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地名由來,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現狀,地理環境,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體育事業,衛生事業,社會保障,歷史文化,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據傳,漢高祖劉邦鴻門宴中藉故如廁,在樊噲的護衛下乘車西逃,途中車輪掉下,樊噲雙手抬軸奔跑,揮汗如雨,嘴角歪斜,後來人們便把這裡叫做斜口。
建置沿革
清朝屬賈村里和張市里。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實行保甲制轄八個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斜口鎮改為斜口區,將原八個保改為鄉,並增設了斜口鄉。
1956年,撤區改為斜口鄉。
1958年9月,改為華清公社斜口管理區。
1961年4月,將管理區改為公社,同時將芷陽大隊劃歸斜口。
1984年,改為斜口鄉。
1986年,撤鄉設鎮。
1999年10月,改為斜口街道。
2002年1月,韓峪鄉併入斜口街道。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6年,轄高溝、芷陽、張鐵、楊寨、柳樹、付家、於李、岳溝、窯村、代張楊10個行政村。
截至2011年末,斜口街道轄斜口1個居民委員會,岳溝、高溝、柳樹、芷陽、代張楊、窯村、於李、付家、張鐵、楊寨、韓峪、洞北、洪慶堡、洪慶溝、棗園、馬斜、白鹿觀、房河、軍王、龔呂20個行政村;下設167個村民小組。
區劃現狀
截至2020年6月,斜口街道下轄17個村(居),其中:3個社區、14個行政村。辦事處駐斜口街道105號。
地理環境
斜口街道地處陝西省
西安市臨潼區渭河南岸,位於臨潼城區正西方向。東接
驪山街道,東南與
仁宗街道接壤,南靠驪山,西南與灞橋區
洪慶街道相鄰,西與灞橋區
灞橋街道接壤,西北與灞橋區
新築街道接壤,北接
行者街道,東北與驪山街道、行者街道相連。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2.6千米,南北最大距離8.5千米,總面積68.1平方千米。其中陸地55.6平方千米,占81.6%;水域12.5平方千米,占18.4%。距區政府6千米。
人口
截至2011年末,斜口街道總人口49767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858人,城鎮化率13.8%。總人口中,男性25002人,占50.2%;女性24765人,占49.8%;14歲以下9653人,占19.4%;15—64歲33146人,占66.6%;65歲以上6968人,占14%。總人口以漢族為主,共49752人,占99.97%。2011年,斜口街道人口出生率8.53‰,人口死亡率3.4‰,人口自然增長率5.1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31人。
經濟
綜述
2010年,斜口街道工農業總產值7085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881元,招商引資到位1200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85億元。
財稅收支
2011年,斜口街道財政總收入850萬元,比上年增長1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00萬元,比上年增長13%,比1978年增長7倍。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846萬元,增值稅800萬元,企業所得稅36萬元,個人所得稅31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33%、16%、55%。人均財政收入230元,比上年增長18%。
人民生活
2011年,斜口街道農民人均純收入8620元。
第一產業
2011年,斜口街道耕地面積4.7萬畝,人均0.9畝,林地面積1.3萬畝。農業總產值達到5.3億元,比上年增長23%,農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
種植業
斜口街道糧食作物以小麥為主。2011年,斜口街道糧食生產11516噸,人均231.4千克。其中小麥6804噸、玉米12600噸。斜口街道主要經濟作物有地膜紅薯、地膜洋芋、石榴、蔬菜等。2011年,斜口街道地膜紅薯種植面積2000畝,產量8000噸;地膜種植面積洋芋500畝,產量2000噸;石榴種植面積15000畝,產量5250噸;蔬菜種植面積2000畝,產量1611噸,其中馬鈴薯500噸、捲心菜300噸、豆角200噸、黃瓜150噸、西紅柿100噸。
林業
截至2011年末,斜口街道累計造林47000畝,其中防護林25000畝,經濟林22000畝,竹林3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5萬株,林木覆蓋率30%,活立木蓄積量13.6萬立方米。2011年,斜口街道水果種植面積22000畝,產量1393噸,主要品種有蘋果、葡萄、石榴、柿子、桃、杏、櫻桃,其中葡萄5噸,柿子5噸,蘋果2噸,桃2噸,杏3噸,櫻桃1噸。
畜牧業
斜口街道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斜口街道生豬飼養量4.1萬頭,年末存欄1.4萬頭;羊飼養量7321隻,年末存欄4936隻;牛飼養量950頭,年末存欄950頭;家禽飼養量15.2萬羽,上市家禽11.5萬羽。2011年,斜口街道生產肉類2380噸,其中豬肉2022噸,羊肉43噸;禽蛋500噸,鮮奶5694噸;畜牧業總產值8552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6.2%。
生產條件
截至2011年末,斜口街道有大型農業機械170台(輛)。
第二產業
2011年,斜口街道實現工業增加值2000萬元,比上年增長8%,占國內生產總值的為0.2%。2011年,斜口街道規模以上企業1家,職工230人。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截至2011年末,斜口街道商業網點363個,職工860人。2011年,斜口街道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7億元,比上年增長26%;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9億元,比上年增長12%。
郵電通信
截至2011年末,斜口街道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60千米,投遞點8個,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862份、期刊260份,業務收入17萬元。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1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萬門,固定電話用戶2300戶,比上年增加60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32%,比上年提高7%;行動電話用戶9600戶,比上年增加2000戶,行動電話普及率90%,比上年提高20%;寬頻接入用戶120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210萬元。
金融業
截至2011年末,斜口街道有農村信用社、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等2家銀行開設了分行;各類存款餘額47389萬元,比上年增長5%;各項貸款餘額14132萬元,比上年增長11%。
交通運輸
斜口交通便利,
隴海鐵路、G30高速公路和108國道、310國道、斜(口)韓(峪)公路過境。建有斜口機場和窯村火車站。城市快車道、西臨高速、鳳凰大道、驪山大道、草臨大道、臨灞路,及隴海鐵路、鄭西客運專線、西康鐵路橫貫東西。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斜口街道有幼稚園6所;在園幼兒998人,專任教師67人;國小9所,在校生3367人,專任教師247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生1160多人,專任教師135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斜口街道教育經費達3516.9萬元。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斜口街道有文化藝術團體10個,會員120個,其中團體會員10個,個人會員110個;各類藝術表演團體12個,演職人員780個,年演出300餘場次,觀眾達2萬餘人次;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20平方米;村級圖書室4個,建築面積共162平方米,藏書8000餘冊。建設文化廣場5所,文化行業從業人員4人,其中事業單位從業人員4人,實現增加值15萬元,比上年增長6%,是1978年的12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5%,比上年提高3%。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鑼鼓、秧歌、走馬等。舉辦的文化節目有“仲春文化節”等。
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斜口街道有村級健身廣場21個。其中1個社區和20個村全部安裝了
健身器材,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羽毛球、桌球、籃球、冬季長跑等。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78%。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斜口街道有
鄉鎮衛生院2個,村級衛生室20個。病床77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37張,平均每天人擁有醫療床位1.5張,固定資產總值238萬元。專業衛生人員44人,其中執業醫師12人,執業助理醫師7人,註冊護士14人。2011年,斜口街道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8萬人次,住院手術191台次,出院病人293人次。2011年,斜口街道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42/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45%,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3268人,參合率99.9%。
社會保障
2011年,斜口街道城鎮
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49戶,人數265人,支出59.8萬元。比上年增長6%,月人均188.1元,比上年增長3%;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572人。城市醫療救助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65人次,共支出1.5萬元,比上年增長8.5%;截至2011年末,斜口街道資助城鎮貧困大學生2人,支出1.2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10戶,人數1460人,支出102.2萬元,比上年增長3%,月人均58.3元,比上年增長3%;農村五保集中供養3人,支出8.6萬元,比上年增長3%;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8人,支出10萬元,比上年增長3%;農村醫療救助5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80人次,共支出30萬元,比上年增長8%;農村臨時救濟1460人次,支出4.4萬元,比上年增長2%。2011年,斜口街道資助農村貧困大學生13人,支出4.1萬元。比上年增長3%。2011年,斜口街道自然災害受災人口960人,緊急轉移安置230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50畝,倒塌房屋82間,直接經濟損失30萬元,救災支出20萬元,比上年增長10%。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46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40萬元,比上年增長1%。社區服務設施1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1個。床位2張,日間照料床位2張,社區留宿照料床位2張。
歷史文化
秦東陵
秦東陵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斜口街道境內,地處驪山西麓,有陪葬坑3座,陪葬墓區4處,地面建築7處,歷年出土了大量銅器、鐵器、陶器及筒瓦、板瓦、瓦當等建築材料。
秦東陵是中國戰國時期秦國王陵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於1986年被發現,其發現為秦陵的研究提供了難得的材料。秦東陵位於驪山西麓的山坡地帶,南起洪慶溝,北至武家溝,總面積約24平方千米。據考古調查,其為戰國時期鹹陽畢陌陵園之後,秦始皇陵之前的秦國王室墓葬。
2006年5月25日,秦東陵被國務院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