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泰均

韓食料理公司景福宮的“少當家”,出生於1973年,他是在父親文炳淳被查出罹患癌症時,應父親強烈要求,放棄進修美國密西根大學博士學位的機會,來中國接手父親的事業的。文泰均勤儉認真,待人和氣,具有較高的公司管理技巧,景福宮及其管理團隊正日益成熟和壯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泰均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73年
  • 職業景福宮的“少當家
景福宮發展歷程,文泰均的努力,韓企在中國的發展,

景福宮發展歷程

作為第一批進入中國的韓國商人,著名的韓食料理公司景福宮的董事長58歲的文炳淳1993年來到青島,在香港西路上開了一家韓國料理店,並以朝鮮王朝的宮殿命名。經過10年辛勤打理,景福宮的名聲無論在中國還是韓國都是響噹噹的。最多的時候發展到5家連鎖店、一家賓館“景福莊”、一處蔬菜基地。景福宮自產的韓國泡菜最近正在進入沃爾瑪超市。

文泰均的努力

文泰均目前還不會中文,也沒有時間專門學習,他一來到中國就投入到極為辛苦的工作中,早晨6點半準時出發去郊區的工廠,晚上披著夜色回市區,每天這樣連軸轉。眼下,景福宮剛剛簽了下一個20年的土地租賃契約,預計至少還要發展20年餐飲;工廠那邊也已買下了國有土地,在膠州農場也買下50畝土地做蔬菜基地。
文泰均與父親一樣,對中國職員的信任徹底打破了韓國公司內部等級分明的陋規。總經理張寶玲進公司時不過是一名普通採購員,10年後,作為青島本地人的她已深得文家信賴,負責企業的日常管理。隨著公司規模擴大,越來越多的中國本地人進入公司任職。平時與文泰均一個辦公室辦公的中國職員覺得,景福宮不像一家韓國公司,倒像那些非常開放和平等的歐美企業。

韓企在中國的發展

和景福宮類似,青島萊西市最大的韓資企業泰光製鞋公司也是一家“新”韓企。泰光提出建成“由中國人管理、中國人擁有、中國人受益的公司”的目標,這家在中國7年多、年產750多萬雙“耐克”鞋的公司中,中方管理人員占到15%。他們辦夜校,提高員工的文化層次,頒給國家承認的職業中專學歷,投資幾百萬元建希望國小,成立教育基金會,救濟當地貧困大學生。泰光成為中國製鞋企業中唯一一家同時擁有環境管理、衛生管理、安全管理、社會責任及質量4大國際安全標準的企業。“我們是要在中國長期發展的,所以,在企業發展的同時,要不斷地將一些社會責任和環保全全的要求融入企業日常經營體系中。” 泰光董事長朴淵次說。
越來越多的在中國市場上經過一番過濾的優秀企業,正在把中國的生意作為未來生存的根本,而不僅僅是“海外的一塊產業”。
廣闊的中國市場和眾多的機會甚至可以改變人的行為方式。在青島韓國商會,經常可以看到青島一些大學的韓國留學生。這些留學生憑藉他們的中文能力,積累的本土化工作經驗,在韓國企業中找工作非常便利。據他們說,選擇中國作為留學之地,就是為了留在中國發展。一方面現在韓國國內的就業競爭非常激烈,而他們在中國的就業優勢是明顯的。另一方面,中國龐大市場和高速發展隱藏的機會,讓他們隨時都有可能“創出一片自己的天地”。因為他們絕對不希望回到傳統韓國企業那種“論資排輩、苦等退休”的狀態中了。
這種環境改變行為方式的另一個典型體現就是,不少在青島工作多年的韓國人喜愛這座城市的程度超過了對母國的感情。一些企業里的韓國人三五年就要輪換一次,結束外派期回韓國總部工作,因此總經理一級的韓國人總是走馬燈式地來來去去。臨到回國時,這些人本來還可以回國再乾幾年才退休,但是很多人就乾脆不回韓國了,而選擇在青島自己創業。他們也許是跟原來的業務夥伴結成合作關係,也許是找到了中韓貿易中的市場空間,自己就做起小老闆,找幾個過去的員工一起乾。
比起中國人,韓國人對中國市場的了解似乎一點不遜色,而勤奮的精神可能更高。他們一般不會租寫字樓,而是租一處民居做辦公室。這些韓國個體戶形式的小企業在青島甚至中國其他大城市,已經隨處可見。
也許,這些在“中國快車”上出生或者成熟的、糅合了韓國精神和中國文化的第二代,未來會在中國這個商業舞台上,成為一支不容忽視的新力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