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爾摩國際環境研究院

斯德哥爾摩國際環境研究院(SEI)由瑞典政府於1989年正式成立,已有20餘年的歷史,是一個國際性的獨立機構,主要致力於地方、國家、地區以及全球的環境與發展政策問題研究。SEI通過為決策者提供全面而綜合的專業研究報告,通過影響決策實現環境與社會發展的良好結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斯德哥爾摩國際環境研究院
  • 外文名:StockholmEnvironment Institute (SEI)
  • 又稱: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
研究方向,特質,

研究方向

斯德哥爾摩國際環境研究院總部設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此外還包括東南亞中心、非洲中心和英國的牛津中心。SEI在以上四個中心分別設立了七個分支機構:瑞典的斯德哥爾摩研究所、英國的約克郡研究所、牛津研究所、愛沙尼亞的塔林研究所、美國研究所、泰國曼谷研究所和坦尚尼亞的三蘭港研究所。
斯德哥爾摩國際環境研究院相信通過科學的分析與研究,一定能夠正確引導決策者制定政策和措施,最終實現社會的良好改變。但SEI同樣相信當地的整體知識水平和價值觀才是影響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內在因素。因此SEI通常採取與當地的利益相關者高度協作的方式,讓其參與到SEI的核心工作中,通過研究所的項目,幫助其實現能力和技術的提升,這不僅提高了合作者的素質水平,也提高了研究所自身的科研水平,最終實現長期的可持續性合作。
斯德哥爾摩國際環境研究院的科研項目主要可以分為四大類型:氣候變化、能源系統、環境脆弱性和治理以及一些具體領域,如水資源和空氣污染問題。目前,斯德哥爾摩國際環境研究院對於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建模和脆弱性評估工作已經取得了關鍵性的進展。2009年,研究所所長約翰·羅克斯特倫與來自環境、地球系統領域的28位國際專家組成了一個研究小組,發布報告稱,人類正將地球推向崩潰邊緣。根據對地球系統的科學認識,專家們確定了9個對人類生存至關重要的“地球生命支持系統”:海洋酸化 、臭氧濃度 、淡水消耗量 、生物多樣性 、氮磷循環 、土地使用率、二氧化碳濃度、氣溶膠濃度以及化學污染,而人類的發展正逼近這9個生命支持系統的臨界點。研究人員警告稱,一旦9個臨界點全部或者大部分被突破,人類生存環境將面臨“不可逆轉的變化”,此後的地球將不再像今天這樣宜於人類居住,該報告針對每項系統都給出了目前人類的消耗水平和系統的“臨界點”,並對此進行了量化和評估。

特質

斯德哥爾摩國際環境研究院有四個特質使其成為一個優秀的國際性組織的基礎:非贏利性和無黨派傾向的研究機構;在處理髮展與環境的社會會問題時誠實中立;致力於嚴格和客觀的科學分析,以改善決策者制定決策;促進世界向可持續方向發展的使命感。SEI是一個創新的研究機構,其超前的意識總是能在主流研究機構關注前發現新問題:SEI是最早開始關注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續性衛生研究機構的研究所。
斯德哥爾摩國際環境研究院的2010-2014年五年戰略是:和世界各地的政策制定者或利益相關者建立一個廣泛的合作夥伴關係。該戰略需要SEI對未來十年的全球環境和發展的關鍵性挑戰有充分的認識,並充分利用SEI的獨特能力迎接這些挑戰,推動可持續發展。為此,SEI對以往研究方向進行了改進:降低氣候變化風險,提升環境系統管理能力,加強環境改造和治理能力以及反思發展。SEI期望通過這些主題將其研究推向一個新的水平,例如通過整合可持續衛生、水資源管理、空氣污染消減和管理生態系統服務,支持在非洲的一個新的綠色革命,為非洲適應氣候變化提供所需。
2011年,受國際NGO樂施會委託,斯德哥爾摩國際環境研究院承擔了“《坎昆協定》下附屬檔案I國家(已開發國家)與非附屬檔案I國家(開發中國家)的減排量比較”研究課題。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麥肯錫諮詢公司等四家機構的已有研究基礎上,通過歸納分析,發表了研究報告,該報告通過數據分析指出,到2020年,開發中國家的整體減排量將超過已開發國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