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文殊蘭(中藥)

西南文殊蘭(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西南文殊蘭,中藥名。為石蒜科植物西南文殊蘭Crinum latifolium L.的葉。分布於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具有活血祛瘀,通絡止痛,清熱解毒之功效。用於跌打傷腫,骨折,關節痛,牙痛,惡瘡腫毒,痔瘡,帶狀皰疹,牛皮癬。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西南文殊蘭
  • 拉丁學名:Crinum latifolium L.
  • 別稱:萬年青、扁擔葉、裙帶草、玉帶風、海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百合目
  • :石蒜科
  • :文殊蘭屬
  • :西南文殊蘭
  • 分布區域:廣西、四川、貴州、雲南
  • 採集時間:全年均可採收
  • 毒性:小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採集加工,形態特性,生長環境,藥材性狀,藥理作用,現代套用,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葉。

性味

味辛、苦,性涼。

歸經

歸肝、胃經。

功效

活血祛瘀,通絡止痛,清熱解毒。

主治

用於跌打傷腫,骨折,關節痛,牙痛,惡瘡腫毒,痔瘡,帶狀皰疹,牛皮癬。

相關配伍

1、治骨折:文殊蘭、玉枇杷各適量,搗爛外包。
2、治跌打傷痛:文殊蘭、酸咪咪、筋骨草各適量,搗爛外搽。
3、治下肢潰湯:文殊蘭葉適量,搗汁外搽。(1-3方出自《新編中草藥圖譜及常用配方》)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敷;或絞汁塗;或炒熱敷。內服:煎湯,3-9g;或研末。

使用注意

內服宜慎。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收,洗淨,切碎,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性

多年生粗壯草本。葉帶形,長70厘米或更長,寬3.5-6厘米或更寬。傘形花序有花數朵至10餘朵,下有佛焰苞狀總苞片2枚,披針形,長約9厘米,小苞片多數,線形;花梗很短;花被近漏斗狀的高腳碟狀;花被管長約9厘米,常稍彎曲;花被裂片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約7.5厘米,寬約1.5厘米,頂端短漸尖,白色,有紅暈;雄蕊6,花絲短於花被,花葯線形,長1.2-1.8厘米。花期6-8月。

生長環境

常生長於河床、沙地上,村旁溝邊或山中水邊,人工栽培亦廣。分布於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藥材性狀

葉片呈長條形,帶狀披針形,長30-60cm,有時可達1m,寬7-15cm,先端漸尖,邊緣微皺波狀,全緣;上、下表面光滑無毛,黃綠色平行脈,具橫行小脈,形成長方形小網路脈。主脈向下方突起,斷面可見多數小孔裂隙。味微辛。

藥理作用

1、對免疫系統的作用,對脾淋巴細胞有顯著激活作用。
2、細胞毒性作用,文殊蘭的球莖溶於乙酸乙酯的部分具有顯著對抗肺癌細胞的細胞毒性。
3、降壓作用。
4、抗腫瘤作用。

現代套用

治療皮膚潰瘍,跌打損傷,骨折,癰疽,頭痛和關節腫痛。

相關論述

《生草藥性備要》:“消熱毒,敷瘡,用酒糟或蜜糖捶葉敷患處。煲水洗外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