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與口頭》是上海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董曉萍。
基本介紹
- 書名:文獻與口頭
- 作者:董曉萍
- 出版社:上海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10月
- 定價:168.00 元
- 裝幀:精裝
- ISBN:9787567137073
- 叢書:跨文化研究叢書
《文獻與口頭》是上海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董曉萍。
《文獻與口頭》是上海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董曉萍。...
零次文獻 指未經正式發表或未形成正規載體的一種文獻形式。如:書信,手稿,會議記錄,筆記等。特點:客觀性,零散性,不成熟性。一般是通過口頭交談、參觀展覽、參加報告會等途徑獲取,不僅在內容上有一定的價值,而且能彌補一般公開文獻從信息的客觀形成到公開傳播之間費時甚多的弊病。它是指未經過任何加工的原始文獻...
文獻研究法主要指蒐集、鑑別、整理文獻,並通過對文獻的研究形成對事實的科學認識的方法。文獻法是一種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學研究方法。簡介 一般過程 文獻法的一般過程包括五個基本環節,分別是:提出課題或假設、研究設計、蒐集文獻、整理文獻和進行文獻綜述。文獻法的提出課題或假設是指依據現有的理論、事實和...
口頭情報 口頭情報(oral information)是2019年公布的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名詞,出自《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名詞》第一版。定義 通過人們直接交往,用口頭傳遞的情報。它難以在物質性載體中存儲,具有即時性。為了進行存儲和利用,需要人們將其記錄下來成為其他形式的情報。出處 《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名詞》第一版。
零次信息資源指未以公開形式進入社會使用的實驗記錄、會議記錄、內部檔案、論文草稿、設計草稿,以及未經發表的名人手跡、口頭言論和無形的思想意識。它內容新穎,但不成熟、不定型。2.一次文獻信息資源 一次文獻信息資源指以科學研究、工作實踐中的新成果、新知識和經驗總結為依據,經加工創作進入社會公用的專著、學術...
文獻評述是指為討論、研究某一專題,對有關文獻資料進行綜合整理、分析和評論。亦指就此所作的口頭或書面總結報告。科學研究工作過程中課題確定後的第一步重要工作。目的在於了解他人對該課題已做的主要工作和存在的問題, 以便吸取前人的成果和經驗、教訓,制定研究方案。術語介紹 亦常是正確選定研究課題的重要根據。
採訪派遣文獻收集人員外出採集和尋訪,包括:①走訪那些有閱歷的專家學者或歷史事件的當事人。可記錄其談話內容,複製其手稿等,常可獲得有價值的第一手資料;②參加學術機構、學會、研究會以及高等院校舉行的學術討論會、年會、產品鑑定會、展覽會等,收集會議論文、學術報告、口頭發言記錄、產品樣本等,並可得到情報線索...
畢摩文獻(即涼山彝族畢摩文獻)被金沙江南北兩岸兩百多萬諾蘇支系的彝族人民視為歷史的“根譜”和文化的瑰寶,長期以來一直在歷時性的書寫傳承與現時性的口頭演述中發展,並依託畢摩師承教育中的“詩教傳統”和民間儀式生活中的口頭傳播而得以世代相承,在歷代畢摩所珍視的“司木哈嘎”(傳播知識的五大工具)中占有重...
近期文獻報導服務(recent current literature report service)是2019年公布的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名詞。定義 圖書情治單位通過口頭宣傳、實物展示和文獻提供等方式報導近期文獻信息的服務方式。具體包括以書刊資料通報、書目、題錄、文摘報導等方式擴大成果的社會影響,或通過講座、報告、廣播、展覽、廣告等方式發布最新文獻...
1928年,顧頡剛編著的《孟姜女故事研究集》出版。該文集是研究孟姜女傳說的專集。對這一傳說歷史演變的研究所提出的問題和研究結論,迄今仍具有相當的科學價值。它在研究方法上,把歷史文獻與民間口頭傳說聯繫起來,進行歷史和地理的比較,對中國後來的民間傳說與神話研究都產生過不小影響。牛郎織女傳說 牛郎和織女是從...
這樣的框架,主要是便於將研究與文獻結合起來,為對羌族口頭藝術感興趣的讀者,不僅提供作者個人研究的心得,也提供更多有價值的文獻檔案。特彆強調之處在於,本書並非單獨針對“口頭藝術”本身展開詮釋,而是將之放入羌族文化與歷史的背景,以其人地關係和現實生活的實踐,分析其口頭藝術的敘事、表演與文本。換而言之,...
非文獻情報源,情報源的一種類型。基本介紹 情報源的一種類型。分為實物情報源與口頭情報源兩種,前者包括實物與樣品、展覽、電影、電視、錄像等通過直觀或聽覺獲取的情報源,後者包括會議、交談、錄音、廣播等通過語言傳播的情報源。實物與樣品 科研或生產單位對實物或樣品進行解剖分析,可從中得到重要的直觀情報,從而...
第一節 民間文本的文獻特點及學術意義 一、民間文本——未具完全形態的書籍 二、民間文本文獻特點的學術意義 (一)對於文學作品流傳的意義 (二)對於文獻校勘整理的意義 第二節 從口頭傳播看民間文本所記錄的唐詩 一、陶娘歌與唐詩在越南的流傳 (一)唐詩在越南的流傳概況 (二)陶娘歌的唐文化淵源 (三)陶娘歌所...
往世書(天城體:पुराण,Puranas,梵語原意為“古代的”或“古老的”)是一類古印度文獻的總稱。這類文獻覆蓋的內容非常廣泛,包括宇宙論、神譜、帝王世系和宗教活動。它們通常為詩歌體,以問答的形式寫成;其基本內容經常是不同人物聯繫起來的一些故事。基本介紹 有許多文獻都被稱為往世書。現存的往...
他們為了保持壟斷地位,只在內部口頭傳授這些典籍,不肯寫成文字。而且為了保密 ,並不致傳錯,他們採用種種特殊的讀法,因而不同的家族在傳授中形成不同的派別。《吠陀》有不同的傳本,有些傳本可能因中斷而遺失。《吠陀》直至19世紀才刊印於世。文獻 傳授《吠陀》的各個派別曾編訂了一些文獻,稱為《梵書》(...
《小店各村歷史文獻》是指記錄小店區的89個村的名字及其文明的歷史知識資料,其中部門村從名字唐宋開始記錄的,大都村的名字是從明朝開始記錄的。村落是農耕社會形態人的總稱聚居的處所,村名是人的總稱成長到有了基本固定的聚居之地,為了利便交往,家子和成員有個"根",到隋代許多人的聚居之地才有了村名。村名...
除了使用常見的20餘種經頌曲牌外,畢摩們還運用語調、聲腔、表情、手勢、身姿等表演性技藝,從多方面體現出民間記憶與口頭敘事的藝術魅力。即使閱讀寫定的文獻典籍,也可以從中發現其獨特的口頭程式,為我們研究書面文本如何留存和改變了原生態的口承模式,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寶貴材料。(5)畢摩文獻是“流動的文本”...
顯性知識:Explicit knowledge,也稱編碼知識,人們可以通過口頭傳授、教科書、參考資料、期刊雜誌、專利文獻、視聽媒體、軟體和資料庫等方式獲取,以可以通過語言、書籍、文字、資料庫等編碼方式傳播,也容易被人們學習。含義 根據知識能否清晰地表述和有效的轉移,可以把知識分為顯性知識(Explicit Knowledge)和隱性知識(Tacit...
三次文獻是在一、二次文獻的基礎上,經過綜合分析而編寫出來的文獻,人們常把這類文獻稱為“情報研究”的成果,如綜述、專題述評、學科年度總結、進展報告、數據手冊等。與此類似,也有把情報區分成一次情報、二次情報、三次情報的。意義 此詞現在主要用作在古代傳記中,帝皇或大將在寫給鄰國或皇帝信時,由他們口...
④在利用計算機進行文獻檢索的圖書館,還要輔導讀者使用終端進行文獻檢索,包括確定檢索主題詞和檢索程式等。最主要的環節 閱讀輔導活動幾乎貫穿於圖書館的全部業務之中。其中,圖書館目錄對指導閱讀有重大的作用,文獻流通、文獻宣傳和參考諮詢等更是進行閱讀輔導的最主要的環節。圖書館閱讀輔導的方式有口頭方式、書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