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畫眉

斗畫眉

斗畫眉,俗稱“打雀”,每逢節日或慶典,養畫眉者,會集在斗鳥場,讓畫眉賽叫聲、比搏殺。斗畫眉分兩種鬥法:一種是隔籠斗,另一種是開籠斗,也叫“滾籠”。畫眉打鬥的姿勢有各種不同的稱呼。如用嘴尖啄對方頭,叫“打箍頭”、“雙龍奪珠”,還有打側眼、打側翅、滾繡球,等等。鬥敗的畫眉受傷慘叫著滿籠逃,鬥勝的畫眉當即披紅掛彩鳴炮發獎。一輪一輪的開斗,直把參斗之鳥斗完為止,對每個鬥勝的鳥,常冠以“鳥王”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斗畫眉
  • 外文名:Fighting thrush
  • 俗稱:打雀 
  • 屬性:比賽
歷史起源,社會效果,發展方向,

歷史起源

據道光九年續修至宣統三年的舊西寧縣誌第四冊(卷)十四之二十六頁記載:“畫眉,兩眉特白其眉長而不亂者善鳴,胸毛短者善斗,廣東新語邑人飼之使鬥勝者謂之奪錦。”由此可見,鬱南的斗畫眉比賽,早在清朝道光年間就已經有這項民間活動了。解放後,由於種種原因,該項活動終止了很長一段時間。直至八十年代初,我縣才恢復這項傳統的民間活動,並於1990年在都城鎮成立“鬱南縣畫眉協會”。自此以後,我縣畫眉協會聯合縣文化局、縣體育局在每年的元宵節期間舉行斗畫眉比賽,縣委、縣府每年通過財政下撥相應的經費予以大力支持,並吸引台灣、香港、澳門、深圳、廣州、珠海、肇慶、雲浮以及廣西南寧、梧州、蒼梧、岑溪等地畫眉愛好者攜畫眉前來參加,從而再次使鬱南都城民間傳統斗畫眉比賽成為海內外遠近聞名傳統民間文化交流活動。

社會效果

鬱南縣畫眉協會自成立以來,已成功地舉辦22屆畫眉打鬥賽。前來參賽的一般有100多籠,多則300多籠。通常一隻好的畫眉身價可高達5位數,在賽場上的買賣成交總額達50餘萬元。在數百年的歷史演變過程中,斗畫眉活動已成為一種民間習俗,是研究當時社會情況、民俗習慣的歷史物證。斗畫眉活動蘊含著歷史和文化信息,是研究本地區文化的鮮活載體,因而具有社會文化價值。該活動既健康又有趣,既可增進友誼,交流經驗,又能娛樂身心,調節緊張的生活,並且能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具有很好的現實價值和經濟價值。

發展方向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文化形式的多元化衝擊,各種現代化娛樂項目的興起,年青人對養鳥、斗鳥已興趣不大,使斗畫眉這一傳統遊藝項目面臨瀕危狀況。為使該項目得到傳承,必須進一步深入細緻地開展普查工作,徹底摸清斗畫眉的產生、發展的歷史沿革、分布區域、表現形式、文化內涵等狀況,通過有意識的引導、鼓勵,將斗畫眉活動與當地旅遊業發展相配合,把它作為旅遊文化的一部分,與此來宣傳和推廣,提高其知名度,同時籌措相應的活動經費,繼續辦好每年一屆的畫眉打鬥賽,以此來促進斗畫眉活動的傳承、保護。
2006年11月,“斗畫眉”被鬱南縣人民政府確認為第一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011年7月,“斗畫眉”被雲浮市人民政府確認為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