年 | 《叢林熱》 | 電影 |
1990年 | 《沒有更好的布魯斯》 | 電影 |
1989年 | 《為所應為》 | 電影 |
1988年 | 《學校萬花筒》 | 電影 |
1986年 | 《穩操勝劵》 | 電影 |
編劇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2015年 | 《芝拉克》 | 電影 |
2012年 | 《雷德胡克的夏天》 | 電影 |
2004年 | 《她恨我》 | 電影 |
2000年 | 《迷惑》 | 電影 |
1999年 | 《山姆的夏天》 | 電影 |
1998年 | 《單挑》 | 電影 |
1995年 | 《懸疑犯》 | 電影 |
1994年 | 《種族情深》 | 電影 |
1992年 | 《馬爾科姆·艾克斯》 | 電影 |
1991年 | 《叢林熱》 | 電影 |
1989年 | 《為所應為》 | 電影 |
1988年 | 《學校萬花筒》 | 電影 |
1986年 | 《穩操勝劵》 | 電影 |
剪輯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1986年 | 《穩操勝劵》 | 電影 |
製作影片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2015年 | 《芝拉克》 | 電影 |
2015年 | 《Mania Days》 | 電影 |
2014年 | 《Manos Sucias》 | 電影 |
2013年 | 《老男孩》 | 電影 |
2012年 | 《雷德胡克的夏天》 | 電影 |
2011年 | 《賤民》 | 電影 |
2011年 | 《禍不單行》 | 電影 |
2011年 | 《Da Brick》 | 電視劇 |
2011年 | 《雙份少鹽》 | 電影 |
2010年 | 《那災難不再來》 | 電視劇 |
2009年 | 《巨星科比的一天》 | 電影 |
2009年 | 《賭城聖約翰》 | 電影 |
2008年 | 《聖安娜奇蹟》 | 電影 |
2005年 | 《被遺忘的天使》 | 電影 |
2004年 | 《她恨我》 | 電影 |
2002年 | 《25小時》 | 電影 |
2002年 | 《十分鐘年華老去:小號篇》 | 電影 |
2000年 | 《愛情與籃球》 | 電影 |
2000年 | 《喜劇之王》 | 電影 |
2000年 | 《迷惑》 | 電影 |
1999年 | 《山姆的夏天》 | 電影 |
1999年 | 《伴郎》 | 電影 |
1998年 | 《單挑》 | 電影電影 |
1997年 | 《四個小女孩》 | 電影 |
1996年 | 《搭公車》 | 電影 |
1996年 | 《6號叩應女郎》 | 電影 |
1995年 | 《幽冥時代》 | 電影 |
1995年 | 《懸疑犯》 | 電影 |
1994年 | 《種族情深》 | 電影 |
1992年 | 《馬爾科姆·艾克斯》 | 電影 |
1991年 | 《叢林熱》 | 電影 |
1990年 | 《沒有更好的布魯斯》 | 電影 |
1989年 | 《為所應為》 | 電影 |
1988年 | 《學校萬花筒》 | 電影 |
1986年 | 《穩操勝劵》 | 電影 |
MTV作品
時間 | 名稱 |
---|---|
1996年 | 《他們不在乎我們》 |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19 | 第91屆 | 最佳改編劇本 | 黑色黨徒 | 獲獎 |
2019 | 第91屆 | 最佳影片 | 黑色黨徒 | 提名 |
2019 | 第91屆 | 最佳導演 | 黑色黨徒 | 提名 |
2015 | 第88屆 | 終身成就獎 | ---- | 獲獎 |
1998 | 第70屆 | 最佳紀錄長片 | 四個小女孩 | 提名 |
1990 | 第62屆 | 最佳原創劇本 | 為所應為 | 提名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18 | ---- | 第7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審會大獎 | 黑色黨徒 | 獲獎 |
1991 | 第44屆 | 天主教人道精神獎-特別提及 | 叢林熱 | 獲獎 |
1991 | 第44屆 | 費比西獎-主競賽費比西獎 | 叢林熱 | 獲獎 |
1991 | 第44屆 | 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 叢林熱 | 提名 |
1989 | 第42屆 | 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 為所應為 | 提名 |
1986 | 第39屆 | 最佳海外電影 | 穩操勝劵 | 獲獎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12 | 第69屆 | 未來數字電影獎 | 飆25 BAD 25 | 獲獎 |
2012 | 第69屆 | 傳記電影獎 | 飆25 BAD 25 | 獲獎 |
2012 | 第69屆 | 積家(品牌贊助)電影人榮耀獎 | ---- | 獲獎 |
2006 | 第63屆 | 地平線單元紀錄片獎 | 決堤之時:四幕安魂曲 | 獲獎 |
2006 | 第63屆 | 人權電影網路獎 | 決堤之時:四幕安魂曲 | 獲獎 |
1995 | 第52屆 | 金獅獎 | 懸疑犯 | 提名 |
1990 | 第47屆 | Bastone Bianco評論獎-特別提及 | 沒有更好的布魯斯 | 獲獎 |
1990 | 第47屆 | 金獅獎 | 沒有更好的布魯斯 | 提名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03 | 第53屆 | 金熊獎 | 25小時 | 提名 |
2001 | 第51屆 | 金熊獎 | 迷惑 | 提名 |
1997 | 第47屆 | 特別提及 | 搭公車 | 獲獎 |
1997 | 第47屆 | 金熊獎 | 搭公車 | 提名 |
1993 | 第43屆 | 金熊獎 | 馬爾科姆·艾克斯 | 提名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07 | 第59屆 | 其他和技術類獎項-非劇情類節目最佳導演 | 決堤之時:四幕安魂曲 | 獲獎 |
2007 | 第59屆 | 其他和技術類獎項 | 決堤之時:四幕安魂曲 | 獲獎 |
1998 | 第50屆 | 其他和技術類獎項 | 四個小女孩 | 提名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19 | 第72屆 | 電影獎-最佳影片獎 | 黑色黨徒 | 提名 |
2019 | 第72屆 | 電影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 黑色黨徒 | 提名 |
2019 | 第72屆 | 電影獎-最佳導演獎 | 黑色黨徒 | 提名 |
2002 | 第55屆 | 特別獎 | ---- | 獲獎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備註 |
---|---|---|---|
2003 | 第28屆 | 榮譽凱撒獎 | 獲獎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備註 |
---|---|---|---|
2006 | 第15屆 | 卓越銀桶獎 | 獲獎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備註 |
---|---|---|---|
1983 | 第36屆 | 厄內斯特·阿塔里亞獎 | 獲獎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1812 | 最佳導演 | 《黑色黨徒》 | 獲獎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19 | 第22屆 | 終身成就獎 | - | 獲獎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19 | 第30屆 | 事業成就獎 | 黑色黨徒 | 獲獎 |
人物評價
斯派克·李是美國具有黑人意識的導演,所拍攝的題材大都跟黑人的出路、覺醒、種族歧視相關。他的電影風格犀利、節奏明快且極具爆發力,對於黑人的習性和社會困境有相當深刻的體會(21CN評)。
斯派克·李執導的電影大多以族群之間的緊張關係和紐約小人物為主題,並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李氏電影”,他向來以直言不諱、口無遮攔著稱,他拍攝的影片在電影界已經獨樹一幟、自成一派,你根本無法將他歸為任何類型。然而,實質上影片諸多微妙的細節,還是如假包換的斯派克·李的獨家風格(網易娛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