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良合台1258年攻入廣西境內後主動退兵大理,1259年假道滅宋之役失敗之事,與安南沒有出兵從征有重大關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斡腹之謀
- 對象:兀良合台
- 時間:1258年
- 事件:主動退兵大理
事件簡介,意在安南,進攻目標,
事件簡介
1258年安南依違於蒙古、南宋之間的兩面政策,既騙取了蒙古汗廷信任,免遭蒙古軍徹底征服而保持了名義上的獨立;又暫時贏得了宋廷同情,乞求到南宋援兵。
於是特磨道、自杞、羅殿代替安南成為蒙古軍假道對象,南宋則成為兀良合台一軍最主要進攻目標。安南雖未直接參與蒙古軍軍事行動,但很可能曾誘使蒙古軍轉攻上述地區。1258年下半年,宋廷已察覺到安南朝秦暮楚的外交政策,並以安南歸降蒙古而數次欲自廣西出兵一舉平定安南,但當年秋,蒙古軍進攻廣西之役迫使宋軍終止了征服安南計畫。
蒙哥汗1258年春親征四川,自四川北部一直南下至合州釣魚城(位於今重慶合川東釣魚山)北部一帶,軍事進展比較順利。兀良合台1258秋率軍自大理經特磨道、自杞首次攻入廣西腹地,但因士兵多感染瘴疫患病,當年冬被迫主動自廣西退兵,攻宋計畫再次受挫。而忽必烈1258年11月始自開平(今內蒙古正藍旗閃電河北岸)率軍南征。
因此,1258年僅有蒙哥汗、兀良合台兩軍在攻宋,蒙古軍仍未在戰略上密切配合。忽必烈因準備工作耽誤了時間而出征較晚,兀良合台、蒙哥汗兩軍,尤其是蒙哥汗一軍被迫在四川前線獨立苦戰,此為因發生瘟疫而蒙哥汗駕崩於前線的背景。正是以此次遠征為契機,隨後忽必烈政權誕生了。
1259年,蒙哥汗、忽必烈、兀良合台三軍始“三道並進”,並計畫來年正月會師臨安(今浙江杭州)。蒙哥汗三路大軍滅宋戰略計畫1259年始真正付諸實施,其滅宋戰略計畫當年再沒有發生多大變化。需要補充說明的是,兀良合台一軍在1258年假道自杞、特磨道攻入廣西基礎上,1259年又曾分兵攻降羅殿,顯然羅殿亦成為蒙古軍假道對象或蒙哥汗滅宋戰略計畫一部分。
意在安南
1256年,蒙哥汗滅宋戰略計畫正式決定自大理平定安南以北上進攻廣西之事,“斡腹之謀”已由“欲借路雲南,圖我南鄙”發展為“由交趾趨邕、宜”,而兀良合台攻宋戰略可稱為“斡腹”;亦反映“斡腹之謀”不僅僅局限於假道大理攻宋南鄙,大理周邊安南、羅鬼、羅殿、自杞等諸蠻當亦在蒙古軍武力假道對象或滅宋戰略計畫之內。
1257年春,蒙古汗廷“詔諸王出師征宋”。塔察兒、兀良合台遂先於蒙哥汗一步開始按計畫攻宋,但當年計畫受挫,戰果不佳。1257年秋,塔察兒雖率軍圍攻樊城數月,甚至一度攻下外郭,但因宋軍固守及連月霖雨,塔察兒乃退兵返回自己營地,蒙哥汗對此非常憤怒。
蒙古軍將領惕滾葛1257年冬雖自大理攻降羅鬼,但宋將呂文德與播州宣撫使楊文深入葛閩會寧關攔截蒙古軍後,蒙古軍尚未進至播州便被迫經烏瑣(即烏撒)退回大理,沒開闢出自大理經烏瑣、羅鬼、播州、黃平(今貴州黃平西北)通往荊湖的用兵路線。同時,兀良合台1257年冬雖自大理攻降安南,因先鋒徹徹都違律失期,安南兵敗後殘餘勢力逃入海島,蒙古軍一舉平定安南計畫流產。兀良合台因安南都城氣候炎熱被迫主動退兵,無力自安南立即北上攻宋。蒙哥汗1257年9月始率軍征宋,但當年冬僅進至漠南一帶。
因此,1257年實際上只有塔察兒、兀良合台兩軍在攻宋,且後者僅自大理北降羅鬼、南破安南,尚未攻入宋境。1257年冬,蒙哥汗在漠南與忽必烈等諸王相會,“議分道攻宋,以明年為期”。其時蒙哥汗滅宋戰略計畫已有重大變化:忽必烈代替塔察兒轉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塔察兒改攻荊山(今安徽懷遠),以牽制淮西宋軍;蒙哥汗、兀良合台兩軍則沒有變化。
進攻目標
1258年上半年,安南、蒙古使者幾番外交往來之後,蒙古汗廷主動取消了徹底平定安南以備攻宋計畫,“斡腹之謀在安南”在1258年可謂已經終結。據兀良合台1258年及次年對宋用兵路線,可推知蒙哥汗滅宋戰略計畫在1258年又發生重大變化:兀良合台不再假道安南,而改經特磨道,自杞、羅殿攻入南宋廣西;蒙哥汗、忽必烈兩軍則無變化。
在此,兀良合台不再假道安南攻宋,可謂蒙哥汗滅宋戰略計畫最大變化之處。安南本屬漢唐版圖,國號乃宋所賜而為宋藩邦。假道大理、安南以滅宋的“斡腹之謀”,反映了蒙古汗國上層相繼平定大理、安南、南宋進而一統昔日盛唐故土,結束五代以來天下四分五裂局面的雄心壯志。蒙古軍醞釀數十載,如征服大理一般平定安南以作為攻宋跳板,正因為假道安南攻宋的“斡腹之謀”蓄謀已久,而收復安南已為蒙古汗國朝野共識,且兀良合台自大理假道安南攻宋,為蒙哥汗最初滅宋戰略計畫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史籍多誤載“1259年兀良合台曾自大理假道安南或交趾攻入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