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早期斯多亞哲學,晚期斯多亞哲學,
早期斯多亞哲學
早期的斯多亞哲學代表還有克利安提(Kleanthes,公元前3世紀),克呂西波(Chrysippos,前3世紀)等人。他們的宇宙觀仍趨向於樸素的唯物主義,並提出形式邏輯的有關命題;也注重研究倫理學,並討論人死後靈魂是否存在的問題。公元前2世紀羅得島的帕奈提烏(Panaetius)開始將斯多亞哲學傳入羅馬。他與羅馬名人小西比歐為友,晚年在雅典主持斯多亞講壇。羅馬學者西塞羅即曾受該派學者敘利亞的波塞東尼 (公元前2世紀後半期至公元前1世紀中期)的直接影響,接受早期希臘的靈魂輪迴說,作出其自己的解釋。
晚期斯多亞哲學
晚期斯多亞派的主要人物是羅馬帝國前期的塞內卡、埃彼克泰特和馬可·奧里略。他們對研究自然毫無興趣,主要思考和探討的是倫理哲學的課題。早期斯多亞派那種樸素的唯物主義已不復存在,通常被稱為“新斯多亞派”。該派是消極厭世的宿命論者,鄙棄財富(至少在理論上),主張禁慾主義,強調淡泊和不動心(不為外物所動),宣揚“肉體是靈魂的桎梏”。他們也提出“世界國家”、“世界公民”的觀念,認為人應該友愛,甚至要愛仇敵,並認為奴隸也可作為人類平等的一員。斯多亞派哲學是原始基督教思想的來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