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世紀(上海)》1944年9月創刊於上海,文藝世紀社出版,季刊,第1期由楊樺主編,南星、路易士參與編輯,第2期由路易士主編,楊樺、南星、真原參與編輯。館藏最晚一期為1945年2月發行的第1卷第2期,停刊時間及原因不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藝世紀(上海)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44年
- 出版周期:季刊
辦刊宗旨,欄目方向,
辦刊宗旨
刊物為同人雜誌,系集合文藝世紀社同人力量而成,其宗旨為“以研究及介紹世界文藝並從事整理我國歷代文藝的遺產以及創造新文藝為宗旨”。
欄目方向
其內容大致分為“世界文學之部”、“文學遺產的整理”、“散文與詩”、“小說之部”。
《文藝世紀》為32開本,第1期126頁,第2期132頁,每期發表有論文、散文、詩、文藝隨筆、翻譯作品等。第1期上的理論文章有周作人的《希臘的餘光》、朱肇洛的《論幽默》、唐槐秋的《關於導演》、周越然的《<西廂記>研究》、何苦的《談談<紅樓夢>》。創作文章有李道靜、楊樺等的散文,伍雋丁、蕭雯、南星、常白、田尾等的新詩;翻譯有白興振譯的德國安斯•羅耳的論文《莎士比亞研究》以及朽木譯的隆杜浮的小說《波特里森林中》。
第2期為冬季號,由路易士主編,並加聘真原為編輯,其上理論文章有張資平的《文藝創作的心理過程》,沈寶基的《談詩》,許衡的《論表現手法》等;創作方面有文載道、南星、東野平、林微音、路易士、趙蔭堂等人所作的新詩、散文、小說登。
《文藝世紀(上海)》是一份注重文學創作、理論研究和文學遺產整理的刊物,對於了解淪陷時期的上海文學風貌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