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中的古桂林郡

文獻中的古桂林郡

《文獻中的古桂林郡》是2023年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獻中的古桂林郡
  • 作者:謝壽球,徐亞娟,藍武,藍磊斌,謝中國
  • 出版時間:2023年
  •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 頁數:232 頁
  • ISBN:9787105169535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文獻中的古桂林郡》是一部迄今完備的古桂林郡文獻訓詁類書籍。以往的桂林郡文獻,各敘一端,難覓全貌,且常常與當今的桂林城混淆,讓人弄不明白誰是誰非。《文獻中的古桂林郡》則幾乎囊括了涉及桂林郡的古今文獻記載,使讀者從中鳥瞰桂林郡的全貌。其中提到經類古文獻、史類文獻、子類文獻、集類文獻、叢書類文獻、古方誌、壯族古籍文獻七類,而以引述史類、古方誌為多。
  如何運用相關古籍文獻,作者提出了存史、辨真、抓要、解疑、求新的方法。存史是重要的舉措,無論讀者對解疑有何不同的看法,但因存史,這就給讀者以思考釋義的空間,從不同的角度了解桂林郡。該書每個條目都先“存史”,註明原文,一字不易,並說清來源於何古籍。而後對這段文獻進行翻譯,這是古籍訓詁所沒有的,一般訓詁儘管詳細釋義,但都沒有譯文。《文獻中的古桂林郡》增加譯文,讀者省去釋義,利於理解原文。特別是古壯字原文,譯文就更加必要,否則其他民族很難理解,影響到對文獻的運用。譯文之後是解讀,非常重要。在解讀中,涉及古桂林郡定位和相當數量的地方民族風情,使自身成為桂林郡和鬱林郡的重要資料彙編、闡發之書。在解讀中,糾正了不少過去對古籍的曲解、誤解,這是非常重要的舉措。

圖書目錄

緒言
一、編撰緣起
二、有關古桂林郡的文獻
三、編撰的原則和方法
四、編撰體例
第一章 地名“桂”“林”“郁”“布”釋義
一、古桂林郡“桂”字釋義
二、古桂林郡“林”字釋義
三、古鬱林郡“郁”字釋義
四、古布山城“布”字釋義
第二章 古桂林郡在先秦時代是經濟富足地區
一、古桂林郡是駱越地
二、古桂林郡是水事發達地區
三、古桂林郡是古駱越稻作文化的重要中心
四、古桂林郡是嶺南的商貿集中區
第三章 古桂林郡的設立
一、秦始皇對嶺南的用兵
二、秦始皇設立古桂林郡
三、古桂林郡的四至
四、地方志中關於秦桂林郡屬地的記載
第四章 古桂林郡獨特的自然環境與物產
一、“金鉤落玉盆”的獨特地形
二、北回歸線橫穿的獨特天象
三、郁水——古桂林郡文明之源
四、古桂林郡的主要特產
第五章 古桂林郡的首府布山
一、布山——古桂林郡稻作生產中心的形成
二、布山是駱越經濟擴張形成的新中心
三、布山是南海連通中原地區古道的交通中心
四、特色藥物的集散使布山成為古代嶺南藥都
第六章 古桂林郡的歷史文化遺址
一、古桂林郡的稻作文化遺址
二、古桂林郡的銅鼓文化遺址
三、古桂林郡的冶鐵文化遺址
四、古桂林郡的古城文化遺址
第七章 古桂林郡的主要族群
一、古桂林郡的地名
二、秦桂林郡是古駱越地
三、古桂林郡的駱越先民
四、烏滸人和俚人
五、蜑人
第八章 古桂林郡的民俗與宗教
一、古桂林郡先民的花圖騰崇拜
二、古桂林郡先民的三界神崇拜
三、古桂林郡先民的天皇傳說
四、古桂林郡先民的龍母信仰
五、古桂林郡先民的媽祖信仰
六、古桂林郡先民的鬼神信仰
第九章 古桂林郡的主要歷史事件和人物
一、秦越之戰
二、桂林郡與鬱林郡的變遷
三、伏波將軍路博德
四、伏波將軍馬援
五、廉石太守陸績
第十章 桂林郡的歷史傳說與民間故事
一、穗城的傳說
二、龍母和掘尾龍的傳說
三、劉三姐的傳說
四、三界神的傳說
後記
編撰人員簡介

作者簡介

謝壽球,1946年生,壯族,廣西馬山縣永州鎮人。曾下鄉插隊、擔任過中國小教師、縣文化館專業創作員、縣文藝隊長、中共南寧地委宣傳科副科長、中共南寧地委辦公室工作通訊副主編、南寧日報副總編、左江日報調研員。現任廣西駱越文化研究會會長,中央民族大學壯侗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廣西民族醫藥協會專家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南寧少數民族聯誼會副會長。
主要研究方向為民族文化研究、民族文化旅遊策劃和民族醫藥養生文化開發。主要有布洛陀文化遺址、龍母文化發源地、駱越古都、稻作文明發源地、駱越古文字的發現等民族文化研究的重大成果,其中龍母文化發源地的發現曾獲南寧市文化重大發現獎。2017年7月榮獲全國社科聯優秀社會組織工作者獎;擔任副主編的專著《駱越方國研究》2019年3月獲廣西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專著類一等獎。主要專著有《神奇大明山》《大明山龍母揭秘》《駱越古國歷史文化研究》《大明山駱越養生》《武鳴駱越文化探秘》《古絲路上的駱越水都》《駱越方國研究》等。
徐亞娟,1975年生,漢族,吉林白山人,國家圖書館古籍館副研究館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所博士後,中外關係史學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外關係史、西方書籍史、西文善本版本學,發表《揄揚與貶抑——明清之際英國學人的中國觀》《龍母傳說中的壯民族文化因子》《珠江流域龍母傳說的展演》《從(編年史之書)看十五世紀末德國印刷業》等多篇學術論文,承擔並參與“羌族釋比及釋比文化研究”“壯族原生型宗教研究”等多項省部級科研項目,出版《羌族釋比唱經》(合著)、《壯族原生型宗教調查研究》(合著)、《西江流域龍母傳說的嬗變》等著作。
2008年入職國家圖書館以來,先後從事國家圖書館古籍館外文善本古籍采編及古籍數位化新媒體項目建設工作,組織並參與了“國家圖書館館藏西文文獻提善工作(2008-2011)”。2013-2017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所博士後流動站,主攻西方書籍史相關研究,期間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其中《乾嘉之際英人的中國經驗——以馬戛爾尼使團成員的“中國著述”為中心》一文被《新華文摘》(2017年23期)推介轉載,出站報告《“中學西傳”在英國的回應——以近代早期“中國印本”為中心》被評定為“優秀”。
藍武,1970年出生,壯族,廣西馬山縣人,廣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嶺南教育史、區域文化史、西南邊疆民族史研究。兼任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土司文化研究分會常務理事、中國古代銅鼓研究會理事、廣西地方志學會副會長、廣西駱越文化研究會顧問等職。曾獲廣西師範大學“拔尖人才”“教學能手”等榮譽稱號。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3項,主持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項目1項。出版學術著作三部,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專著《從設土到改流:元明時期廣西土司制度研究》(獨著),榮獲中南地區大學出版社優秀學術著作一等獎;《廣西考試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合著),榮獲廣西社科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
謝中國,1975年生,漢族,廣西平南縣人。曾任南寧日報記者、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廣西藝術學院客座講師。現任廣西駱越文化研究會執行會長、廣西民眾藝術館宣傳策劃。2010年,因參與上海世博會廣西活動周策劃榮獲“廣西參與
2010上海世博會優秀個人”榮譽稱號。多年來,參與策劃、實施“北京·廣西文化舟”“世界瑤都”金秀縣文化旅遊、“新時代廣西山歌頌黨恩——深入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廣西山歌巡演活動”等系列大型文化活動。近年與大型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執行公司合作,在桂林成功創辦了劉三姐文化印象博物館,填補了我國沒有劉三姐文化主題博物館的空白。
藍磊斌,1979年生,瑤族,馬山縣人,編審,曾在南寧方誌辦、廣西方誌辦、廣西人社廳工作,現任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健康與旅遊學院黨委副書記,廣西駱越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兼任廣西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選委員會委員、廣西地方志學術委員會委員、廣西作家協會會員、廣西攝影家協會會員、廣西發展戰略研究會特聘專家。獲得南寧市第九批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稱號。已經出版的個人專著有《廣西攝影史》《平夷大夫榻純旺》《木棉花開》等,主編《南寧市第六人民醫院志》《南寧市第九人民醫院志》等,參與編寫的著作有《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志》《廣西節慶志》《廣西通志·照片志》《廣西通志·扶貧志》等六十多部。其中,《廣西攝影史》《廣西通志·照片志》獲得廣西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廣西節慶志》獲廣西優秀出版物二等獎,獲得其他省級以上獎項二十多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課題一項,主持廳級課題五項。此外,公開發表論文五十多篇,撰寫的劇本《孤島》獲廣東優秀電影劇本比賽入圍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