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脈悠悠曇華林

文脈悠悠曇華林

《文脈悠悠曇華林》一書所輯選的詩文內容既濃墨重彩地描述和反映了曇華林街區近一百多年來的革命歷史(包括辛亥革命史、中共早期領導人革命史和“三廳”抗日史),又記錄了社區居民和遊客對曇華林歷史和現狀的感思,內容豐富厚實。

該書於2015年9月由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

基本介紹

  • 書名:《文脈悠悠曇華林》
  • 作者:李順洪  付文芳  李育傑
  • 類別:文學作品集
  • 頁數:224
  • 定價:36.00
  • 出版社:中國文化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9月
  • 開本:880×1230mm1/32
作品簡介,作者簡介,基本信息,作品導讀,出版社介紹,

作品簡介

《文脈悠悠曇華林》一書所輯選的詩文內容既濃墨重彩地描述和反映了曇華林街區近一百多年來的革命歷史(包括辛亥革命史、中共早期領導人革命史和“三廳”抗日史),又記錄了社區居民和遊客對曇華林歷史和現狀的感思,內容豐富厚實。
文脈悠悠曇華林
歷史文化名街曇華林被稱為“一部活的武漢近代史書”。這條位於武昌古城東北隅的古街,歷史悠久,文脈積澱,其自然地理文化、古城文化、建築宗教文化、教育衛生文化集聚,見證了辛亥革命史、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史和抗日時期“文化首都”的歷史風雲。湖北省委、省政府和武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歷史文化名街曇華林的保護和利用,武昌區按照整體開發、整舊如舊的思路和原則,實施曇華林全面改造工程,取得了顯著成績。這條全長1.2 公里的古老街巷,經過十來年的保護性整修,已成為中外遊客特別是武漢百萬大學生所深深喜愛的遊覽勝地,成為吸引許多極具創意的文化企業落戶入駐的文化產業園區。
本書的作者,除少數是著名作家、著名歷史學家、大學名教授和文學評論家外,大多數是愛好文學的中國小教師、大學生、中小學生和社區居民。通覽全書,既有思想的厚重,教育功能的張揚,又文采飛揚,栩栩如畫,適合各層次人閱讀欣賞。本書的出版,對於全面提高區、街、社區居民民眾的思想文化素質,對於促進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區的興建,必將起到積極作用。曇華林歷史文化街區的未來,必將是中國聞名遐邇的旅遊名片。
該書於2015年9月由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李順洪,原糧道街黨工委書記,現武昌區委黨校校長。
付文芳,糧道街辦事處主任。
李育傑,祖籍武漢市蔡甸區,1937年出生,武漢市十四中語文高級教師,湖北省作協會員。發表各類文學作品500多篇,60餘萬字。與人合著散文集一部。2013年出版22萬字的個人作品自選集一部。散文和詩歌作品曾在由省作協、《長江日報》和《楚天都市報》組織的文學作品大賽中獲一等獎和優秀獎。曾主編《2002年中國校園文學作品精選》,以及2004至2010年《全國高國中生精彩作文年選》。曾在《中國教育報》發表3000餘字的教育論文,曾在《湖北日報》、《長江日報》、《楚天都市報》、《中學語文》雜誌、《帥作文》周報等報刊發表教育隨筆、文學評論等多類文學作品。

基本信息

主 編:李順洪 付文芳 李育傑
出 版: 中國文化出版社
總 編 審: 中國文化出版社國內編審處
地 址: 北京市豐臺區六里橋北里甲1號
責任編輯: 徐榮 李剛
印 刷: 中國文化出版社印刷廠
開 本: 880×1230mm1/32
印 張: 8
版 次: 2015年9月第1版 第1次印刷
定 價: 36.00元

作品導讀

目 錄
美文卷
猶憶曇華美 不了桂子情 章開沅
鐘聲樹影曇華林 王先霈
心中的曇華林 郭齊勇
二十年,讓我們相聚
——武漢市十四中“老三屆”大聚會紀實 胡發雲
小樓的召喚 一葦
曇華林憶趣 艾檀
邂逅曇華林 李順洪
我的第二故鄉 李育傑
靈山潤學子 紫氣育英傑
——歷史學家朱雷教授心中的曇華林 李育傑
曇華居筆記李剛
我與曇華林的不解之緣 鐘琦
鳳凰棲處有人家 曾舒瑤
曇華林小導遊“煉”成記 馮怡
曇華林社區“協同善治”記 王力芹
史話卷
辛亥首義之旗的故事 劉謙定
古井與倭刀的故事 何衍應
中西文化在曇華林和諧相處之謎 陳美君
踏訪“三山”尋文脈 李育傑
人物卷
大愛無疆一女神
——“中國現代圖書館運動之皇后”韋棣華的故事何衍應
寒梅呈鐵骨 清香凝國魂
——國畫大師徐世鳴的梅道人生 李育傑
十年磨一針 只因那份愛
——漢繡學院派傳人肖蘭老師的故事 馮鳳嬌
默默奉獻的藝術傳播者
——著名軟雕塑家、藝術策展人陳立君老師的故事 陳震前
情系曇華林 構築“武昌夢”
——武昌區人大代表、湖北中醫藥大學王琨老師的故事 張曉溪
硬氣老爹為家人撐起一片天
——抗美援朝老兵袁家友的故事 任 靜
曇華小巷孝常在
——孝女陳細珍的故事 譚艷 殷松亭
遊記卷
溫婉的時光 常靖
“傾蓋如故”曇華林 程園芳
“流浪”在曇華林 李苗
邂逅真實的曇華林 鄭堯
悠然曇華游 洪倩妮
曇華夢尋 嚴子琴
曇華林遊記 楊宇東
曇華林的薄荷 楊鐘沛
三入曇華林 許之懌
回首昔游嘆流光 邵麗
詩歌卷
美哉,曇華林! 何衍應
曇華林的足音 楊煥清
沉思的西方老者(外一首) 劉維
桀驁的智者
——武昌文普通中學堂人物譜之黃侃 董瑜
走進曇華林(外二首) 李育傑
曇花魂(外一首) 李燕
曇華遺夢 熊欣璇
尋覓油紙傘的味道
——雨中漫步曇華林 袁紅
溫婉背後的滄桑 尹倩
老街 丁宇航
古巷 解宏達
樹 趙繼濤
飛過的留白 東潤枝
三月的曇華林 簡家力
踏歌曇華林 黃滔
深藏在時光里的浪漫 張小雪
我喜歡你 周丹
那年花開 丁江昀
走進曇華林 鮮花撲鼻香 羅雅文
曇華風骨 梁書涵
曇華林贊 唐劍敏
市井見聞(外一首) 劉昌潤
詞二首 陳松亭
七律·追夢曇華林 李育傑
七律·曇華林 胡寧舟
賦得曇華林二絕句 史欣靈
後 記
自去年6月下旬與十四中三位老師商量成立“墨舞曇花”讀書社起,我就一直忙於讀書社活動。去年7月,經商議確定我為讀書社負責人,在按上級要求,填寫民眾組織負責人個人履歷及讀書社活動計畫時,我即在讀書社活動計畫欄中擬出了編輯出版一本反映曇花林悠久歷史文脈的詩文集的構想。
去年9月下旬,經糧道街黨工委,糧道街辦事處領導同志和曇華林社區書記馮晶的支持,曇華林負責宣傳的陳如配合“楚馨社工”,在武昌區2004年公益創投項目中中標。“創投”成功中標,我們為反映曇華林歷史文脈編一本書的構想,在經濟上提供了保障。去年9月和10月,曇華林社區領導,我們“墨舞曇花”讀書社幾位老師,先後兩次召開了讀書社正式成立暨與社區部分中老年居民談心的座談會,兩次座談會,社區請了糧道街黨工委和辦事處的領導同志參加,“楚馨”的社工及在社區實習的大學生和《楚天都市報》的簡俊輝記者,也參加了座談會。兩次座談會,糧道街黨工委書記李順洪、糧道街辦事處主任付文芳同志在會上講話,肯定了“墨舞曇花”讀書社成立開展讀書活動對服務社區居民將起到良好作用,特別是對讀書社擬編一本文學作品的書表示支持和關注,並建議編這本書,要深入社區老年居民中採訪,蒐集百多年來有關曇華林歷史文化的具體故事,發掘來自民間的歷史文化資源。李書記說,有些熟悉有關歷史文化的老人已七八十歲甚至九十多歲了,身體已很不行,找這些老人採訪,挖掘存在民間的“口頭歷史”資料,刻不容緩,需做緊急“搶救”工作。不然這些老人過世後,再想搶救就來不及了。
我想,領導同志的建議確實有遠見。然而真正實際做起來,卻是困難重重,無比艱難。兩次會上,幾位老年居民發了言,談了他們所知道的“曇華林往事”,但涉及曇華林悠久歷史文化的故事不多,也不具體。座談會開過後,我擠了幾天時間,尋找、探訪曇華林社區的一些老年居民,請他們談談所熟悉了解的曇華林歷史,講講流傳在百姓當中的“口頭故事”。但找了幾位老人,與他們談心,卻沒了解到流傳在曇華林社區居民中的“口頭故事”。
我想,我是主編之一,自己採訪寫幾篇文稿不是主要任務;最重要的任務是組織徵文活動。我建議社區的陳如同志在社區網上登出書“徵文啟事”。我寫“徵文啟事”初稿,先到我的母校湖北大學,找到文學院,得到在學工處工作、正讀大三的黃盼盼同學的大力支持,幫我在文學院學生中徵得詩文稿12篇。隨後,我到華中師範大學,想找找與我相識已十多年的老師——作家曉蘇和詩人劍南。時在9月中旬,到華師後,《中學語文教學與研究》主編曉蘇教授和華師文學院教師劍南老師,此次都沒見到,只好悵悵回家。一個多月後,我先後到省作協與市作協,找結識不久的詩人田禾與熟識、相交十多年的《芳草·網路小說》主編錢鵬喜老師,請他們幫忙,幫助登“徵文啟事”。他們聽說我為曇華林社區編書,屬公益項目,願意幫忙;只是,他們和編輯們都特別忙,加上其他原因,雜誌上登“徵文啟事”最終未能實現。
幾天后,我到詩人管用和家,請他幫忙徵稿。管老師向我推薦詩人谷未黃。記得1978年,我在漢陽縣文化館工作,谷未黃寫的詩歌,經大詩人艾青推薦,在《人民文學》《詩刊》上發表幾首後,有了名氣。在一次漢陽縣業餘作者創作會議上,谷未黃曾說:“李育傑老師是我文學寫作上第一個引路人。”我聽了管老師的話,立即撥打電話給谷未黃。他接到電話,熱心幫助,將我們“墨舞曇花”讀書社編書的“徵文啟事”在他們詩社網站登出了。
但此後兩個多月里,我們收到的應徵詩文仍寥寥無幾,這實在讓我感到憂慮。陳如勸我有時間就在家裡寫幾篇有關的書稿。時間已近隆冬,不久我先後患重感冒2次,20多天裡服藥、打針,感冒症狀稍有減輕就寫點稿子,直到春節期間忙於家庭瑣事,才停筆。
過完春節,2月25日以後,眼看收到的書稿太少,我只好在感冒初愈之際,即忙於四處組稿。幾個月內,我先後到武漢大學四五次,華中師大4次,湖北大學3次,華中科技大學1次,找武大“太陽雨文學社”、“浪淘石文學社”、“青春詩社”和華師大“搖籃文學社”、湖北大學“海路文學社”社長,找幾所高校的團委書記和文學院有關老師徵稿。還找了武漢大學的郭齊勇、朱雷、譚立文教授,找了華中師大的章開沅教授、王先霈教授,並打電話給著名作家胡發雲、民俗學家劉謙定、區人大代表王琨老師,向他們徵稿。同時,我還採訪了著名畫家徐世鳴,著名歷史學家朱雷,寫出採訪稿;並陪同武漢大學文學社社長和幾位大學研究生、本科生,訪問社區的“援朝老兵”、“孝親模範居民”和美術學院的陳立君教授及紮根曇華林的漢繡工藝大師肖蘭,多方面籌集書稿。半年多里,真可謂“嘔心瀝血”,忍著病痛奔忙。因為編書太過繁忙,操勞,晚上由於神經衰弱、失眠,睡眠不足,以致常感頭疼頭暈;慢性胃炎引起的胃痛,肩周炎、骨質增生引起的肩膀疼、腰背疼也輪番折磨。因病重,只得住院治療,打了8天吊針,腦梗阻引起的劇烈頭痛與血壓高等症狀才減輕,出院。
每想到編輯出版本書的意義,便覺得自己吃再多苦也值得。我要衷心感謝的是:在本書組稿編輯過程中,一是得到不少社會賢達、名教授、名作家和一些老師的慨然賜稿,讀他們的作品,我有如沐浴春風的快感,深受教育和激勵。特別是章開沅教授在文章中指出,編曇華林的書,不能偏離“中國近現代革命史”的方向,已成為我們編這本文學書的“導航儀”。二是得到武昌區委、區政府,糧道街黨工委、糧道街辦事處和曇華林社區領導同志的大力支持。三是武漢大學、華中師大、湖北大學、華中科技大等高校文學院的老師、團委書記,多所大學文學社社長和大學生們,還有武漢市十四中、武漢市十五中文學社師生,都給予了大力支持。我們約稿時,很多大學文學社成員雖然聽說本書是公益項目沒有稿酬,但還是在學習任務繁重的情況下,擠時間寫了不少詩文。這些詩文文筆優美、清新,讓人讀後耳目一新。
故此,我們編這本書雖遇到一些困難,但讀了許多大學生、中小學生、社區居民和遊客們寄來的文情並茂的好詩文,心情感到十分愉悅。我身為中學語文教師,擔任中學文學社指導老師20年,又屬省作協會員,我為我省各高校和中學文學社學生寫出眾多優美的詩文作品感到無比高興、欣慰和自豪。
本書編輯工作還得到糧道街“怡家”社工及眾多在曇華林社區實習的大學生的幫助;在本書編成、即將付梓印刷出版之際,我們向所有熱心支持幫助編輯本書的同志,表示衷心的謝忱!
我因年齡大身體多病,此書編成出版後,將來讀書社的工作和續編文學書的任務,必會有新的同志擔任。相信今後“墨舞曇花”讀書社開展的活動和編書工作必將更上一層樓,這朵文藝新花必將在曇華林社區開得更加絢麗多彩!
李育傑
2015年6月10日

出版社介紹

中國文化出版社是一家歷史悠久的綜合性出版機構,主要出版文化、藝術、教育、衛生、經濟管理類圖書和書畫、攝影作品集以及各類學術專著。該社前身是1936年成立於上海的中華文化書局,1938年遷入香港,1955年更名為香港文化出版社,1982年定名為中國文化出版社。在多年的發展中,經歷了不同的歷史階段,出版了上萬種圖書,業務範圍遍及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中國文化出版社已成為一家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的多元化文化出版機構。業務包括圖書編輯出版、書刊代理發行、文化學術交流等。附屬機構包括作家委員會、《思賢文學》雜誌社、《作家村》雜誌社、《藝術蟲》雜誌社、《藝術+》編輯部、《中華翰墨》編輯部等。本社國內特約編審處是中國文化出版社授權設定大陸地區唯一的代理機構,全權代理出版社在內地的圖書組稿、編審及出版業務,辦公地址在北京和天津地區。本社官方網站上公布的各地特約編審處是本社在各城市的特約代理機構,業務受國內特約編審處協調統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