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塔姆反坦克飛彈

斑塔姆反坦克飛彈

RB-53式斑塔姆飛彈1956年由瑞典博福斯軍械公司研製,1961年研製成功,1962年裝備部隊。現裝備於瑞典和瑞士陸軍。

RB53反坦克飛彈是瑞典自行研製並裝備使用的第一代有線制導反坦克飛彈,採用目視瞄準跟蹤、三點法導引、導線傳輸指令、人工操縱的制導方式,由博福斯公司於1956年開始研製,1961年開始投產,1963年開始服役,1967年向瑞士陸軍出口,隨後少量銷往紐西蘭、阿根廷,1978年停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斑塔姆反坦克飛彈
  • 外文名:BantAm Anti—tank Guided Missile
組成,特點,裝備與改進,性能參數,

組成

飛彈採用無尾式氣動布局,橢圓形頭部,圓柱形彈體。飛彈的前段為戰鬥部和引信,採用聚能破甲戰鬥部,配用壓電式觸發引信,可穿透500毫米均質裝甲鋼板。後段為隨彈控制組件與固體火箭發動機。在彈體尾部裝有4個曳光管。動力裝置由起飛發動機和續航發動機組成,採用固體推進劑。彈上制導系統由指令信號接收器、陀螺儀、電池、舵機、振動擾流片及管線組成。採用目視瞄準和跟蹤、三點法導引、導線傳輸指令和手動操縱的制導方法。地面手動控制裝置輸出指令信號,通過導線傳輸到隨彈指令信號接收器,經放大後通過舵機,使擾流片產生控制力,以操縱飛彈按目標瞄準線飛行。發射制導裝置由控制裝置、發射箱(含飛彈)及20米電纜組成。控制裝置包括飛彈檢驗鈕、曳光管選擇器、飛彈選擇器、發射保險鈕、單筒光學望遠鏡和操縱桿。
該飛彈主要由兩名士兵(組)攜帶使用,一名士兵帶一套控制裝置,另一名士兵攜帶裝有飛彈的發射箱。瑞典研製成功採用紅外製導技術、可在各種車輛上發射的60式“斑塔姆”反坦克飛彈,於1969年裝備部隊。

特點

該彈採用無尾式氣動外形布局和推力矢量控制方案,4片前緣後掠的梯形彈翼位於彈體後部,且有較小的傾斜安裝角,使飛彈飛行中低速旋轉穩定。彈翼採用玻璃鋼製成,可摺疊,外側有向上彎的邊條,每片彈翼的後緣有振動擾流片,飛行中由燃氣舵機控制擾流片運動,提供氣動控制力。彈體採用玻璃鋼製成,頭部呈半球形,彈體呈圓柱形,兩側各有1個火箭助推器的噴口,尾部有收縮段,其外殼裝有4片彈翼,尾部裝有4個曳光管。彈體內部分為前、後兩個艙段:前艙內裝戰鬥部和引信,後艙內裝彈上制導控制系統和發動機。
戰鬥部為聚能破甲戰鬥部,配用觸發引信,由其錐部的兩層金屬碰撞而構成的閉合迴路起爆。彈上制導控制系統由指令信號接收器、陀螺儀、電池、舵機、振動擾流片及線管組成。動力裝置由1台固體火箭助推器和1台固體火箭發動機組成。

裝備與改進

該彈裝備瑞典的“瑪爾莫”MFI-9輕型戰鬥機和AB204B直升機。作戰使用時須與機載/地面發射控制裝置配合工作。發射控制裝置由控制器、發射筒(含飛彈)、20m長的電纜組成。控制器包括飛彈檢驗鈕、曳光管選擇器、飛彈選擇器、發射保險鈕、瞄準具和操縱桿。飛彈的發射程式如下:接通電源,啟動陀螺儀,點燃助推發動機,在0.35s飛彈飛離發射箱,在0.45s彈翼展開,在1.1s主發動機點火併點燃曳光管,在2.5s壓電引信解脫保險,在24s內飛彈飛完全程。瑞典借鑑法國SS.11反坦克飛彈,改進發展“矮腳雞”(Bantam)RB68反坦克飛彈,採用紅外製導,提高了飛行速度,1969年服役,裝備各種車輛。

性能參數

飛彈彈徑:110毫米
彈長:850毫米
翼展:400毫米
射程:300~2000米
全系統重:20千克
飛彈重:7.5千克
筒裝飛彈重:11.5千克
飛行速度:85米/秒
最大射程飛行時間:24秒
命中率;95~9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