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門蓮洲舞龍

斗門蓮洲舞龍

斗門蓮洲舞龍,流行於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蓮洲鎮的民俗,珠海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斗門蓮洲舞龍在傳統舞龍走、跑、跳最基本的技法上與現代競技舞龍相結合,通過舞龍者的身體運動和姿態變化來表演龍的穿、游、騰、翻、滾、盤、跳、戲等高難度動作。舞者動作矯健敏捷,舞姿變化多端,習俗嫻熟,做到“形變龍不停、龍走套路生、人緊龍也圓、龍飛人也舞”動作間的銜接和遞進十分緊湊。龍圈環環想扣,龍身緊緊纏繞,靜若處子,動如脫兔,充分展示出龍的精、氣、神、韻。斗門蓮洲舞龍是一種多元素的傳統文化,是維繫海外僑胞、港澳同胞鄉情的精神紐帶,具有較高民俗的欣賞藝術和審美價值。

2007年3月29日,斗門蓮洲舞龍被列入珠海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斗門蓮洲舞龍
  • 遺產類別:民俗
  • 非遺級別:市級
  • 批准時間:2007年3月29日
  • 申報地區:珠海市斗門區
  • 保護單位:蓮洲鎮人民政府
歷史淵源,民俗內容,基本套路,人員道具,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人物,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清同治年間(1862-1874年),蓮洲鎮大沙鄉文鋒村村民羅效昌(生卒不詳)善繪書畫,精於竹器木器手藝。在本地觀音廟屋脊上的“雙龍戲珠”雕塑的啟發下,萌生出制龍舞龍的念頭。在鄉人的幫助下,他製作出一條金龍,並帶領青年人學習舞龍,並開始在節慶日表演。不久,同鄉周氏、何氏也仿製出一條銀龍,這樣,逢年過節該鄉的雙龍表演便深受民眾喜愛。羅效昌的長子羅盞寧、曾孫羅萬享也繼承了他的制龍舞龍藝術,
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左思潮的影響,“雙龍”被毀壞。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後,斗門蓮洲舞龍復甦。
1999年至2002年期間,斗門區曾申報省級民間藝術之鄉。

民俗內容

基本套路

游龍
龍珠、龍頭至龍尾23人,另有旗手1人,鼓、響鑼2人。雲鑼、鈸2人,紅鯉一對2人組成游龍隊伍。方陣、旗手、響鑼、鼓、雲鑼及小鈸令旗標誌走在龍隊伍的前面。一對“紅鯉魚”分別在龍的兩旁。龍隊伍伴隨著鑼鼓聲行走,而舞龍的隊員手拿“豬仔龍”柄,右手向上拿,左手向下拿,並將龍頭、龍身一高一低舉動,每隔十下鼓聲,每個隊員左右換手擺動,龍尾保持有規律的擺動,整個龍隊保持正常行走。
斗門蓮洲舞龍
游龍
之之反脊
旗手等往左邊向前行,龍珠以180度來迴轉動,龍頭、龍身之之劃帶弧度走動,此時每個隊員同時左右換手,順向龍頭、龍身均速擺動。其舞龍隊員也跟隨龍頭一個接一個擺動,步伐一致,堅持左右高低換手,整個活動約一分鐘完成。
斗門蓮洲舞龍
之之反脊
雙龍出海
金龍在主席台前的左下方,銀龍在主席台的右下方,方陣八字型,“雙龍”的鑼鼓分別在龍頭的左右方,暫固定位置,口令鑼鼓一響由雙龍珠引路,先擺動兩下,然後向主席台前的中心位置衝去,整個龍隊跟上,到適當位置,雙龍珠向主席台再擺動兩下,首次金龍向右,銀龍向左上下擺動,後一齊向主席台以“米仔步”來回3次叩拜,鑼鼓聲同時伴隨,整個活動一分鐘完成。
斗門蓮洲舞龍
雙龍出海
點睛儀式
“雙龍”出海三叩拜後,讓主辦單位領導進行點睛儀式。道具:墨硯、硃沙、毛筆等備用,點睛完畢後放鞭炮,再利用“之之反脊”走動後慢步,為盤龍動作做好準備。
盤龍
由每條龍分金龍在主席台的左下方,銀龍在主席台的右下方,各龍珠、龍頭,靠龍尾內向右走動,形成螺旋式凸顯龍頭,龍珠朝著龍頭的方向左右轉動,引領龍頭向主席台後順時針轉向觀眾3周,這時盤龍的龍身分3級高低,由低層寬順向上環繞龍頭,該項活動的時間約一分鐘完成。
斗門蓮洲舞龍
盤龍
單串龍門
在盤龍完畢,這時龍尾順著龍身適當向外伸開,直到龍珠、龍頭在內圈逆時針撤出,把龍頭、龍身、龍尾組成橢圓形,這時龍尾的第三節豬仔籠與第二節豬仔籠撐開及舉高,讓龍珠、龍頭、龍身等串過,隨後第四節豬仔籠至龍尾向左轉並換手,保持龍尾順轉平衡,該項活動時間約30秒鐘。
孖金錢
單串龍門完畢後,迅速把龍身排成阿拉伯8字型,該項目活動約15秒鐘。
斗門蓮洲舞龍
孖金錢
雙串龍門
龍頭、龍尾對龍身的中間位置,兩隊員把豬仔籠撐寬並舉高,這時龍珠、龍頭、龍尾同時串過龍門,到最後龍門兩邊的隊員,左邊向左換手,右邊向右換手轉向平順,該項活動時間約30秒鐘。
單跳龍
雙串龍門完畢迅速把龍身排成半弧型,由龍尾順向第三節豬仔籠至龍尾壓低,讓龍珠、龍頭、龍身等隊員逐個跳過,到了壓龍尾的四個隊員反手由低向左轉保持平順,該項活動時間約30秒鐘。
雙跳龍
單跳龍完畢後,龍隊組成半弧型,龍珠、龍頭、龍尾向龍身的中間位置(龍身壓低)同時跳過,中間位置的3個隊員待龍身靠近自己跳過時即換手將龍身由低向後轉高平順,並把龍尾左右擺動,該項活動時間約30分秒鐘。
烏龍擺尾
該項目與“游龍”活動基本相似,但整個龍隊步伐以“米仔步”行進,龍隊每個成員左右上下換手,把龍身擺動,龍珠、龍頭左右、上下擺動,而龍身第五節至龍尾逐步大擺動,此項代表整個舞龍活動基本完成。

人員道具

金龍規定存放在康王廟,銀龍存放在周氏宗堂(周本堂),雙方出龍同時在拜廟,以放鞭炮、鼓、鑼、鈸、釵和令旗標誌大族開道,每支龍隊約40人,統一服飾,兩龍顏色有明顯區別。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斗門蓮洲舞龍作為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它的產生與發展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一脈相承,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歷代勞動人民對自己的宗教信仰、民族文化、風俗習慣的一種寄託和表達方式。斗門蓮洲舞龍以其鮮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成為一種培養民族的認同感和民族精神的有效形式。在世界各地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幾乎就有舞龍運動的傳習。斗門是著名的僑鄉,多年來斗門蓮洲舞龍已經成為一種民族精神的象徵,是促進友好往來,密切海內外聯繫的重要樞紐。
斗門蓮洲舞龍,不僅能鍛鍊人的動作技能和身體素質、意志力,同時也是一種民族傳統文化的學習和教育。它能增進對本民族文化更直觀深入地了解,激發起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近十年來,在國家的大力推廣下,舞龍運動已經發展成為頗具民族特色的體育項目,國際性的舞龍比賽逐年增加。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海內外朋友和炎黃子孫積極投入到舞龍運動的行列中。人們在學習舞龍動作、開展舞龍活動的過程中,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認識中國的傳統文化,舞龍運動將成為世界人民了解中國的一個重要視窗。蓮洲舞龍作為這項傳統體育項目中的一個分支,具有傳承和保護價值。
斗門蓮洲舞龍集武術、舞蹈、民族鼓樂等於一體,通過鼓樂節奏將武術和舞蹈藝術有機結合起來。在變化多端的節奏中,舞龍者利用人體多種姿態,在動態和靜態造型中將力度、幅度、速度、耐力等揉合於舞龍技巧中,完成各種高難、優美的動作。舞龍的表演和比賽精彩激烈、氣勢非凡,充滿吉祥和歡樂,為節日增添喜慶,給生活增添歡樂。在現代都市,它是一道絢麗且充滿濃郁民俗文化色彩的獨特景觀。而在農村,它更是慶祝豐收及其他各種喜慶活動不可多得的傳統表演項目。人們觀看舞龍運動及比賽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可以得到美的享受。舞龍在競技賽場上所表現出的力與美的結合、勇與智的對抗、靈與神的統一、高超的習俗以及頑強的意志都會作為光輝的榜樣和成功的範例而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參加體育活動乃至舞龍活動。、

傳承人物

羅昌效(羅萬享的祖父)第一代傳承人(創始人),生卒不詳,已故。是蓮洲鎮文鋒村(清代中葉原屬新會朝居鎮大沙鄉悅盛里人)。早期迷戀於民間藝術活動,他能說會道,善才字畫、竹、木器手藝,致力於金龍的藝術創作。光緒六年至八年,他經常在本鎮觀音廟附近放牛。閒時常到觀音廟觀賞廟脊上的“二龍”戲珠。並與廟祝公聊天,萌生舞龍和創作的念頭,運用自己彈熟的手藝於光緒八年完成金、銀龍的藝術創作,在本鎮籌集經費購買舞龍附助設備,組織羅、何、周三大姓氏人員培訓,起初以游龍表演為主,經過近150年的蒼桑和變遷,現演變為“雙龍”出海,三叩拜,之之反脊,盤龍,單、雙串龍門,單、雙跳龍,孖金錢,烏龍擺尾等技藝項目,為蓮洲舞龍的先驅者。
羅盞寧(羅萬享的父親)為第二代傳承人,生卒不詳。青年時期跟隨其父輩學藝,肩負舞龍頭的任務,父親退役後擔負起舞龍主要人物,使舞龍的傳承得以發展。
周振榮,蓮洲鎮文鋒村人,生卒不詳,1998年謝世。他從小喜歡民間藝術活動,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曾跟隨父親到香港某建築工地觀賞舞龍旺地,青年時期參加西寧金龍隊,曾向羅盞寧拜師學藝,得到真傳,協助羅萬享開展舞龍活動。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召開後,曾組織修繕金龍經費籌集人之一。以後成為西寧金龍隊的隊長,直到1998年病故。
周偉信,蓮洲鎮東安村人,1946年出生,青年時期積極參與舞龍活動,曾拜周振榮為師學藝,得到真傳,1979年恢復東安銀龍隊,成為龍隊隊長,2007年因病退居。
周社長,蓮洲鎮文鋒村人,1949年7月出生,青年時期一直跟隨周振榮拜師學藝,積極參與西寧金龍隊的活動,1998年接任金龍隊隊長,技藝方面,舞龍珠、舞龍頭,並且掌握整個舞龍項目技藝,成為金龍隊的主要骨幹。2014年4月,周社長被確定為斗門區區級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代表性傳承人。
羅萬享,蓮洲鎮文鋒村人(原大沙鄉悅盛里),1925年出生,羅氏譜系的第三代傳承人,2006年被評為珠海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青年時期,喜歡跟其父學藝,並積極參與各種活動,得到父親和隊員的愛戴,成為羅氏譜系第三代傳承人。解放前後負責和參與舞龍活動,文革期間舞龍受到衝擊,舞龍被停止活動。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後恢復舞龍,在這期間指導當地藝人重新紮新龍,指導龍隊人員集訓等活動。他關心龍隊集訓和參加市區民間藝術巡遊活動,每次都鼓勵龍隊成員要發揚蓮洲鎮舞龍藝術光榮傳統,為蓮洲鎮民間藝術鞏固和發展做了一定的工作。“盤龍”“雙龍出海”是他的代表性作品之一。他所扮演的角色惟妙惟肖,出神入化,深受廣大觀眾的讚賞。
周裕光,1957年出生,大專學歷,蓮洲鎮東安村人(原中心村),從事文化工作二十多年,負責東安銀龍訓練,組織參與市區各種慶典藝術巡遊活動。同時組織金龍開展訓練,參與市區各項慶典活動,負責傳承蓮洲鎮舞龍的傳統文化。他開心向前輩學習,掌握舞龍項目的技藝,帶領“雙龍”完成上級一個又一個任務,龍隊多次受到上級表彰,和獲優秀節目表演單位。對蓮洲民間藝術活動作出了較大的貢獻。2009年6月,周裕光被確定為珠海市市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代表性傳承人。

社會影響

藝術表演巡遊
20世紀二、三十年代,曾多次應香港建築商的邀請,帶領該鄉的舞龍隊到香港表演。
斗門蓮洲舞龍參加的市、區、鎮舉辦的各類民間藝術表演巡遊活動主要有:珠海市建市十周年慶典藝術巡遊、市慶十五周年文藝晚會開幕式、珠海市圓明新園開業典禮、慶祝香港和澳門回歸、珠海航展第一屆“牡丹杯”和第二屆“水晶杯”攝影開拍儀式、鄧小平巨幅畫像揭幕儀式、珠海市第四屆運動會開幕儀式、世界華人第二屆龍舟錦標賽斗門賽區開幕儀式、斗門縣三十項工程剪彩奠基慶典活動、斗門區第一屆和第三屆龍舟賽開幕儀式、斗門區第一屆和第三屆運動會開幕儀式、以及斗門縣體育館落成等。
2007至2010年,連續四屆參加了珠海市和斗門區的元宵民間藝術大巡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