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體形特徵,生活習性,交配介紹,防治方法,
體形特徵
成蟲:體長10-11.5mm,不具翅膀,腹末具2條長形尾毛及一條中尾絲,故稱“纓尾目”,觸角絲狀多節,體背具鱗片;部分成蟲有黑色斑點和絨毛。胸部比腹部寬,有三對腳,能跳躍,行動敏捷,不易捕捉。斑衣魚屬於無變態昆蟲,幼蟲要經4次以上蛻皮體背才有鱗片,成蟲仍不斷蛻皮,每次蛻皮會把舊殼吃掉,蛻皮次數可達60次之多,據說是因為要適應外界多病菌的環境造成的,與衣魚相似。
生活習性
斑衣魚為現存昆蟲中最原始的族群,一般棲息在溫暖潮濕的地方,這一點與衣魚不同,如土隙、石縫、樹皮、落葉層等環境,甚至是水中,最長可以存活2-6年之久。這種昆蟲以澱粉、紙類、漿糊、膠質、衣物等任何東西為食,曾發現罐里的衣魚只要有紙類,不需水份也可以存活。它們往往被人們視作害蟲,但威脅很小。野外個體較少見,以腐植質為食,有些寄居在蟻巢或白蟻巢里。
交配介紹
斑衣魚雄蟲會為了贏得配偶而互相爭鬥,雄蟲會作尋求的動作,雌蟲接近時,雄蟲會產生許多絲牽黏在壁與天花板之間來限制雌蟲與其他雄性的觸碰,要雌蟲會愈來愈接近雄蟲所產的精囊(spermatophore),雌蟲撿起精囊,將裡面含有的精子傳送到卵巢。
防治方法
因成蟲的生存的年限極長加之能持續產卵,若無法完全覆滅而有倖存者時仍能繼續危害,此應不時注重。就預防辦法而言,最相宜的方式就是保持生活環境的西洋衣魚清潔、乾燥及通風,也可用硼酸防除。曾有學者利用Teflubenzuron 16.4 g ai./ha 防治田裡的蝗蟲時,也同時使土壤存在的衣魚棲群減低50%。Loofet et. al. (1976)曾測驗考試粹取斑衣魚的芳華賀爾蒙,至今還未套用。楊時榮(1998)指出可利用真空充氮措施殺蟲,即是先準備一真空器皿,,再充氮氣,保壓在1.6 kg/cm2之尺度下, 及含氧濃度0.2%以下則可殺死100%測試斑衣魚。
(圖片地址:圖1、圖2、圖3、圖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