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文化遺產與文化認同》是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梅豪方,周梁楷,唐一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物、文化遺產與文化認同
- 作者:梅豪方、周樑楷、唐一安
- 出版時間:2009年12月
- 出版社: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 頁數:421 頁
- ISBN:9789860212259
- 裝幀:精裝本
- 售價:NT$ 400
《文物、文化遺產與文化認同》是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梅豪方,周梁楷,唐一安
《文物、文化遺產與文化認同》是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梅豪方,周梁楷,唐一安內容簡介本書初版於民國98年12月,內容收錄18篇相關學術論文,並將之區分為1.文化、文化遺產與化認同,2.收藏與收藏家,3.有形與無...
文物是人類在社會活動中遺留下來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遺物和遺蹟。它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遺存在社會上或埋藏在地下的人類文化遺物。文物是指具體的物質遺存,它的基本特徵是:第一,必須是由人類創造的,或者是與人類活動...
文化遺產是歷史留給人類的財富。從存在形態上分為物質文化遺產(有形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且世代相承的...
明確了文化遺產的定義: 1、文物: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建築物、碑雕和碑畫、具有考古性質成份或結構、銘文、洞窟以及聯合體; 2、建築群: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在建築式樣分布均勻或與環境景色結合方面具有...
2004年,瀋陽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並與北京故宮項目合併,合稱“明清皇宮”。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寢,中國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
中國文化遺產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為保護保存在中國境內的珍貴的歷史文物、歷史遺址、藝術形式而啟動的計畫。包括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四川都江堰、陝西兵馬俑、山東泰山、北京故宮等。截止至2019年7月,中國已有55項世界文化、景觀和...
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包括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石刻、壁畫、近代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等不可移動文物,歷史上各時代的重要實物、藝術品、文獻、手稿、...
世界遺產是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遺產委員會確認的人類罕見的、無法替代的財富,是全人類公認的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物古蹟及自然景觀。 世界遺產包括世界文化遺產(包含文化景觀)、世界自然遺產、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三類。廣義...
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正式定名瀋陽故宮博物院。2004年7月1日,在中國蘇州召開的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批准瀋陽故宮作為明清皇宮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14年9月11日,“瀋陽清...
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實物和場所,凡屬文物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有關規定。門類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十大門類分別為: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傳統美術...
2019年7月,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21年10月12日,入選國家文物局《大遺址保護利用“十四五”專項規劃》“十四五”時期大遺址名單。歷史文化 良渚文化以全世界最精美的玉器石器所表征的禮制、連續作業之犁耕生產方式、大型工程營建、大...
(六)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實物和場所,凡屬文物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有關規定。門類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十一大門類分別為: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
這些文物以建築構件為主,比如蓮花瓦當、蓮花方磚、青棍筒瓦、長條手印磚等,還有當時官署用的碗、碟、蓮花瓦當、蓮花方磚、白瓷碗、黑釉瓷注壺等。價值意義 大明宮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太華南路,世界文化遺產,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
1961年3月,明孝陵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3年7月,明孝陵及明功臣墓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07年,被列為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歷史沿革 明朝時期 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
2011年12月28日,台兒莊古城被國家文物局列為國家文化遺產公園,這也是全國首個國家文化遺產公園。什麼是文化遺產 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包括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
從2009年國家文物局創設主場城市活動機制以來,每年的文化遺產日國家文物局都選取一座城市舉辦文化遺產日主場城市活動。2023年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文物和文博系統的主題為“文物保護利用與文化自信自強”,文化和旅遊系統的主題為“加強...
2000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龍門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1年4月,由加拿大國家美術館收藏的看經寺內的羅漢像,無償送還龍門石窟研究院永久保存,失竊60多年國寶的回歸,開創了龍門石窟流散文物回歸先河。同年龍門石窟還遠赴...
序 今天的遺產,昨天的生活 前言 緒論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問題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文化認同研究 三、研究方法與篇章結構 四、研究創新點 第一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文化認同:一個全球性問題 第一節 文明衝突與全球文明:全球化語境下...
1961年3月4日,麥積山石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4年6月22日,麥積山石窟作為“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的組成部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為世界文化遺產。歷史沿革 麥積山石窟始建於...
中國文化遺產標誌是運用於文化保護等領域的圖案,採用金沙太陽神鳥金飾圖案,採用鏤空方式表現,分內外兩 層。2005年8月,國家文物局決定採用四川成都金沙遺址出土的金飾圖案作為中國文化遺產 標誌。2006年1月26日《中國文化遺產標誌管理辦法...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文化遺產保護與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各種場合反覆強調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他指出,要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
《文化認同型國家的現代建構路徑研究》是武漢大學出版社發行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對文物資源管理利用實踐的回顧與思考,圍繞“文物資源的國家認同提升機制研究”這一中心問題,從我國文物資源管理的歷史形成機制和當前文化治理面臨的任務...
古代製造它是偉大的勞動,今天修復它也同樣是偉大的勞動,這樣破碎的文物,能修得完整無缺,了不起。”(1983.09.05)孟加拉國總統穆罕默德·艾爾沙德:“世界最古老的文化使我們為之驚嘆,我們參觀古代的這一文明使我們深受感動,中國...
《從“文物保護”走向“文化遺產保護”》分為兩篇,上篇主要講解國際文化遺產的發展與演變,經歷了怎樣的改革歷程,並結合國際文物保護的規章制度講述我國文物保護與文化遺產保護的發展與實踐,用科學技術的角度詮釋了文化遺產保護的發展辨證...
文化遺產(Cultural Heritage)是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學位為歷史學學士。專業定義 文化遺產主要研究文化學、考古學、文化遺產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包括文化遺產的概況、分類、分布、管理、保護狀況、法規與政策...
2005年8月16日,國家文物局公布金沙遺址出土的“太陽神鳥”金飾圖案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2006年5月25日,金沙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11月,中法文物保護與修復中心落戶成都,選址在金沙遺址西北角。2007年4月,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