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峪村

文王峪村隸屬於山東棗莊市山亭區鳧城鎮,位於棗莊市北部山區。村占地面積200公頃、人口2100多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文王峪村
  • 行政區類別:村級
  • 所屬地區:山東省棗莊市
  • 面積:210公頃
  • 人口:2100
  • 方言:魯南方言
  • 氣候條件:暖溫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馬刨泉
名字來源,經濟作物,歷史文化,地圖信息,

名字來源

文王峪村以周文王曾到此而得名,相傳周文王帶兵打仗途經於此,發現該地南北東西皆有山嶺庇護,形成了天然的屏障非常適合休兵養馬、躲避敵人,故在此修整兵馬。
該村位於鳧城鎮的西北部,背靠大山,南倚平原,地勢北高南低,村中房屋錯落有致,以當地盛產的青石建成。村中有兩口四方形水塘,為解放後所挖,旨在儲水供村民飲用。現在水塘滿是青苔,早已棄用,偶有垂釣者光顧。

經濟作物

文王峪村位於暖溫帶氣候區,農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以穀物、高粱為輔,一年耕種兩季。
經濟作物以花椒紅薯土豆、山核桃為主,其次文王峪村盛產油桃、櫻桃黃杏等瓜果

歷史文化

韓氏望族
文王峪村人口以韓姓人數最多,其次還有王姓、張姓、曹姓、劉姓、房姓等。其中人數最多的韓姓人口影響力最大為文王峪望族,在《嶧陽韓氏族譜》以及文史專家李其鏖編著的《八聲集》中,對韓氏家族的淵源有著詳細的介紹。民國二十年《嶧陽韓氏族譜》倡修者之一、山東公立法政學校畢業大律師韓殿湘先生在《譜序》中說:“吾先祖自前明洪武間由留城來嶧,始居韓莊,至今已五百餘年矣。長支由韓莊遷居韓家窪,復遷高架子、遺棠、西鳧山各村;二支有由韓莊遷居韓家嶺、韓家樓者,有遷居葛墟店,繼遷文王峪村者;三支遷居嚴光湖,四支遷居縣北牛家村、石碑、山亭等村……”詳細介紹了嶧陽韓氏的分布情況。
而李其鏖在其《八聲集》中,更是對文王峪一支韓氏大加讚賞,他說:“嶧陽韓氏長支、三支、四支雖人丁興旺,但歷史上缺少有顯赫者。唯有二支人才輩出,其中尤以文王峪一脈最為興盛,其勢若龍蛇,騰達崛起於嶧北崇山峻岭間,堪稱嶧陽韓氏族望。”
歷史上文王峪韓姓中最為顯赫的當屬韓輝一家,其有七子,可謂一門七雄,在嶧縣近代史上頗多美名。其七子韓培正尤為突出,《嶧縣誌》中載有老七韓培正的傳略,曰:“倜儻有膽略,尤善騎射,以技勇為學使所激賞,拔入武庠。鹹豐初,粵匪據金陵,培正與兄培厚募鄉兵擊賊,束伍練技數月,皆嚴整。擊賊分水嶺,大敗之。”另一次,劉雙印率幅軍在齊村伏擊過境官員及嶧縣縣令張振榮,恰逢韓培正率鄉兵護送,其“一騎殿後,賊憚其勇,不敢逼,率全軍而返。”
王六生將軍與文王峪
1939年初,王六生時任686團一營政治教導員,686團奉命隨一一五師師部東進山東,部隊從汾陽地區出發,過同蒲路,經晉東南,過太行山。同年秋,王六生帶領686團二營,先後參加解放孔莊、文王峪、白彥等十八莊的戰鬥。 據了解,1938年底,文王峪的民團自衛隊有80餘人,擁有機槍2挺,手炮3門,長短槍數十支。因為文王峪是八路軍和地方武裝部隊通往以抱犢崮山區為中心的山區根據地的咽喉,軍事地位非常重要。為了震懾地方反動勢力,為下一步開展並做好統戰工作、創建抱犢崮抗日根據地創造有利環境。1939年9月,先期到達抱犢崮山區的八路軍115師686團即對文王峪進行了襲擊,打死打傷30餘名自衛隊員。
韓氏皮影
文王峪韓氏皮影起源於民國時期,現在的傳承人為文王峪村韓邦傳先生

地圖信息

地址:棗莊市山亭區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