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百花·颯颯霜飄鴛瓦

斗百花·颯颯霜飄鴛瓦

《斗百花·颯颯霜飄鴛瓦》是宋代柳永所作的一首詞。此詞借寫漢武帝時皇后陳阿嬌失寵於武帝,在深秋時的愁苦和怨恨,表達對世上女人的同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斗百花·颯颯霜飄鴛瓦
  • 創作年代宋代
  • 作品出處:《樂章集
  • 文學體裁
  • 作者柳永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字詞注釋,作品譯文,創作背景,作品賞析,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斗百花·颯颯霜飄鴛瓦

作者:宋·柳永

颯颯霜飄鴛瓦,翠幕輕寒微透,長門深鎖悄悄,滿庭秋色將晚。眼看菊蕊,重陽淚落如珠,長是淹殘粉面。鸞輅音塵遠。
無限幽恨,寄情空殢紈扇。應是帝王,當初怪妾辭輦,陡頓今來,宮中第一妖嬈,卻道昭陽飛燕

注釋譯文

字詞注釋

⑴颯(sà)颯:象聲詞,指風聲。
⑵鴛瓦:鴛鴦瓦,即成雙成對的瓦。
⑶翠幕:綠色的帷幕,指陳阿嬌的床帳。
⑷長(cháng)門:長門宮,即陳阿嬌失寵於漢武帝後所居之宮。
⑸深鎖:緊緊的鎖住。
⑹滿庭:長門宮的庭院。
⑺重陽:重陽節,乃是農曆的九月九日。
⑻長(cháng)是:經常是。
⑼淹殘粉面:淚水將臉上的胭脂花粉沖澆得殘缺不全。
⑽鸞輅(lù):鸞車,皇帝所乘坐的車子。
⑾殢(tì ):困擾,糾纏不清。
⑿紈扇:是一種細絹所制的團扇。
⒀輦(niǎn):皇帝所乘坐的車子。
⒁陡(dǒu)頓:猝然變化。
⒂今來:如今。
⒃昭陽飛燕:昭陽,指昭陽宮;飛燕,指趙飛燕。因趙飛燕居於昭陽宮,因此稱為昭陽飛燕。

作品譯文

深秋的冷風吹動了鴛鴦瓦上的霜花,冷風吹過綠色的帷幕,吹到陳阿嬌的身上,微微帶著寒意,靜悄悄的長門宮一直鎖著大門,滿院子的晚秋景色。眼看著盛開的菊花,(想起了這是登高的時節),重陽節時卻獨自在長門宮內落淚,淚水常常將臉上的胭脂花粉沖澆得殘缺不全,聽到皇帝的鸞車鈴聲離長門宮都很遠。
無限的幽怨與悔恨,只能向紈扇傾訴。當初還怪罪我拒絕與他同坐一輛馬車,卻突然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宮中第一美女,卻是昭陽殿里的趙飛燕。

創作背景

此詞具體創作年代暫不可考,但柳永在詞中使用了陳皇后班婕妤的典故,聯繫到柳永的生平經歷,此典故應該是是柳永隱喻自己當初不該“辭輦”離開汴京,希望得到皇上重新重用,故該詞應該是作於柳永晚年在蘇杭做官的時候。

作品賞析

文學賞析

詞的上闋講述了陳皇后失寵而幽禁於長門宮的故事。主要通過景物描寫,層層鋪陳,渲染氣氛。並通過有特定內涵的意象暗示出宮怨的主題。
詞由霜落聲起筆,以“颯颯”的風聲來反襯環境的靜寂,以“霜飄”暗示時令已是秋季,天天漸漸寒涼。接下來用造景設色之法,圍繞著“靜寂”和“寒涼”,寫了輕寒微透的“翠幕”,寫了深深閉鎖, 悄無聲息的長門,寫了“秋色將晚”的庭院。經過一番鋪陳,滿紙的淒清,滿紙的冷寂,“眼看菊蕊,重陽淚落如珠,長是淹殘粉面。”明寫被重陽冷雨“淹殘粉面"的菊,實寫重陽佳節被如珠的淚水“淹殘粉面"的人。大概是覺得繼續說下去則言之太遠了,難以收束,於是用“鸞輅”句又收回到陳皇后事,舉重若輕。
詞的下闋講述了趙飛燕讒害班倢伃而獨得成帝寵幸的故事,另避蹊徑,在對比中顯美醜。
換頭處的“無限幽恨"承上啟下,“寄情空殢紈扇”則暗示了這位失寵的妃嬪是班婕妤,她失寵於漢成帝後,曾作《怨歌行》詩以紈扇自比,書寫遭遺棄的哀怨之情,柳永認為班婕妤遭受冷落的原因是“辭輦”,是不肯阿順君王,德行篤厚如班婕妤者,最後也只能讓位於“自微賤興,逾越札制”的趙飛燕,“宮中第一妖嬈”的趙飛燕, 詞中的“陡頓”、“第一妖嬈”、“卻道”等詞語也表達了詞人心底對這種現象的嘲諷。
善於將用事與時景相結合造成悲愴氣勢,是本詞的最大特點。

名家點評

薛瑞生《古典詩詞名家·柳永詞選》:柳詞最大的特點,就是有啥說啥,實話實說,唯獨此詞是個例外。與柳詞中別的美人詞不同,此詞用古代文人慣用而柳永卻極罕用的“香草美人”格,來寄託君臣遇合與離異。

作者簡介

柳永,宋代詞人。字耆卿,原名三變,字景莊,崇安(今屬福建省崇安縣)人。公元1034年(景祐元年)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排行第七,世稱柳七或柳屯田。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善為樂章,長於慢詞。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與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詞風婉約,詞作甚豐,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詞人。創作慢詞獨多,發展了鋪敘手法,在詞史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特別是對北宋慢詞的興盛和發展有重要作用。詞作流傳極廣,有“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之說。生平亦有詩作,惜傳世不多。有《樂章集》。
柳永畫像柳永畫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