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綜技巧

文綜技巧是指在操作文綜題目時,運用某些特殊的方式巧解文綜題目,從而回答出基本的或者不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的題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綜技巧
  • 釋義:高考文綜應試技巧
  • 創立人:“虎究一爹”
  • 流派:經驗型,技術型
流派說明,技巧介紹,詳細內容,高考題演示,

百科名片

文綜技巧是指在操作文綜題目時,運用某些特殊的方式巧解文綜題目,從而回答出基本的或者不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的題目。這裡所指的文綜技巧是百度文科吧上一個網名為“虎究一爹”所創立的高考文綜應試技巧。

流派說明

通過百度搜尋,我們很容易搜到大量的文綜解題技巧,但若仔細閱讀便會發現,大多數所謂的文綜技巧只是些文綜答題邊角的東西,或者說只是些經驗之談,極少是高三學生或者高中文科生想要的真正文綜做題技巧。故因而現將網上文綜技巧分為兩類,一類是經驗型(即網上大量的所謂的“技巧”);一類是技術型(做題需要的技巧)。
經驗型:以下為經驗型文綜技巧的代表內容
1.規範答題,在答題框內答題
2.即使不會也不要空,答了就有分
3.審題要慢,可以先看問題,帶了問題仔細看懂材料,作答要細緻,看清楚要幾問,分別回答,暫時不會的可以留一定的空格。
4.回答要講究要點化,序號化,段落花。
5.要點全面,思維要開,儘可能多答幾點—“廣度第一,深度第二”
6.要學會看該題的分值答題,看分值的大小組織答案,1-2分就一,兩句話,不必要展開,可以說你答的每一句話都可能得分。
7.要合理安排好答題的空間,卷面清晰很重要。
8.要合理安排好答題的時間,要通過平時的考試去訓練自己,正式大考時,監考教師會有“15分鐘”的提醒,這時你如果還沒有塗卡,就必須去塗卡了。一般講,全部完成後還餘10分鐘左右為宜
9.真正拿捏不準的選擇題,就相信你的第一感覺,不要輕易的去改答案
10.字不一定要求寫的太好,但是一定要清楚工整,主觀題講究一遍完成,不要輕易劃掉。
技術型:以下為技術型文綜經驗代表內容
1、首先判斷題目屬於什麼類型。
2、運用技巧裡面的哪種分技巧來進行解題。
(具體題目分析見後面套用實例)

技巧介紹

文綜卷是指在高考中歷史、地理、政治三科綜合的試卷。因其是將史地政三科知識整合到一張卷子上,一張卷面分等於三科分值,故其分值是高考四科中最大的,占總分的百分之四十,將近一半。所以,高考文綜成績的高低是決定文科生能否得高分的重要因素。由於文科的主觀性強於理科,故因而歷年來,高考文綜的最高分始終沒有理科高。理論上,理綜能夠考滿分,而文綜還沒有人能夠上280。 文綜技巧,又稱為對象法,即通過多變的的答題思路,準確的尋找出題目需要的答案點,並且對此答案點進行細化延伸,從而得出能夠得分的答案。技巧主體為地理的全面思路和歷史的對象思路。政治所有題目皆屬於歷史裡面的某種題型,只是對其答題範圍進行了限制,因而不再說明。

詳細內容

地理
地理:在全國所有地區的高考題里,地理只有四種類型題,自然題,社會區位題,自社雜交題,還有一種很討厭的知識點題,這種題目沒看書就是不會,再怎么會技巧也是不會。打個比方,假如題目問你秦嶺淮河是哪些地理因素的分界線,沒看過書的就是不會。但是其他的三種就相對好辦了。
題目類型
A:自然題。自然題又分為計算題和推理題。計算題以地球運動為主,推理題以自然區位題為主。
B:社會區位題。社會區位題主要的問法就是闡述某地的社會區位條件,例如在某地設廠的原因,某地發展經濟的條件等等。
C:自社雜交題。也就是自然題和社會區位題的混合問法,答題方向要分為自然和社會經濟,答題過程一樣按照思路展開
解題技巧
大多數題目皆是從自然和社會經濟兩個方面來回答。
自然:水、氣、土、地、生、資、災(答案點細化要知道,不然可能不太好辦)
社會經濟:原、燃、土、癖、歷;政、交、市、勞、技及宗教、軍事、旅遊等等和一些題目中具體的對象。做題時要分清是有利還是不利的。
歷史
歷史:全中國高考所有的歷史題只考五種類型題。信息提取歸位題、特點題、原因影響背景意義題、分析理解題,還有一種是史實題,這就需要像地理一樣對基礎知識熟悉了,不然也是不會做。
題目類型
A:信息提取歸位題。說白了就是材料歸納題,分值挺大,屬於基礎拿分題。大體類型是給你一段材料,叫你根據這段材料做某些事這種題又分為兩種類型,第一種叫小白型,說白了就是抄材料,基本沒什麼考能力,會識字就會做。而第二種是上升型,就屬於考能力的了,因為要將材料中提取的信息上升一下,事件歸位背景,內容歸位實質等等。並且,在答題的時候你的語言儘量要使用高級辭彙,什麼意思,其實就是裝逼的意思,就是答案要裝作很高級的樣子。因為這種題目基本都是出現第一問,所以,改卷老師會從這道題中開始對這個學生的能力進行判斷,不出意外的話,都是按中等分打(比如一道題有10分,中等分就是4~6分)打個比方,比如高考有一道題是這樣的:東部地區GDP占中國經濟的60%,中部占30%,西部占10%,請問這體現了什麼? 一半以上的學生會說東部經濟發達,西部經濟落後。這是大部分同學的能力範圍,更高層次能力的學生會答出中國經濟發展不平衡,這樣的學生大約占30%,最高層次的學生能透過現象講到中國二元經濟的高差距性,並且得出有待調節的結論。好,裝逼成功。
B:特點題。這種題演變的問法也很多,比如什麼這事跟那事有什麼區別、異同點、對比啦等等,分值小就好,大了與原因影響題不相上下。打個比方,叫你說一下你的特點,我估計你就說不清楚一樣。說不清楚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因為你不知道從哪裡說起,或者要說什麼。這個跟不會做題目的原因是一樣的。
C:原因/影響題,又稱背景意義題,分值最大,屬於拉分題。這種題最難答,平常沒什麼答題方法的同學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該往什麼方面答,很茫然。但是,用思路技巧,很快就能得到答案。
D:分析理解題。這類題的問法很多,例如認識、評價、啟示、結論、理解等等,問法不一,這種題一般出現最後一題,但是解題方法是一樣的,分值可大可小,屬於拉分題。
解題技巧:(這裡只整合原作者公布的,保留的部分只能問其本人了)
1、信息提取歸位題:事件歸位背景,內容歸位實質等
2、特點題:內容、方式、性質、時間、空間、背景、領導、結果、目的、最、局限
3、一號內容、二號內容、個性對象法、一號共性對象、二號共性對象。(只知道一號內容是政經文方向展開,剩下的解題思路原作者沒公布,但後面例題里會有演示;二號內容所有探索史和改革史原因背景題模式解法)
4、分析理解題:總點、背景、根本原因、根本過程、根本影響(積極消極對象展開)、啟示(題目對象展開)
政治
政治:政治所有的題目其實都是歷史裡面的一號題,也就是信息提取歸位題,不同的是答案方向進行了限制,所以政治可以沿用歷史的對象思路和地理的全面思路。要知道,高考考的,課本基本上沒有完全的答案。打個比方,課本在《經濟生說》這一冊中提及企業要想經營成功要有三個條件:(我這裡簡寫)戰略、技術、誠信。大家發現沒有,課本上給出的這都是針對企業的,高考要出現這題,答案鐵定還有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勞動者層面等等,這就是地理全面思路和歷史勢力思路的體現!!再說個,政治里考的政治學知識無非就是party的,和國家的,遇到省委就是party,就是那么幾句話中選一句仍進去,遇到go-vern-ment的就把國家的東西扔進去就可以了。文化生活是新出來的,答案點也不多。哲學雖不是新出,但解法也是一樣。高考大都是固定的答案,知道了也就不難了。

高考題演示

題目是09年全國高考文綜,自己可以去找材料一從公元前594年魯國實行“初稅畝”開始,控制自耕小農,據以徵收賦稅、調發力役,成為國家發展的重要基礎。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以資產為宗”的兩稅法。在此之前,歷代賦稅徵收,或據田畝,或按人口,或按戶頭,收取糧食、絲絹等實物,有時亦收取錢幣,名目與內容時有變化,稅額也各有不同,但無不以個體農戶為基礎。清查戶口、人丁,儘可能抑制豪強兼併土地,防止自耕小農破產,均是歷代一以貫之的政策。兩稅法實施後的一千多年中,按資產收稅,收取貨幣,成為賦稅變化的主流。這也是明代“一條鞭法”、清代“攤丁入畝”等制度的主要內容。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資產,徵收賦稅的首要依據,土地兼收並不再是政府關注的主要問題,對土地實際占有狀況的清查與登記成為政府經濟管理的重要活動。
——據李劍農《中國經濟史稿》等
材料二
表4 1950-1965年中國農業稅徵收情況表(稅額單位:細糧億公斤)
時間
農業實產量
實征農業稅
農業稅占實產量%
合計
正稅
附加
合計
其中:正稅
經濟恢復時期
3806.50
494.54
433.88
50.66
13.00
11.70
“一五”時期
8017.80
933.21
847.45
85.76
11.60
10.60
“二五”時期
6983.20
833.32
745.66
87.66
11.90
10.70
1963-1965年
5004.50
374.02
333.42
40.60
7.50
6.70
——摘編自《中國統計年鑑》
材料三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在全國徹底取消農業稅,標誌著在我國實行了長達2600年的這個古老稅種從此退出歷史舞台,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變革。
——摘自溫家寶在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
(1)根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兩稅法實施前後中國古代賦稅徵收的特點及變化的原因。(14分)
(2)根據材料二並結合所學知識,說明1950-1965年我國農業稅占農業實產量比例的變化趨勢及主要原因。(10分)
(3)根據材料一、二、三並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我國取消農業稅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變革”的認識。(8分)
技巧解法
(1)根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兩稅法實施前後中國古代賦稅徵收的特點及變化的原因。(14分)
首先由題目可知這是特點題和原因題,這種類型的題目基本前一問可以為後提供答案對象。特點又分為前特點和後特點,所以要分點答。至於特點題的答題思路就是從那十一個方面來,但不一定每個方面都有答案,有時一個方面也囊括了兩個或者以上的答案點。之後的變化原因就要使用原因的答題思路即1號內容答題法,一號內容就是那些所謂的好學生的答題思路了,說白了就是政治、經濟、文化、思想、對外、軍事、宗教等等展開,然而,一號內容真正具有殺傷力的不是這些點,而是這些點的細化展開,說白了就是知道如果題目需要用一號內容來答題需要答一個大點裡的哪些小點,舉個例子,問政治上的,你得能知道包括那些細化答案點,這些也就是我所謂的高考會考到的答案點,記住,是答案點,因為高考就是根據答案點來給分的。剩下的就是根據具體特點的對象勢力來答。
答: (思路展開,但是記住,高考的時候思路不要寫看,直接寫
1、**********;2、**********;這樣就可以了,還有,語言記得高級)
A兩稅法前的特點:
1、內容上:徵收稅目多樣化(徵收賦稅、調發力役…名目與內容時有變化得出)2、方式上:a所征物品以實物為主,兼有貨幣。b收稅標準多樣化(在此之前,歷代賦稅徵收,或據田畝,或按人口,或按戶頭,收取糧食、絲絹等實物,有時亦收取錢幣這句話得)3、領導上(就是具體的針對對象):以自耕小農,人丁為主要徵收對象(控制自耕小農…或按人口,或按戶頭得出)4、目的上:限制土地兼併,維護封建小農經濟(防止自耕小農破產得出)後面也是同理上升得出,就不在後面括弧寫了
B兩稅法後的特點(特點思路展開):1、內容上:稅目單一化2、方式上:a貨幣逐漸成為稅收主體。3、領導上:土地資產成為徵稅對象。4、目的上:不再過度限制土地兼併。5、最上:打破社會階層的界限,貴族不再擁有特權。
原因:1號內容+具體對象勢力 1、政治:緩和階級矛盾,維護封建統治。2、經濟:a統一貨幣為稅收對象適應商品經濟發展需要,便於管理使用。b生產力高度發展使得農業產量大大提高 + 兩稅法的對象:3、對統治者(主體):增加穩定財政收入4、對小農經濟:無法遏制土地兼併,在佃農經濟關係下,維護小農經濟。
2)根據材料二並結合所學知識,說明1950—1965年我國農業稅占農業實產量比例的變化趨勢及主要原因。(10分)
答:
變化趨勢:總體呈下降趨勢,中期略有起伏。經濟恢復時期最高,八大後時期達最低。
這道原意有前文,所以原因要根據前面所問的趨勢來回答,而造成這個趨勢的主要原因是當時的時代背景,所以就需要依據當時具體的大背景史實來回答,所以這題主要是考察史實的影響,總結一下那個時段的大題史實(我不太記得了,所以只能有個大概順序):建國初期經濟恢復時期、一五計畫時期、抗美援朝、三大改造、二五計畫時期、大躍進人民公社和左傾思想、與蘇聯斷交、三年自然災害、八大後調整鞏固、
主要原因:
1、建國初期經濟破壞嚴重,經濟恢復需要農業支持,農業稅高。
2、抗美援朝後勤消耗大,稅高。
3、一五計畫期間國家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經濟恢復良好,農業哺育工業負擔減輕。
4、三大改造完成,農業發展,稅低。
5、二五計畫時期和大躍進人民公社時期重合,稅高。
6、八大後對國民經濟的調整鞏固以及與蘇聯斷交,三年自然災害、農民困難使得國家稅收降低
(3)根據材料一、二、三並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我國取消農業稅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變革”的認識。(8分)
首先判斷得出這道題屬於第三種類型題,而第三種類型題的解法參照前面。這樣一道題下來就很完整,改卷老師就找不到扣分的理由,好下面就是答案解析:
認識:
1、總點:這箇中國史上從未有過的創舉充分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功績和切實貫徹民本思想的體現
2、背景:改革開放以後,國家綜合國力提升,經濟不斷發展給與此舉以經濟上的支持
3、根本原因:a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 b國家三農政策的重大作用
4、根本影響:a中國由傳統農業向現代化工業轉型 b有利於提高農民積極性,保護國家糧食安全 c有利於協調城鄉二元經濟共同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構建穩固的和諧社會。
5、啟示:我們要始終不渝的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改革開放和黨的領導
好了,怎么樣,這樣結合真正的高考卷講的夠清楚了吧。下面給你們附上了標準答案。
標準答案:37.(1)特點: 兩稅法實施以前,以自耕小農,人丁為主要徵收對象,以徵收實物為主; 兩稅法實施以後,逐漸以土地為主要徵收依據,以徵收貨幣為主
原因:土地兼併趨勢難以遏止,小農破產,租佃關係成為普遍現象;生產區域性特徵日益顯著,商品經濟不斷發展;go-vern-ment適時調整稅收政策,保證財政收入.
(2)變化趨勢:總體呈下降趨勢,中間略有反覆.
主要原因:建國初期,百廢待興,加上抗美援朝等需要,農業稅比例較高,隨後,國家採取重點發展工業的政策,需要農業的支持;“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時期,受高指標和浮誇風等因素影響,農業稅比例略有上升。此後,國民經濟進入調整階段,農業生產以恢復和穩定為主,農業稅比例明顯降低。
(3)取消農業稅是party和go-vern-ment長期努力,特別是改革開放後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經濟結構改革,綜合國力增強的結果,長達2600年的農業稅的取消,意味著中華文明從傳統農業文明向現代工業文明轉變;標誌著國家政策的重大轉變;由農業支持工業到工業反哺農業,由重視積累,優先發展到關注民生,共享改革成果,由重視城市建設到強調城鄉統籌發展;
有利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諧社會。
(09全國卷2歷史第二題)37.(32分)閱讀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
國必有學而始立,學必以粹為有用。國不學則不國,學非粹則非學。非學不國,其將何以自存矣! ——鄧實:《國粹學》(1902年)
國學者何?一國所自有之學。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國焉。有其國者有其學,學也者,學其一國之學以為國用,而自治其一國者也。國學者,與有國以俱來,本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須臾離也。君子生是國,則通是學,知愛其國,無不知愛其學 —— 鄧實:《國學講習記》(1905年)
十五世紀為歐洲古學復興之世,而二十世紀則為亞洲古學復興之世。夫周秦諸子,則猶之希臘七賢也。土耳其毀滅羅馬圖籍,猶之贏秦氏之焚書也。舊宗教之束縛,貴族封建之壓制,猶之漢武之罷黜百家也。嗚呼!西學入華,宿儒瞠目,而考其實際,多與諸子相符。於是而周秦學派遂興,吹秦灰之已死,揚祖國之耿光。亞洲古學復興,非其時邪? ——鄧實:《古學復興論》(1905年)
(2)鄧實認為“亞洲古學復興”猶如歐州文藝復興。評析這一觀點。(12分)
這道題非常的奇怪,答案勢力點都不能根據材料得出,但可以判斷得出這道題是24雜交題,所以要根據特點來做評論,這也就要求答兩點,一個特點,一個評論。這就要結合所學了,具體的史實我可能不太記得了,因而我就只能大概寫一下
文藝復興的特點:內容上:以人文主義精神為核心。方式:恢復對學問的興趣。性質:資產階級文化運動。時間:15世紀。空間:歐洲。背景:生產力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領導:資產階級。結果:衝擊宗教神權的束縛,解放人們的思想。目的:為資本主義發展掃除障礙。局限:不是完全提倡復古,而是借古代文化之名宣傳新的資產階級思想。
亞洲古學復興特點:內容:中華古學復興。方式:挖掘人文特點及地域特色。性質:民族資產階級的救亡運動。時間:20世紀始。空間以中國為主的亞洲區域。背景:民族危機加深。領導:民族資產階級。結果:宣揚了中國的傳統文化。目的:探索救國救民的方法。局限:未能產生實質性影響,一定程度上造成文化守舊主義
然後根據特點說一下他的異同點,這個我就不寫了,大家直接去特點上找就可以了,找完整合一下就可以了。這樣特點就完成了。
然後再進行評價,首先對文藝復興來說:總點: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傳播,達到運動效果。背景和根本原因就是二號內容,影響去特點上面找。(可能大家不知道二號內容,我這裡就不說了,如果有機會的話,在qq上說)
其次對亞洲古學復興來說:總點: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影響力不夠。背景特點上面找,根本原因有兩塊對時代來講(民族危機和時代)和對提倡復興的這個群體來講(局限性)
對他們共同的評價用啟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階級力量以及運動的策略和堅決性對於運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亞洲復興只是學習歐洲的做法,並為有歐洲當時的階級基礎,故其效果影響就存在差異性,不過也不能因此否定它的作用
09年全國卷的地理題也挺**的,我就奇怪還有這么出題的,三道題其實就是一道大題的展開,這是夠抽筋的,估計出卷子的這個老師也要被問候個夠嗆,課改區的題目自然和社會應該是64開或者55開的。看完這題,怕一些兄台也想問就索性把地理的答題思路也寫了一下,這個我就簡單些,但根據思路還是可以答完整的,以下是我的思路,題目大家區網上找,地理題圖片較多,麻煩:
(1)季節變化特點:洪水期出現北半球夏半年,枯水期出現冬半年。
原因:水:尼羅河流域大部分位於北半球。氣:流域內主要補給降水位於北半球熱帶草原氣候區,而北半球的雨季出現夏季,故短期補給大,水量充足;北半球乾季降水少,故徑流水量少。土:北半球水域流經區地表下滲少。
(2)分兩點回答,勢力展開:對青尼羅河來說:因為尼羅河包括兩分支:由於羅河尼大部分處於北半球,在北半球枯水期時,青尼羅河也處於枯水期。對白尼羅河來說:故補給主力要以流經南半球的白尼羅河為主,北半球枯水期為南半球的雨季,所以白尼羅河的水量多。
(3)水:為周邊提供農業灌溉用水。氣:由於季節變化大,故其下遊河谷及三角洲農業生產是按照其季節變化來確定的。洪水期後開始農業生產,枯水期為生長收穫季節。土:洪水期河流對兩岸的泛濫形成肥沃的土壤,有利於農作物生長。地:河流定期泛濫有利於造成沖積平原,便於耕作。災:河流的泛濫的不確定性可能造成下遊人民財產損失以及農作物破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