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須雀(學名:Panurus biarmicus),小型鳥類,體長15-18cm。嘴黃色、較直而尖,腳黑色。上體棕黃色,翅黑色具白色翅斑,外側尾羽白色。雄鳥頭灰色,眼先和眼周黑色並向下與黑色髭紋連在一起,形成一粗著的黑斑,在淡色的頭部極為醒目。下體白色,腹皮黃白色,雄鳥尾下覆羽黑色。食物主要為昆蟲、蜘蛛和蘆葦種子與草子等。通常營巢於蘆葦或灌木下部,也在倒伏的蘆葦堆上或舊的蘆葦茬上面營巢。
基本介紹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前額、頭頂、頭側淡菸灰色或灰色,前額、頭側和耳羽通常較淡、呈灰白色或淡灰色,眼先、眼周黑色並向下經頰沿顴區延伸形成一簇髭狀黑斑。背、肩、腰等上體淡棕色或赭黃色,肩較棕褐,尾上覆羽粉赭黃色或淡粉紫色。尾較長、呈凸狀,中央一對尾羽最長、赭黃色或棕黃色,外側尾羽依次逐漸縮短、紅棕色或紅赭黃色、具灰色或灰白色端斑,最外側一對尾羽先端和外翈白色,基部和內翈黑色。翅上覆羽和三級飛羽黑色,羽緣茶黃色,最內側一枚三級飛羽白色,初級飛羽黑褐色,外側初級飛羽外翈羽緣銀灰色或亮灰白色,內翈羽緣淡棕色或淺黃白色,其餘次級飛羽外翈羽緣和羽端淡棕黃色,次級飛羽亦為黑褐色,外翈羽緣棕色,內翈羽緣和羽端乳白色或淡黃白色。頦、喉和前胸淡黃白色或灰白色,頸側和胸側綴粉色或灰沾紫色,兩脅淡棕黃色,腹中部乳白色或乳黃沾紫色,兩脅淡棕黃色,腹中部乳白色或乳黃沾紫色,尾下覆羽黑色。 雌鳥和雄鳥大致相似,但頭不為灰色而為灰棕色,眼先不為黑色而為灰棕色,眼下和顴區亦無黑色髭狀斑。其餘均和雄鳥相似。 虹膜橙黃色,嘴亦為橙黃色或黃褐色,腳黑色。
大小量度:體重♂2-18g,♂11-15g;體長♂145-185mm,♀146-170mm;嘴峰♂8-10mm,♀7.5-8mm;翅♂58-65mm,♀59-65mm;尾♂75-96mm,♀69-88mm;♂19-24mm,♀18-20mm。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湖泊及河流沿岸蘆葦沼澤中。
生活習性
遷徙: 留鳥,少數在冬季遊蕩。
食性:食物主要為昆蟲、蜘蛛和蘆葦種子與草子等。繁殖期間以昆蟲占優勢,其他大部分時間則多以蘆葦種子和草子為食。
習性:常成對或成小群活動,有時集成數十隻的大群。性活潑,行動敏捷,不時地在蘆葦叢間跳躍或攀爬在蘆葦稈上,尤其喜歡在靠近水面的蘆葦下部活動,並不時發出‘吱、吱、吱’的叫聲,因而常常容易聽見叫聲而難以見到鳥。有時也見在蘆葦上面飛翔,邊飛邊發出‘鈴……鈴’聲。飛行低、兩翅扇動慢而弱。繁殖期間亦常站在蘆葦頂端鳴叫,鳴聲似‘戶溫-戶溫-’。
分布範圍
中國分布:分布於新疆、青海、甘肅、內蒙古及東北北部的夏候鳥,在東北南部及河北為冬候鳥,數量較多。
繁殖方式
繁殖期4-7月,通常營巢於蘆葦或灌木下部,也在倒伏的蘆葦堆上或舊的蘆葦茬上面營巢。巢呈深杯狀,主要由乾蘆葦莖、灌木葉或蘆葦葉構成,有時也墊有少量雜草和羽毛,成對或成群在一起營群巢。巢的大小直徑為7-9cm,高15-25cm,營巢工作由雌雄親鳥共同承擔。每窩產卵通常5-6枚,有時少至4枚和多至7枚或8枚,甚至有報告多至12枚的。卵白色、被有暗色斑點,卵的大小平均為17.35mm×13.97mm 。雌雄親鳥輪流孵卵,孵化期12-13天 ,也有報告為15-16天,雛鳥晚成性,雌雄親鳥共同育雛,留巢期11±1天,每年繁殖2-3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