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簡介
文水中學前身為文水縣立初級中學校,創建於一九三一年。山西文水縣立初級中學,是一所初級中學,1937年停辦,1944年恢復辦學,1948年再次停辦。1949年初學校分別併入汾陽中學和祁縣中學。1952年春學校重建,更名為山西省文水中學校,1958年學校開始招收高中班,成為完全中學。1971年起,國中班停招學校變為普通高級中學。2003年7月,山西省文水中學與文水縣第二中學合併。2013年,文水中學從舊城區東遷至新城區。在原文水中學北校區校舍的基礎上成立了新的文水第二高級中學(與舊二中無任何關係)。
教學設施
遷至文東新區後,文水中學教學設施得到很大改善,有教學樓兩幢,試驗樓兩幢,學生公寓樓四幢,學生餐廳兩層,400m環形跑道操場一個,370座階梯教室兩個,理化生實驗室七個,電腦室兩個,70座語音室兩個,多媒體教室四個,圖書五萬餘冊。
教育方針
多年來學校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堅持“三個面向“,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為國家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優秀人才。2003年7月新的一屆
縣委、政府高瞻遠矚,以大手筆做出文中、二中合併的決策,使其成為全省規模較大的學校之一。新的學校領導班子團結、務實、清廉、創新、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積極探索和創新管理模式,實行校長領導下的年級負責制。每個年級相當於一個分校,由三名副校長兼任年級主任。各年級在用人、政教、教育、科研等方面獨立開展工作。學校加強教師和班主任隊伍建設,制定《教師300分考核方案》、《政教考核方案》等一系列配套方案,二十一世紀已經形成了一支愛崗敬業、樂於奉獻、團結向上、勇於拼搏的能打硬戰的教師隊伍。學校堅持周一升國旗制度,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遵紀守法和安全教育。並通過成立學生“書畫社”、“文學社”、“體操隊”、“田徑隊”等學生文體社團組織,推動學校素質教育向縱深發展。學校還不斷創新管理,推出領導聯合值班制度,加強學校全方位管理。新的管理模式的實踐,為規模較大的學校提供了一種成功的嘗試,受到省、市、縣領導的好評。學校底蘊深厚,為高一級輸送了大量人才。
辦學成績
學校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努力轉變教學觀念,改革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狠抓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和自信心教育。實施抓中、扶差、拔尖戰略,為每一個學生搭建成才階梯,讓每一個學生閃光,使教學質量不斷提升。2006年,兩校高考達線868人,比2005年增加145人。單校達線數雄居全市榜首。
重點線比例攀升。達重點線370人,比2005年增加75人,重點達線率43%。高分數段人云集,全校600分以上65人,其中
應屆生32人。文理科並駕齊驅,全市文科前20名占18人,理科前20名占15人,前5名占5人,前十名占9人。應屆生尖子生稱雄。全校有13人被
北大錄取,其中10人達
清華錄取線,應屆生有9人。占到70%.文理科狀元雙贏。師俊偉、吳體龍分獲全市文理科
狀元。實現了既有大面積豐收,又有尖子生脫穎而出的目標,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高考特殊貢獻獎。得到了領導肯定,民眾認可,在社會上享有較高的聲譽,為文水和呂梁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2016年文水中學高考乘勢而上,又創佳績!應屆生達線765人,達線率比2015年高出1.2個百分點,其中600分以上37人。
2018年文水中學高考再創佳績,理科李宇婧664分,韓佳皓658分,被北京大學錄取。文科趙鴻昊606分,被北京理工大學錄取,全校600分以上56人,650分以上5人。一本達線318人,二本B類及以上達線814人,達線率74.5%,再創新高。
但是,我們需要承認,文水中學過去一直是呂梁市實力最強的高中,2012年前幾乎每年都有多名學生考取清華、北大,頂峰時期曾出現一個班兩名學生考取清華、一個北大,拿下全省理科第四、第五名的驕傲成績,這在一所縣區中學中相當令人讚譽的,清華大學也對文水中學的辦學成績表示了肯定。可近年來由於文水縣經濟發展落後、青年教師隊伍缺失嚴重、生源分布範圍大幅縮小等原因,文水中學辦學成績相較本市的孝義中學有所下滑。未來的路還很長,望各位師生為母校齊心努力,再創輝煌,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學校標識
校歌
《我可愛的文水中學》
校徽
以書籍、階梯、鴿子為主要元素,形成類似於文中(文水中學簡稱)首字母WZ的圖案。
校訓
學風
教風
交通信息
文水縣城區內乘坐1、2、3路公交均可達到,在“文水中學站”下車,票價一元,無人售票車。
辦學目標
古韻今風相輝映,夕脈相承育新人,文水中學將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不斷創新教育理念,力爭高考有新的突破,跨入全省十強行列,在燦爛的教育新紀元大道上,再創新輝煌,實現新跨越。
知名校友
張錫祥
張錫祥(1933.5.19- )中國工程院院士,雷達對抗專家。1933年5月19日出生於山西省文水縣。
1958年畢業於中國人民
解放軍通信工程學院(現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雷達系。現任信息產業部第29所高級工程師、所長顧問。我國雷達有源干擾領域的帶頭人,先後兩次參加了對我國不明空情的分析,找出了原因並進行了實驗驗證。曾獲得1985年電子工業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1990年一等獎、1997年二等獎,部級科技進步一、二等獎各兩項。發表論文50多篇,專著兩部。整理內部資料約400萬字,培養博士、碩士生數名及一批科研技術骨幹隊伍。曾獲成都市、四川省、全國電子行業勞模和成都市優秀黨員稱號。
成恩元
成恩元,山西文水人,先後任教於
華西協和大學和
四川大學歷史系。1937年考入
燕京大學歷史系,師從裴文中先生,專攻考古。1941年12月太平洋 戰爭爆發,日寇封閉了燕京大學,成恩元穿越封鎖線南下,在成都燕京大學復學,後考取燕京大學研究院。1944年11月,日寇攻下貴州獨山,大後方震動。生 活在日戰區文水老家的母親和哥哥陷入絕境,在八天內相繼病餓而死。成恩元悲痛欲絕,自書“仇必報,必報仇,為了家、國、民族!”還寫有:“一九四五年十一 月廿一日,接獲母親胞兄逝世的訊息,昨日上午已報名從軍”,“血債未報誓不還,抗戰勝利之日歲再取紙以告慰死者!”遂佩黑紗,棄筆從戎,投身“十萬青年十 萬軍”,參加了青年軍抗日殺敵報仇雪恨。後駐四川瀘縣。
1947年入華西協合大學博物館工作。1954年曾任博物館代理館長。
1955年以後,歷任川大歷史系講師、副教授、教授,博物館顧問,四川省錢幣學會副會長。除教授'舊石器與漢唐考古'外,對岩墓、石窟藝術、陶瓷、古錢幣、書畫、棋藝等均有較深的研究,先後撰寫與翻譯了大量論文與專著,包括《邛崍龍興寺佛教石刻發掘報告》(英文稿),《邛窯五十年》,《琉璃廠窯址》(譯文),《川苗剌繡與銅鼓考》、《川陝省蘇維埃時期的銀幣》、《宋、元、明象棋古譜源流考》、《中國圍棋》等。
王朝瑞
王朝瑞(1939.12—2008.5.1) 筆名王屋山,齋號瓢廬,山西文水人。國家一級美術師,曾任山西畫院院長、書記、《美術耕耘》主編、,中國美協會員、曾任
山西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山西山水畫學會會長,中國書協會員、中國書協書法培訓中心教授、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山西分會理、山西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山西省文聯委員等。因病於2008年5月1日在太原逝世,享年7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