斟灌村

斟灌村

斟灌村位於山東省濰坊市壽光市洛城鎮境大沂公路東側,距市區25公里,距威烏高速和濟青高速均20公里,現有耕地427公頃,926戶,3276人。相傳呂洞賓曾來此留住一夜而得名“留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斟灌村
  • 地理位置:山東省濰坊市壽光市洛城鎮
  • 耕地:427公頃
  • 人口:3276人
歷史記載,古城遺蹟,

歷史記載

《漢書·地理志》載,“樂安壽光縣東南有灌亭,北海平壽縣東南有斟亭。”應劭曰,古斟灌,禹後,今灌亭是。《寰宇記》載,斟灌城,亦名東壽光。《齊乘》載,斟灌城,在壽光東四十里,今為斟灌店。據《續山東考古錄·壽光條》,斟灌國故城在東北四十里,一稱東壽光城,今基灌店。今斟灌村即為夏代斟灌城。

古城遺蹟

斟灌古城四面有土城牆,城內分東城、西城、城裡3個區。漢唐時加修土城,明代時還有完整的城牆,四角各有一個敵樓,城牆根寬八丈,城上可並跑四輛馬車。今斟灌村附近村莊名稱多與斟灌古城相關。如斟灌村往南是城裡村和城南村,西斟灌村西南和西北有南城西村和北城西村。據這些村名能確定斟灌城的大致方位。斟灌古城牆“文革”前還在,今村內老人還能準確說出準確位置,俗稱“圩子牆”。由於村民建房取土,現圩子牆已無,只有城南村還能隱約看見寬闊的牆基。據老人們說,建城牆的土是從臨淄拉來的。
相傳大禹治水13年,勝利在望時,在近海處修了一座觀海台,作為視察黃河入海的檢閱台。大禹和皋陶、益、后稷及各位大臣,都曾登台觀看。後台基上建造了大禹王廟,漢唐時均有重修。廟的底座是一座高台,周圍砌石,上建正殿3間,有前廓。唐武則天前來參拜大禹王時,在殿前左側植一株槐,右側植一株柏,殿後台下植一棵棗,當地民間有“三義松”“一棵槐”“樂陵小棗催後台”的諺語。舊時,大禹廟有廟產十幾畝,歷代有道士看管,早晚鐘磬之聲不絕於耳。春秋時期,齊桓公下令在禹王廟南面建一座東嶽廟,占地35畝,四面環道,有正殿3間、山門、廂院、鐘樓等,香火旺盛,歷代帝王也常來參拜。以上建築都位於古斟灌城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