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選擇

文獻選擇

圖書館從眾多的文獻資料中挑選符合館藏建設目標及用戶需求的文獻的過程。是文獻收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獻選擇
  • 外文名:無
  • 主體圖書館
  • 屬性:過程
簡介,定義,知識體系,主要理論,發展歷程,主要理論,影響文獻選擇質量的關鍵,收集計畫和文獻選擇人員,書商出版商,文獻選擇的方法,文獻選擇分類,文獻選擇步驟,

簡介

定義

圖書館從眾多的文獻資料中挑選符合館藏建設目標及用戶需求的文獻的過程。是文獻收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知識體系

由於圖書館的館藏都是經過精心選擇與組織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知識體系,因此文獻選擇是圖書館的一項最重要的和基本的業務工作,並且需要連續不斷地進行。

主要理論

發展歷程

20世紀以前,由於文獻生產量不大,圖書館對文獻的收集主要追求系統和完整, 往往“兼收並蓄”, 文獻選擇不占突出地位;選擇的方法也側重於對文獻真偽的識別和對版本的鑑定。20世紀初,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文獻的品種和數量激增,文獻老化加速,冗餘量增大,學科內容既集中又分散,這些變化使得任何圖書館都不可能也不必要將所有的文獻收集齊全,文獻的選擇日趨重要;選擇的方法也更側重於對文獻內容的選擇,目的是促進知識利用,以保障和支持人類發展的社會目標。

主要理論

對於文獻選擇問題,圖書館學家和情報學家曾作過多方面的探索。美國圖書館學家 M.杜威在19世紀就提出“以最好的書,花最少的代價,供最多的讀者使用”,主張圖書館要選擇內容價值高的圖書。20世紀30年代英國的L.R.麥高文提出以圖書價值與社會需求相結合的選書理論,並創立了一種選擇評分的方法。但大多數文獻選擇的研究者都更注重社會調查,了解讀者使用文獻的機率,即注重社會的需求。隨著文獻計量學的興起,人類對文獻的研究日益深入,發現了文獻增長規律、文獻老化規律、文獻分散規律(見布拉德福定律)等,並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如引文分析方法等),使文獻選擇與評價的理論不斷進步,推動了文獻情報事業的發展。

影響文獻選擇質量的關鍵

收集計畫和文獻選擇人員

主要有文獻收集計畫(或稱館藏建設方針)和文獻選擇人員。①文獻選擇首先是從社會上產生的大量文獻中選擇適合特定範圍(要求)的文獻。各類文獻情治單位一般都制訂有文獻收集計畫或館藏建設方針,規定館藏建設的目標、館藏結構、文獻收集的範圍與深度、地區或館際的協作分工、對各種因素的態度等,它是一個文獻情治單位文獻收集工作的制度和規範,應具有科學性和可操作性,並應得到一貫遵守。②文獻選擇是對文獻內容即知識的選擇,是一種智力勞動,加之現代文獻數量龐大、學科內容集中又分散、老化加速等特點,使得文獻選擇質量的高低更主要地取決於文獻選擇人員的素質。他們一般應具有各學科知識、文獻學和目錄學知識、語言(特別是外語)的能力等。圖書館史上曾經有一個由館外專家學者負責文獻選擇的時期,後來發現因專家常偏重於其自身所熟悉的領域而使文獻收集不能按計畫進行。現代圖書館和其他文獻情治單位已吸收了大批的學科專家專門從事文獻選擇工作。他們既懂學科,又熟悉文獻,擔負著各學科文獻資源建設的任務。在一些大型的或專門的文獻情治單位,這種趨勢已日益明顯。為了提高文獻收集的質量,圖書館還可請館外人員協助或參加文獻選擇,如請用戶推薦文獻,或諮詢某方面的專家。一些文獻情治單位(如大學圖書館) 還設有採訪委員會,請一些館外專家幫助選擇文獻。但負責文獻收集的館員應善於根據方針計畫進行綜合平衡,以防止專家可能出現的偏頗。

書商出版商

圖書館還可請書商或出版商協助進行文獻初選。如在一些已開發國家,為了提高文獻的採購速度,克服館員逐本選書造成圖書出版與到館利用之間的“時差”,近年興起了送審定購、大宗訂購和長期定購等文獻收集方式,在一些學術性圖書館並有取代逐本選書的趨勢(見文獻收集)。

文獻選擇的方法

文獻選擇分類

文獻選擇實質上是對特定文獻可否被收集、入藏而作的判斷。每一種文獻都要涉及到學科或主題範圍、水平層次、讀者對象、文獻類型、出版(製作)時間和版次、出版(製作)地點和國家、製作方式、文種、價格等等因素,它們構成了文獻選擇的依據,需要綜合平衡後再決定取捨。

文獻選擇步驟

文獻選擇一般要有以下過程或步驟:
①廣泛蒐集文獻信息,把握文獻來源,獲得文獻生產、製作、出版、供應、發行方面的信息。現代文獻浩如煙海,文獻目錄則是揭示、報導、導向、控制文獻信息的工具,尤其是出版發行目錄,可以充分利用。文獻信息是文獻選擇的基礎,掌握的文獻信息越多,可供比較選擇的面則越寬,選擇的難度越大,質量要求也越高。
②將具體文獻(見到的或未見到的)與圖書館的館藏建設方針或文獻收集計畫進行比較,作出可否入藏的初步判斷。圖書館員通常要查閱館藏目錄,確知某文獻是否已經入藏(稱為“查重”),並根據文獻流通部門反饋來的信息確認已入藏的文獻是否需要增加複本等。這是選擇的重要一步,或稱粗選,其實質是對文獻進行“範圍選擇”。
③進一步考察、鑑別、評判該文獻,進行“質量選擇”。選擇時須側重於對該文獻的價值和實用意義進行綜合考察,並與同類文獻進行優劣比較,然後作出判斷(取捨)。鑑別與評判文獻是一項智力活動,需要有相當的學科專業知識並掌握適當的方法。例如根據文獻作者、出版者可判斷其學術水平(權威性),根據文獻序跋等等判斷其寫作目的、 讀者對象,根據正文(主體部分)判斷其內容範圍等方面情況,根據文獻外觀、 質地、裝幀等判斷其保存與使用價值等。對具體的某類型文獻還有特殊的評判標準,如對於工具書還需從檢索性、準確性、 及時性、 編排體例等方面進行考察。在這方面,書評文章,權威性的目錄如推薦書目或選擇性書目、標準館藏目錄(見館藏評價)等,經過引文分析而確定的核心文獻(如期刊)一覽表,某文獻在檢索刊物上的被索引率、被摘率等等,對於鑑別和評判文獻有較大的參考價值,可供文獻選擇時參考。
④文獻複選。在文獻進館以後,還必須經常地對館藏進行選擇(見藏書剔除)。館藏評價的結論可作為選擇補充的依據。圖書館定期開展對文獻選擇和收集狀況、支持研究的能力、用戶需求和使用情況等進行調查、分析和研究,提出調整和最佳化館藏結構的建議。文獻選擇人員依此對館藏文獻進行篩選,剔除無用的或陳舊過時的文獻,保留仍有利用價值的文獻。這種選擇是對圖書館現有文獻( 架上文獻 )進行的選擇,可直接接觸文獻,選擇的主要依據是館藏建設方針、讀者使用頻率、文獻使用壽命、引文分析結果、用戶意見等。除了上述步驟以外,圖書館還需根據館藏評價後所提的建議,針對文獻收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來改進文獻選擇方法,並補選和採集需要的文獻成為館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