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達城邦

斯巴達城邦,古代希臘的重要城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斯巴達城邦
  • 位置:伯羅奔尼撒半島南部的拉科尼亞
地理位置,發展歷史,分類,政治機構,

地理位置

史稱拉塞達伊蒙(曾譯拉西底夢)。位於今伯羅奔尼撒半島南部的拉科尼亞。

發展歷史

早在邁錫尼文明時期(約前16世紀上半葉至前12世紀),拉科尼亞境內就存在過國家。公元前1100年左右,多利亞人入侵拉科尼亞,消滅了原有國家。約前10世紀,多利亞人建立了斯巴達城。前9世紀,斯巴達人建立起一個基本統一了拉科尼亞的城邦。約前735~前715年,斯巴達初步征服了西鄰美塞尼亞;繼而於前7世紀末將該地區完全占領。前9~前7世紀,斯巴達原始公社逐漸解體,並逐步形成一整套有特色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創立斯巴達國家。

分類

斯巴達社會分為三個等級:
①斯巴達人,城邦中的全權公民,最盛時約有9 000戶。斯巴達成年男性公民加入一種軍事性質的所謂“平等者公社”,成為斯巴達國家的統治階層。
②邊民(一譯庇里阿西),被征服的邊區城市的居民,約有3萬戶。為自由民,在本地有自治權,但是沒有斯巴達城邦的公民權。
③黑勞士,屬於斯巴達城邦所有的農業奴隸(見黑勞士制度)。斯巴達國家的政體屬貴族共和政體。

政治機構

城邦的主要政治機構包括:國王2人,主要權力在宗教和軍事方面。長老會議,兩個國王是當然成員,另有成員28人,主持刑事審判,並處理國家行政事務。公民大會,由年滿30歲的全體斯巴達男性公民組成。公民可以在大會上參加議案的表決和官員的選舉,但不能提出議案。監察官5人,原是國王手下助理司法事務的官員,監督斯巴達城邦的一切官員,而後來竟然有權審判以至處死國王。斯巴達城邦規定了嚴格的公民軍事訓練制度。公民的孩子出生後,經體格檢查合格才許收養。男孩7歲就要離開家庭,編入兒童連隊,受初步的組織紀律訓練;12歲以後要受嚴格的軍事和體育訓練。男子成年結婚以後,平時必須生活在軍營中,參加聚餐和操練,直到60歲才可退伍。
公元前6世紀中葉起,斯巴達逐步與伯羅奔尼撒半島大多數城邦組成伯羅奔尼撒同盟,成為希臘一個城邦集團的領袖。憑藉這個同盟,斯巴達經常干涉雅典等邦內政。前480年和前479年,斯巴達人在波希戰爭中曾任希臘諸邦盟軍統帥,與雅典等邦聯合反對波斯的侵略。此後,隨著提洛同盟的建立和雅典勢力的增長,斯巴達與雅典的矛盾日趨尖銳。
前404年,在波斯的幫助下,斯巴達打敗雅典,成為延續27年的伯羅奔尼撒戰爭的勝利者和全希臘的霸主。
前4~前3世紀與雅典、忒拜、科林斯長期角逐,漸失優勢。斯巴達公民內部貧富分化加速,“平等者公社”趨於瓦解,公民兵日益削弱。前371年斯巴達入侵希臘城邦忒拜,大敗,國王戰死。隨後美塞尼亞獨立,伯羅奔尼撒同盟解體。羅馬帝國征服伯羅奔尼撒半島後,公元396年斯巴達城為哥特人所毀。繼而拜占廷居民移入,以荷馬史詩中的拉塞達伊蒙稱此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