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縣開元寺塔(料敵塔)

定縣開元寺塔

料敵塔一般指本詞條

定縣開元寺塔,又名料敵塔,因塔建於開元寺內,故通稱“開元寺塔”。位於河北省定州市南城門內東側開元寺內。北宋鹹平四年(1001年),宋真宗為了供奉開元寺僧令能從古印度取回的佛經、舍利而下詔建寺築塔,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建成,歷時55年。因定州為遼、宋雙方接近的軍事要地,宋朝為了防禦契丹,利用此塔瞭望敵情,故名“料敵塔”(或“瞭敵塔”)。

定縣開元寺塔為八角形樓閣建築,是中國現存較高的古磚塔,造型端莊威武,塔身十一級,從下至上按比例逐層收縮。塔內結構為外塔體環抱內塔體,樓梯從內塔體穿心盤旋到達塔身頂部。塔身由內外層銜接,形成塔內藏塔的奇特結構。定縣開元寺塔是一座集建築藝術、佛教文化、書法繪畫藝術於一體的佛塔,在中國古代建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961年3月4日,定縣開元寺塔(料敵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22年1月1日,開元寺塔正式對外開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定縣開元寺塔
  • 地理位置:河北省定州市
  • 建造時間:北宋鹹平四年~北宋至和二年(1001年~1055年)
  • 保護級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文物編號:1-0070-3-023
歷史沿革,建築特點,結構,特點,文物遺存,綜述,塔基,塔身,塔剎,歷史文化,藝文,傳說軼事,文物價值,文物保護,旅遊信息,地理位置,門票價格,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鹹平四年(1001年),宋真宗為了供奉開元寺僧令能從古印度取回的佛經、舍利而下詔建寺築塔。
定縣開元寺塔
定縣開元寺塔
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定縣開元寺塔建成,歷時55年。因塔建於開元寺內,故通稱“開元寺塔”。因定州為遼、宋雙方接近的軍事要地,宋朝為了防禦契丹,利用此塔瞭望敵情,故名“料敵塔”(或“瞭敵塔”)。
康熙五年(1666年)的雷電,康熙十八年(1679年)和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的大地震,定縣開元寺塔塔身遭受到一定損害,幾經修葺,開元寺塔維持原貌。
定縣開元寺塔
定縣開元寺塔塌落
光緒十年(1884年)6月,定縣開元寺塔的東北面從上到下自然塌落,破壞了這一古代建築的完整。
1986年開始,國家文物部門對定縣開元寺塔進行維修。
2001年,定縣開元寺塔維修整體工程竣工。
2002年,定縣開元寺塔重新對外開放。

建築特點

結構

定縣開元寺塔為八角形樓閣建築,塔身十一級。塔身外部每層四個正方向辟門,四個側方向辟彩繪盲窗。塔內結構為外塔體環抱內塔體,樓梯從內塔體穿心盤旋到達塔身頂部。塔身由內外層銜接,之間以迴廊相連,形成塔內藏塔的奇特結構。外觀塔身,底層閣樓作雙重出檐,底檐磚砌,上層作磚雕仿木三跳斗拱,施彩繪,以上作疊澀出檐,形成塔身平台。
定縣開元寺塔
定縣開元寺塔

特點

定縣開元寺塔是中國現存較高的古磚塔,端莊威武。該塔建築形式獨具一格,較之元宋代以前所建塔的四方形式,更顯得秀麗豐滿,挺拔大方。塔身從下至上按比例逐層收縮。
定縣開元寺塔
定縣開元寺塔

文物遺存

綜述

定縣開元寺塔全部為磚質結構,平面呈八角形,高達83.7米, 由塔基座、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塔身十一級,從下至上按比例逐層收縮。
定縣開元寺塔為八角形樓閣建築,塔身由內外層銜接而成,之間以迴廊相連,整個塔身猶如大塔中又包著一座小塔。底層閣樓作雙重出檐,底檐磚砌,上層作磚雕仿木三跳斗拱,施彩繪,以上作疊澀出檐,形成塔身平台。塔身外部通體塗成白色,塔頂雕飾忍冬草覆缽,上置有鐵質承露盤及青銅質塔剎;塔內有磚階可通塔頂,內壁設有壁龕,並繪有精美的壁畫;迴廊磚壁有許多歷代的碑刻、題詠。
定縣開元寺塔
定縣開元寺塔俯瞰

塔基

定縣開元寺塔建在一個很高的台基之上,塔基外圍邊長128米。

塔身

定縣開元寺塔第一層塔身較高,上有塔檐平座,其他各層只有塔檐。塔檐是用磚層層迭澀挑出短檐,斷面呈現凹曲袋。磚的規格有十幾種之多,最大的磚長70厘米,寬24厘米,厚10厘米;最小的磚長36厘米,寬7.8厘米,厚7.0厘米。為了增強磚之間的拉力,加築了許多松柏木質材料。中心八角形柱體內有磚階登頂。
第二、三層遊廊頂天花是由雕刻的花磚砌成,並塗上色彩,技藝湛精。塔內兩壁有壁龕,龕內有壁畫、塑像。迥廊壁上,歷代碑刻和名人題詠甚多,是珍貴的書法資料。
九層以下四面開券門,其餘四面為磚雕精美花紋的盲窗,最上兩層八面開券門,以便眺望。券門上有磚雕門額、門簪,券頂上飾有佛光。
塔頂八脊八坡匯聚成磚雕蓮花座,八角脊檐部各鑄立式護法天神像一尊。
定縣開元寺塔塔內現存北宋至清代的碑刻34塊和數處名人題記:有稱之為“北宋建築彩畫重要遺存”的斗拱彩畫;塔內一層西南面迴廊上的宋代佛教人物壁畫,迴廊兩側設有25個佛龕,塔內還發現了金剛經函等珍貴文物。
定縣開元寺塔(料敵塔)
定縣開元寺塔

塔剎

定縣開元寺塔塔頂剎座上為鑄鐵蓮紋覆缽、仰蓮,再上即為銅製寶瓶,俗稱“塔葫蘆”。
塔剎是在剎座上施以巨大的忍冬花葉,覆缽上置鐵制相輪和露盤,最上有青銅寶珠兩個。
定縣開元寺塔(料敵塔)
定縣開元寺塔塔剎

歷史文化

藝文

明代文人袁瑄描繪定縣開元寺塔的詩句:
定縣開元寺塔(料敵塔)
定縣開元寺塔
郡城南面梵王宮,突兀浮圖倚半空。
滱水無波看倒影,恆山有翠接危峰。
頂安珠樹迎朝旭,檐奏金鈴聽晚風。
每上穹然絕頂處,固疑身到碧虛中。

傳說軼事

據《定縣誌》記載,北宋開元寺僧令能,到西天竺取經,得舍利子歸,宋真宗於鹹平四年(1001年)下詔建寺塔,至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建成,歷時55年。所以當地流傳有“砍盡嘉山(在曲陽縣)木,修成定縣塔”之說。因定縣在宋代處宋遼界地,此塔系與契丹接鄰的前沿,成為軍事要地。宋朝為防禦契丹,曾利用此塔瞭望敵情,故稱“瞭敵塔”、“料敵塔”。塔高十一層。據說佛教以奇數表示清白,所以佛塔建築多為奇數。
定縣開元寺塔(料敵塔)
定縣開元寺塔
在唐代以前,佛教寺院建築以塔為中心,後來改以殿堂為中心,宋代建造的開元寺塔,自然也是開元寺建築的一部分。由於開元寺早已無存,只留古塔,人們便簡稱之為“定縣塔”。
定縣開元寺塔也是葬佛骨墓。“佛骨”即所謂“舍利”,一般是埋在塔基地宮內。不過定縣開元寺塔的“舍利”,已不是釋迦牟尼的骨殖,而是以金、銀、琉璃、水晶、瑪瑙、玻璃眾寶造作的舍利。

文物價值

定縣開元寺塔為八角形樓閣建築(元宋代以前所建塔為四方形式),結構嚴謹,建造精工,是中國現存較高的古磚塔。
定縣開元寺塔(料敵塔)
定縣開元寺塔仰視
定縣開元寺塔在古代軍事上起著武備的作用,這對研究關係史,提供了一份實物資料。
定縣開元寺塔是一座集建築藝術、佛教文化、書法繪畫藝術於一體的佛塔,在中國古代建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文物保護

1961年3月4日,定縣開元寺塔(料敵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定縣開元寺塔(料敵塔)
定縣開元寺塔保護碑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定縣開元寺塔位於河北定州市南城門內東側開元寺內。
定縣開元寺塔-南門

門票價格

30元(不可登塔)。

交通信息

1、由G4京港澳高速公路定州出口西行2千米即到。
2、在定州火車站乘1路公共汽車文博園廣場站下車即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