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批評的理論反思

文藝批評的理論反思

《文藝批評的理論反思》是2013年學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熊元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藝批評的理論反思
  • 作者:熊元義
  • 出版社學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1月1日
  • 頁數:445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07742305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文藝批評的理論反思》中文藝批評家克服自身的鄙俗氣和追求真理尤為關鍵,在這一認識基礎上,熊元義多方面地探討了文藝經典與文藝批評、文藝理論與文藝批評的辯證關係,努力破解中國當代文藝批評發展的癥結。加強文藝評論,最重要的是從理論上提高文藝評論的質量。
《文藝批評的理論反思》中近20年來,中國文藝批評這一推動文藝發展之翼始終不夠堅硬。從責難文藝批評的“失語”和“缺位”到提出“真正透徹的批評為何總難出現?”“文藝批評的鋒芒哪去了?”中國當代文藝批評一直處於被質疑中。

圖書目錄

一文藝批評的發展瓶頸
恢復馬克思主義文藝批評的批判力量
當代文藝批評的困境與出路
當代文藝批評的歧途
當代文藝批評發展的瓶頸
理論的貧困與批評的浮躁
思維的簡單與批評的粗暴
理論的貧乏與批評的歧途
喜劇理論的闕如與喜劇批評的迷失
魯迅的批評與朱光潛的反省
朱光潛在中國悲劇把握上的理論失誤
文藝經典與文藝評論
改善文藝批評家生長的環境
共同營造藝術批評的生態環境
文學批評的尊嚴
文藝批評新風新在哪裡?
二文藝批評的理論建構
當代文藝批評學的生長點
理論終結與理論自覺
磨礪文藝批評的鋒芒
文藝批評與文藝爭鳴
文藝批評與純正趣味
推進當代文藝理論的發展
在文藝批評中進行文藝理論的建構
在矛盾中把握當代文藝理論的發展
文學批判與現實批判
毛澤東文藝思想誕生的標誌
中國當代文化發展不能迷失方向
促進中國當代作家創作出偉大作品——論陳涌晚年的文藝思考
中國當代文藝思想解放的先驅——從姚雪垠與劉再復的論戰說開去
自覺地推動當代文藝思想的解放——簡論姚雪垠的文藝思想
萬丈高樓從地起——簡論陸梅林的文藝思想
理論的徹底與批評的到位—論仲呈祥文藝批評的特色
提升創作主體的境界
深情創作與矯情創作
論中國當代文藝理論的分歧及理論解決
三文藝批評的價值取向
重鑄民族魂——梁啓超美育思想引論
重視悲劇的美育作用
當代審美風尚的趨向
人民文學是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方向
不能為紅學而紅學——簡論姚雪垠的紅學貢獻
現代城市文明發展的拷問——雲杉散文《外城瑣記》賞析
世界文化發展的科學途徑——感悟雲杉散文《文化的非洲》
民族精神的重鑄——評忽培元的散文
獨到的眼光與思辨的力量——評劉上洋的散文
讓藝術插上思想的翅膀——評任蒙的文化散文
回歸正義與民族精神的傳承——評電影《趙氏孤兒》
論哈姆雷特的“延宕”
廢除鳥籠
猶盼高揚魯迅旌——評《鄭欣淼作品集》
握住泥土——評田禾的詩
歷史的陣痛與悲壯的堅守——評鄭局廷的小說創作
人與狼難共舞
恰似英姿竹勁絕——看尹維新的“冰竹”畫
繁榮當代文學的重要舉措
中國當代文化輸出與責任
文藝創作能否量化管理?
磨礪對生活的感覺
旭日陽剛藝術生命力的長短
白毛女能否嫁給黃世仁?
轉軌批評家的荒謬邏輯
後記
歷史的碎片化與理論感的喪失

作者簡介

熊元義,筆名楚昆,湖北省仙桃市人,文學博士,中國作協會員,中國新文學學會副會長,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項目評審,《文藝報》理論部主任、編審。江漢大學人文學院內蒙古民族大學文學院特聘教授,中南大學、雲南大學、江南大學等數所大學文學院的兼職教授、研究生導師。近20多年來,在哲學、美學、文藝理論、文藝評論等方面發表論文200多篇,先後出版《回到中國悲劇》(華文出版社1998年12月版)、《拒絕妥協》(花山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中國作家精神尋根》(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版)、《眩惑與真美》(新華出版社2005年7月版)、《當代文藝思潮的走向》(中國文聯出版社2007年4月版)、《中國悲劇引論》(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7年7月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理論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4月版)等著作七部。《中國悲劇引論》作為2003年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得到立項並已結題;2007年列入中國作家協會重點扶持作品工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理論研究》作為2009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項目得到立項並已結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