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秦邦憲故居陳列布展工作接近尾聲,位於崇寧路北側的文淵坊文物保護小區的修復工程全面竣工。一座古色古香具有江南水鄉建築風格、文物古蹟相對集中的文物保護小區出現在無錫城市中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淵坊文物保護小區
- 級別:省級
- 占地:15000平方米
- 類別:文物景區
小區建築,小區現狀,小區概貌,
小區建築
文淵坊文物保護小區占地15000平方米,目前文淵坊內共有7處文物保護單位,分別是中共中央早期主要領導人秦邦憲故居、秦淮海祠堂、秦氏對照廳、景福樓、長春堂、舊方書 屋和牡丹書屋,其中一處為省保單位、4處為市保單位、2處是文物控制單位。這些具有濃鬱江南風情和無錫地方歷史文化特色的文物,在文淵坊形成了一個文物古蹟相對集中、非常具有特色的文物保護小區。文淵坊文物小區保護工程從2000年正式啟動,整個工程歷時5年,搬遷了300多戶居民,並首度在無錫的文物小區保護中吸納了民間資本,在原有建築的基礎上修繕並移建了一些建築,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貌。
小區現狀
文淵坊文物保護小區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中共中央早期的主要領導人秦邦憲故居,為典型的晚清無錫地方傳統宅院;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秦淮海祠,是國內最早秦祀宋代婉約派詞人、“蘇門四學士”之一秦觀的紀念建築,秦淮海祠始建於明,現存建築三進;控制保護單位——秦氏承志堂,為典型的晚清江南民居風格;因城市建設移地復原保護的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秦氏章慶堂景福樓始建於清雍正四年,建築結構為平面呈回字形的轉盤樓,是江南特有的傳統建築形式,並且是無錫現存最早的轉盤樓,牡丹書院、舊方書屋為章慶堂內典型江南民間傳統建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秦氏對照廳,為原寶彝堂住宅一部分,廳堂廂房配以園林小品,反映了明清江南水鄉的住宅特色;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金匱縣衙碑刻,為反映清雍正至光緒年間,無錫地方商業、手工業、僱傭勞動、行會制度、稽查田額、徵收錢糧等重要無錫地方史料;還有專諸紀念塔舊址、金匱山遺址等。文淵坊文物保護小區,集中體現和反映了江南風貌,典雅的傳統居民、光榮的歷史紀念、翔實的碑刻史料,具有文物品位高,文化內涵豐富的歷史瑰寶。
小區概貌
作為江蘇省文保單位的秦邦憲(又名博古)故居是文淵坊文物小區中的亮點。建築分為東西兩條軸線,七進,面闊三間,各進之間有庭院,兩邊有內廊相通,共有40餘間房屋。秦邦憲在此度過了他的青少年時代。在修復秦邦憲故居的同時,為紀念這位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卓越的黨的新聞事業的奠基人,將在故居內設立秦邦憲紀念館,陳列秦邦憲生前使用過的一些實物,如毯子、眼鏡等,還將在故居恢復一個窯洞。同時,通過詳實的歷史資料和具有特色的圖片,反映出秦邦憲一生的生活軌跡和革命生涯。
據文淵坊文物保護小區負責人許漢民介紹,在秦邦憲故居邊上還修建了一條長約40米碑廊,碑廊內陳列了在修繕秦邦憲故居時發現的20餘塊清代碑刻,和原有的金匱縣衙碑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