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形特徵 身體呈蛇形,長可達2公尺以上。體色為棕色且具有黑褐色小橫斑及不規則的淡色斑,並有五條棕色斑縱貫全身。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斑錨參
- 拉丁學名:Synapta maculata
- 界:動物界
- 分布區域:印度洋、西太平洋
- 繁殖方式:卵生
概述,分類信息,形態特徵,分布,生活習性,
概述
羽狀觸手有15隻。體壁薄且具有黏滯性的管足。
食 性 微細藻類及附生小生物或有機碎屑為食
護 理 水溫:24~27 PH:8.1~8.4 比重:1.020~1.025
分類信息
英文名稱 \
地方名稱 \
生物代碼 \
中文門名 棘皮動物門
拉丁門名 Echinodermata
中文綱名 海參綱
拉丁綱名 Holothuroidea
中文目名 無足目
拉丁目名 Apodida
中文科名 錨參科
拉丁科名 Synaptidae
中文屬名 錨參屬
拉丁屬名 Synapta
分布類型 海水
形態特徵
體形很大,大者長可達200Omm,直徑約5Omm,酷似長蛇,為錨參科的最大者和海參綱的最長者。體壁薄,不透明,表面有許多由大形錨形骨片形成的小白點,使體壁變得很粗澀。觸手15個,各具1個頂指和36-51對側指,各指間無膜相連。口盤內無眼點,但在各觸手基部口面,有一個大斑點。波里氏囊數目很多,多達50個以上;石管1個。石灰環不發達,但後面有寬大的軟骨環,各輻板前端有一穿孔。體壁內錨形骨片很大,錨長約900μm同,寬約650μm,錨臂光滑,錨頂中央或兩側有1一2組小疣;錨柄突出,有細鋸齒,但不分枝。錨板接近橢圓形或方形,前端較窄,中部有7-8個大穿孔,兩端有許多小穿孔,大穿孔內常伸出突起,連成網狀。觸手和口盤膜內無桿狀體,但有和體壁內相同的微小顆粒體,形狀為小花紋樣。體色變化大,酒精標本有乳灰和黑褐色大斑塊間雜排列,沿著步帶有5條綠褐色縱條紋;腹面顏色較淺,觸手顏色和縱條紋相同,但散布有許多細而不規則的白色條紋。
分布
台灣南部,海南島和西沙群島;紅海,東非,馬達加斯加,沙烏地阿拉伯東南,澳大利亞北部,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日本南部。
生活習性
動物生活於珊珊礁,為珊珊礁著名種。
拉丁目名: | APODIDA |
中文目名: | 無足目 |
中文科名: | 錨參科 |
拉丁科名: | Synaptidae |
中文屬名: | 錨參屬 |
拉丁屬名: | Synapta |
拉丁種名: | maculata |
定名人: | (Chamisso et Eysenhardt) |
年代: | 1821 |
ogenus: | Holothuria |
原始文獻: | Nova Acta Acad. Caesar. Leop. Carol., 10:325, pl.25 |
模式產地: | 馬紹爾群島 |
生境: | 生活於珊瑚礁 |
國內分布: | 台灣(南部), 海南島, 西沙群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