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帶髭鯛

斜帶髭鯛

斜帶髭鯛(學名:Hapalogenys nitens)是石鱸科、髭鯛屬魚類。體長100~250毫米。體長橢圓形,高而側扁,背緣深弧形隆起,腹緣圓鈍,淺弧形,尾柄短而側扁。頭較大。吻鈍尖,大於眼徑。眼中大,上側位。口中大,前位,微斜。鰓孔大。前鰓蓋骨邊緣具鋸齒。體被細小強櫛鱗,頭部鱗小於體鱗,僅在吻的前。上頜骨具小鱗。背鰭及臀鰭均具鱗鞘。側線完全,與背緣平行。背鰭起點在鰓蓋后角上方,前端有一向前倒棘;鰭棘強大,以第四鰭棘最長,向後漸短;鰭條部後緣圓形。臀鰭小,起點與背鰭鰭條部相對。胸鰭小,末端圓形。腹鰭位於胸鰭後下方,末端不伸達肛門。尾鰭圓形。體上部黑褐色,腹部色較淡。體側具黑色斜帶3條;第一斜帶在背鰭第一鰭棘前,下斜至胸鰭鰭條處;第二斜帶自背鰭第四至第九鰭棘間起,向後下方彎曲;第三斜帶甚短窄,位於背鰭鰭條部基底下方各鰭灰褐色,邊緣不呈黑色。腹膜和鰓腔白色。

斜帶髭鯛為近海中下層魚類。生活水深一般在90米以淺。喜棲息於多岩礁或泥底海區,有因季節和氣候影響,在各自棲息海區進行深、淺水水域移動的習性。餌料主要為蝦類和蟹類以及小型魚類。餌料組成中,蝦蟹類占83%,魚類占9%,糠蝦類占8%。分布於中國、朝鮮半島、日本沿海。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成魚,幼魚,近種區別,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養殖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成魚

背鰭Ⅰ,Ⅺ-14~16;臀鰭Ⅲ-9~10;胸鰭17~18;腹鰭Ⅰ-5;尾鰭17。側線鱗59~62,側線上鱗12~13,側線下鱗22~24。鰓耙5~6+11~13。體長為體高2.0~2.1倍,為頭長2.5~2.6倍。頭長為吻長2.8~3.0倍,為眼徑3.8~4.1倍。尾柄長為尾柄高1.0~1.2倍。
體長100~250毫米。體長橢圓形,高而側扁,背緣深弧形隆起,腹緣圓鈍,淺弧形,尾柄短而側扁。頭較大,由吻端至第一背鰭前較高陡隆起,頭腹面寬,略平直。吻鈍尖,大於眼徑。眼中大,上側位,距鰓蓋後上角較距吻端為近。眼間隔突起。鼻孔每側2個,橢圓形;前鼻孔大於後鼻孔,後緣具三角形鼻瓣。口中大,前位,微斜。上下領約等長。兩頜具絨毛狀齒帶,外行齒較大,圓錐形,犁骨、齶骨及舌上無齒。頦部密生小髭;頦孔4對,最後1對呈裂孔狀。鰓孔大。前鰓蓋骨邊緣具鋸齒。鰓蓋條7,具假鰓。鰓耙短小,內緣具細齒。
體被細小強櫛鱗,頭部鱗小於體鱗,僅在吻的前端,頦部及眼前緣部分無鱗。上頜骨具小鱗。背鰭及臀鰭均具鱗鞘。側線完全,與背緣平行。
背鰭起點在鰓蓋后角上方,前端有一向前倒棘,具11鰭棘、14~16鰭條;鰭棘強大,以第四鰭棘最長,向後漸短;鰭條部後緣圓形,基底長為鰭棘部基底的1/2。臀鰭小,起點與背鰭鰭條部相對,同形,具3鰭棘、9~10鰭條,以第二鰭棘最粗壯,為頭長1/3~1/4。胸鰭小,末端圓形。腹鰭位於胸鰭後下方,末端不伸達肛門。尾鰭圓形。
體上部黑褐色,腹部色較淡。體側具黑色斜帶3條;第一斜帶在背鰭第一鰭棘前,下斜至胸鰭鰭條處,再向後彎曲直達臀鰭基部;第二斜帶自背鰭第四至第九鰭棘間起,向後下方彎曲,與第一斜帶平行,直達尾柄;第三斜帶甚短窄,位於背鰭鰭條部基底下方各鰭灰褐色,邊緣不呈黑色。腹膜和鰓腔白色。

幼魚

初孵仔魚全長為2.100~2.475毫米,肌節27節(18~23℃)。1日齡仔魚全長為2.800毫米,卵黃囊已部分吸收。3日仔魚全長為3.150~3.400毫米、平均3.350毫米,卵黃囊大部分吸收,已開口,肛門開通,進入後期仔魚。6日仔魚全長為3.725毫米,卵黃囊、油球全部消失,鰾泡發生。11日仔魚尾鰭分化,發育至稚魚期。37日稚魚,全長10~12毫米、平均10.8毫米,背鰭棘、鰭條分化完成,體色黑。40日稚魚全長為15毫米,腹部、尾、胸部有數列鱗片生成。62日全長25毫米,鱗片完全形成,完成變態,進入幼魚階段。

近種區別

該種與同樣分布於中國東海的縱帶髭鯛Hapalogenys kishinouye)和橫帶髭鯛Hapalogenys mucronatus)近似。前者與該種區別是體側具4條深色縱帶,後者與該種區別是體側具5條深色橫帶。

生活習性

斜帶髭鯛為近海中下層魚類。生活水深一般在90米以淺。喜棲息於多岩礁或泥底海區,有因季節和氣候影響,在各自棲息海區進行深、淺水水域移動的習性。對溫度和鹽度適應較廣,適溫範圍為8.0~35℃,適鹽範圍為15~35‰。
餌料主要為蝦類和蟹類以及小型魚類。餌料組成中,蝦蟹類占83%,魚類占9%,糠蝦類占8%。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朝鮮半島、日本沿海。
斜帶髭鯛
斜帶髭鯛分布圖

繁殖方式

繁殖期隨海區的地理位置而異,黃渤海的魚群繁殖期為8月,中國福建、廣東沿海為9~12月,產卵盛期為10~11月,東海一般在11~12月。產卵水溫為19~27℃、最適溫度為20.5~25.0℃。屬分批產卵類型,親魚性腺在每年繁殖期內能連續成熟、分批產卵。體長300毫米、體重1700克、3齡魚懷卵量為100萬粒左右。受精卵圓形、透明,浮性,卵徑為0.875~1.000毫米,油球1個,油球徑為0.178~0.230毫米,卵黃間隙為0.018~0.022毫米。受精卵在水溫22.4~24.0℃、鹽度32.0‰、pH為8.4的海水中,經27~29小時孵化。

養殖技術

  • 養殖海區選擇
該試驗養殖海區選擇在避風條件較好、周邊無污染源,水流通暢,流速0.5~1.5米/秒,海水交換好,水質清新,常年水溫11.5~33.5℃,透明度0.5~2.6米,鹽度30.4~33.2‰,溶解氧≥5毫克/升,pH值7.9~8.3,最低潮時水深10~15米,底質泥沙的莆田市南日島海岱海區。
  • 網箱設施
斜帶髭鯛網箱養殖設施為3.6米×3.6米×3.6米的浮式網箱,網衣為聚乙烯無結網,網目依據試驗養殖魚的大小而定,以防止魚逃逸為原則,體長5~8厘米魚種用1.4厘米網目;體長8~10厘米魚體用1.6厘米網目;體長10~15厘米魚體用2.0厘米網目;體長15厘米以上魚體用4.0厘米網目;網箱底部用沙袋做沉子。
養殖海區每台筏架長寬為21.0米×8.7米,用松木作材料,75千克級的泡沫浮球作浮力,每台使用30~35個。每台分10格,每格的規格為3.6米×3.6米。筏架設定每4台連為一區。順流設定,每區四周用錨固定,錨繩為2500絲3股捻合的聚氯乙烯繩。台與台之間留出80厘米的間距。區與區之間的距離保持在20~30米之間,既可增加網箱之間的水體流動性,避免因水體流動性差而導致網箱內海水的渾濁,又便於進行日常管理時船隻的通行。
  • 種苗選擇
放養魚種種質好壞、是否體質健壯,極大影響網箱養殖的成功與否。購買種苗時,一般選擇5厘米左右的種質優良、體形完整、體質健壯、無傷病、遊動活潑、大小均勻的斜帶髭鯛魚種。
  • 種苗放養
  1. 魚种放養:7月16日購進體長5~8厘米的斜帶髭鯛幼魚2.5萬尾進行海水網箱養殖試驗。放養時,儘量選擇在小潮汛期間及平潮流緩時刻,且要帶水操作避免乾露,將斜帶髭鯛幼魚用聚維酮碘30毫克/升藥浴15~20分鐘或高錳酸鉀10毫克/升藥浴10分鐘,並用淡水浸浴消毒3~5分鐘,以提高養殖成活率和減少魚病的發生。
  2. 放養密度:海水網箱養殖魚種的放養密度要適當,應根據海區養殖條件、苗種規格來確定,並及時調整。如養殖密度過高,極易導致養殖環境變差,引發魚病,造成損失。該試驗購進的體長5~8厘米的斜帶髭鯛幼魚2.5萬尾放養在4個網箱內進行試養,平均每個網箱放養6250尾,放養密度為120~140尾/立方米,並隨魚體增長逐漸分疏,當斜帶髭鯛規格為50~100克/尾時,疏分為13個網箱養殖,放養密度為35~45尾/立方米;當斜帶髭鯛體質量達到150~250克時,疏分為35個網箱養殖,放養密度為15~20尾/立方米;當體質量達到300克以上時,放養密度為10~15尾/立方米,疏分為53個網箱,一直養至商品魚。
  • 餌料投餵
優質、適口的人工配合飼料能夠提高飼料利用率、降低餌料係數,減少殘餌量。該養殖試驗投餵餌料分別為新鮮小雜魚和人工配合飼料,當斜帶髭鯛體質量小於100克時,投餵鮮小雜魚絞成的魚糜或大小適宜的魚塊;當斜帶髭鯛體質量在100克以上,以優質人工配合飼料(粗蛋白40.5%、粗脂肪4.5%、灰分12.3%)代替鮮雜魚肉糜投餵。斜帶髭鯛幼魚投放後2天內不投餵餌料,從第3天開始進行投餵。投餵時採取“慢、快、慢”的投餵方式,儘量撒開、撒勻,儘可能使魚都有攝食的機會;開始時應少投慢投,以誘引魚群上浮攝食,待魚紛紛向上層爭食時,則多投快投,當大部分魚已餵飽散開或下沉時,則放慢投餵速度和減少投餵量,切不可一次將餌料傾倒入網箱,以免造成浪費。
同時根據斜帶髭鯛個體大小、水質、水溫、天氣和攝食情況等,靈活掌握投餌次數及投餌量。放養初期,苗種個體小以“多次小量的原則”,每天投餵3次,早、中、晚各1次,日投餌量為魚體質量的7~10%,當魚體長達16厘米以上時,每天投餵2次,早、晚各1次,投餵量為魚體的5%~7%。當魚體長達22厘米以上時,投餵量為魚體的3%~4%。當水溫高於28℃或低於16℃時斜帶髭鯛攝食量減少,要適當減少投餌量。體長5~8厘米斜帶髭鯛幼魚經過13個月的養殖,平均體質量達752克。
  • 養殖管理
  1. 分箱飼養:為避免斜帶髭鯛養殖弱肉強食和促進魚種的同步生長,提高養殖成活率和養殖產量。養殖期間應按魚的規格大小及魚體強弱每隔1~2月進行選別、分開飼養。一般魚體體質量小於100克每隔20~30天分1次,魚體體質量150~250克每隔25~40天分1次,魚體體質量超過300克後每隔35~50天分1次。每次選別、分箱時結合更換網衣和隨機測量魚體體長、體質量等指標,掌握斜帶髭鯛生長、活動情況。
  2. 巡視檢查:養殖期間,堅持每天對各個網箱進行巡視檢查,仔細觀察斜帶髭鯛的活動和攝食情況,做到勤觀察、勤檢查,及時發現、及時處理。如發現魚有異常情況,儘快找出原因並採取相應措施;定期測量魚體體長、體質量等生長指標。建立健全斜帶髭鯛養殖生產記錄製度,每天記錄好水溫、鹽度、溶解氧、透明度和投餵餌料的種類、數量及魚攝食、生長情況等,及時了解養殖水體水質變化,便於調整投飼數量及做好病害防治工作。
  3. 網箱養護:網箱下水前要認真檢查網衣是否有破損,若發現破損應及時修補。網箱下水一段時間後就會吸附大量的污泥及附著騰壺、牡蠣、海藻、剩餌等雜物,造成網目堵塞、網箱自身重量加大,影響水體交換,造成網箱水質污染等。因此,在養殖過程中,隨著魚體的生長要定期更換網衣,以減少網衣附著生物的危害,保持網箱內的水流暢通和良好的水質環境,一般每月換洗網箱1次。更換下的網衣應移上陸地曝曬、拍打、沖洗,清除附著生物後入庫保存,防止蟲蛀、老鼠咬。
  • 病害防控
斜帶髭鯛在人工飼養條件下,易受病原生物的侵襲,應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在魚種運輸、放養、分選、更換網衣時,操作要細緻輕微,以免損傷魚體,造成細菌感染。每次操作後,應採用含氯消毒劑等藥物在網箱內潑灑消毒。夏季高溫季節應在餌料中添加大蒜素、免疫多糖等中草藥製劑,加工製成軟顆粒飼料經口投喂,以增強魚體的抗病能力。同時每隔10天1次在每個網箱內四角吊掛漂白粉或二溴海因等消毒劑藥袋進行消毒,預防或減輕疾病的發生。

主要價值

斜帶髭鯛是中國南方的海水養殖經濟品種,由於其肉味鮮美且富有營養,市場需求大,養殖規模不斷發展。據廈門大學海洋學院張紋等研究表明:斜帶髭鯛蛋白質含量較高,脂類含量較低;胺基酸種類齊全,(半)必需胺基酸含量豐富,占胺基酸總量的50.95~54.57%;必需胺基酸的比例基本符合FHO/WHO的標準;富含谷氨酸、甘氨酸、精氨酸及丙氨酸等鮮味胺基酸,支/芳值也較接近人體正常的支/芳值。此外,這種魚類肌肉還含有較豐富的人體必需營養元素。另據集美大學水產學院林利民等研究,斜帶髭鯛肌肉中飽和脂肪酸總量為30.8%,不飽和脂肪酸總量為58.7%。飽和脂肪酸是基礎脂肪酸,相對較易吸收,可以提供能量或轉化為其他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中最重要的是EPADHA,EPA和DHA是人體內十分重要的必需脂肪酸。這類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具有抗血栓、抗炎症、抗腫瘤以及促進大腦發育,增強記憶力等功能。在中國國內外的人體醫學臨床研究中,已被用於治療和預防腦血栓、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等以及人體自身免疫系統的疾病。可見,斜帶髭鯛的肌肉確為營養全面的優質蛋白源,是人類理想的保健食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