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蘭(中藥)

文殊蘭(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文殊蘭,中藥名。為石蒜科文殊蘭屬植物文殊蘭Crinum asiaticum L. var. sinicum Bak.的葉或鱗莖。植物文殊蘭,分布於我國福建、台灣、廣東、廣西等省區。具有行血散瘀,消腫止痛之功效。主治咽喉炎,跌打損傷,癰癤腫毒,蛇咬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文殊蘭
  • 別稱:羅裙帶、水蕉、朱蘭葉、海蕉、白花石蒜《全國中草藥彙編》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百合目
  • :石蒜科
  • :文殊蘭屬
  • :文殊蘭
  • 分布區域:我國福建、台灣、廣東、廣西等省區
  • 採收時間:全年
  • 用量:內服:3-9g;外用適量
  • 毒性:有毒《全國中草藥彙編》
  • 貯藏:曬乾置於乾燥通風處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藥理作用,使用注意,炮製,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附註,

入藥部位

葉或鱗莖。

性味

味辛、苦,性涼。

功效

行血散瘀,消腫止痛。

主治

咽喉炎,跌打損傷,癰癤腫毒,蛇咬傷。

相關配伍

1、治腰痛,鮮文殊蘭葉1片。放開水內約2分鐘取出,捆包在腰上。(《湖南藥物志》)
2、治腳手關節酸痛,鮮文殊蘭葉,切碎調麻油,以春稻草燃燒烘熱,後退溫貼患處,每日一換。(《泉州本草》)

用法用量

內服:3-9g。
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藥理作用

1、抗生育作用。
2、抗菌抗病毒作用。
3、抑制蛋白質合成作用。
4、細胞毒作用。

使用注意

內服宜慎;寒疽禁用。

炮製

採集加工:全年可采,多用鮮品或洗淨曬乾。

形態特徵

植物文殊蘭,別名文珠蘭、十八學士《廣州植物志》,文蘭樹、牛黃傘、千層喜、秦瓊劍《植物名實圖考》,白花石蒜《全國中草藥彙編》。為多年生粗壯草本。鱗莖長柱形。葉20-30枚,多列,帶狀披針形,長可達1米,寬7-12厘米或更寬,頂端漸尖,具1急尖的尖頭,邊緣波狀,暗綠色。花莖直立,幾與葉等長,傘形花序有花10-24朵,佛焰苞狀總苞片披針形,長6-10厘米,膜質,小苞片狹線形,長3-7厘米;花梗長0.5-2.5厘米;花高腳碟狀,芳香;花被管纖細,伸直,長10厘米,直徑1.5-2毫米,綠白色,花被裂片線形,長4.5-9厘米,寬6-9毫米,向頂端漸狹,白色;雄蕊淡紅色,花絲長4-5厘米,花葯線形,頂端漸尖,長1.5厘米或更長;子房紡錘形,長不及2厘米。蒴果近球形,直徑3-5厘米;通常種子1枚。花期夏季。

生長環境

生於海濱地區或河旁沙地。

相關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消熱毒,敷瘡,用酒糟或蜜糖捶葉敷患處。煲水洗外痔。”
2、《綱目拾遺》:“治折傷損手足者,取葉火煨微熱,貼之即愈。”

附註

同屬植物西南文殊蘭Crinum latifolium L.,野生於廣西北部和西南地區。其特點在於葉一般較狹窄(3.5-6cm,少數有更寬者),質地較薄;花被管常常稍彎曲,裂片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其寬明顯超過1cm(約1.5cm),先端驟然窄縮成短漸尖。多生於村邊溝旁濕處及深山水溪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