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經歷
文森特·明柰利,1903年2月28日出生於美國芝加哥,他很多親戚都是藝人。他們組織兄弟劇團到各地巡迴表演,他的父親就在這個帳篷劇團里當樂隊指揮,當時他還以童角身份參加過演出。
剛開始他在芝加哥戲院的服裝部門裡做事,在
大蕭條時期又到了
百老匯去當場景設計。不久之後就在巴尼貝拉和山姆卡茲之下做綜藝企劃副理。當這兩人到紐約
派拉蒙總公司時,他也跟著去做同樣的事。
演藝經歷
其後他到雷電華音樂廳擔任連演3年的音樂劇《迪華利夫人》的美術導演。這時期的經驗,使他以後對彩色特別敏感。 文森特·明奈利與妻子
朱迪·嘉蘭生活照1944應米高梅公司之邀簽下契約,當時恰是黑白片進入彩色的時代,歌舞片又是
米高梅的招牌片,所以他一進米高梅如魚得水,專拍音樂片。
他是先在音樂片中展現神妙的筆觸,包括獲得一致好評的《火樹銀花》(Meet Me in St. Louis ,1944),這也是他與後來成為他妻子的朱迪·嘉蘭的首次合作。文森特·明奈利以生動流暢的節奏將本片拍得令人愉悅。這部獲得第二十四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也被看作是好萊塢歌舞片的經典之作。
1958年文森特·明奈利又導演了由
萊斯利·卡倫主演的《
金粉世界》(Gigi,1958)。文森特·明奈利精力充沛,在他創作的高峰期,甚至有過同時導演兩部影片的紀錄。
個人生活
主要作品
按《
世界電影史》(作者:喬治·薩杜爾)文森特·米納利 出生於1902年(或1908年)①2月28日生於芝加哥。 ①據彼特·莫里斯所著《電影導演字典》所列,米納利生於1913年。——譯者。
1942年:《空中樓閣》。
1944年:《到聖路易找我》。
1945年:《約蘭達和小偷》(F.
阿斯泰爾主演),《齊格菲歌舞大王》。
1952年:《壞人與美人》。
1953年:《樂隊車》。
1954年:《布里加東》。
1958年:《姬姬》(《
金粉世界》),《不願參加社交生活的少女》。
1959年:《奔跑而來的人》。
1960年:《鈴聲在響》,《從山上搬來的家》。
1963年:《另外的十五天》。
1965年:《沙漠騎士》(《磯鷂》)。
1971年:《在晴朗的日子裡你能永遠看見》(《梅林達》)。
演員作品
Cineastes en acció ------- (2005)
Kirk Douglas and Vincente Minnelli ------- (2002)
"E! True Hollywood Story" Liza Minnelli ------- (2002)
"E! True Hollywood Story" Last Days of Judy Garland ------- (2001)
Musicals Great Musicals: The Arthur Freed Unit at MGM ------- (1996)
Meet Me in St. Louis: The Making of an American Classic ------- (1994)
Elizabeth Taylor: Hollywood's Child ------- (1975)
The Men Who Made the Movies: Vincente Minnelli ------- (1973)
Barbra: Yesterday, Today and Forever! ------- (1970)
The Big Sur ------- (1965)
Van Gogh: Darkness Into Light ------- (1956)
齊格菲歌舞團Ziegfeld Follies (1946)
Costuming the Vanities ------- (1933)
導演作品
《
花落花開》 Matter of Time,A (1976)、
《電話皇后》 Bells Are Ringing (1960)、Home from the Hill (1960)、
《
魂斷情天》 Some Came Running (1958)、
《
茶與同情》 Tea and Sympathy (1957)、
《風流記者》(Designing Woman) (1957)、
《
梵谷傳》 Lust for Life (1956)、
《陰謀》 Cobweb,The (1955)、
《
蜜月花車》 Long,Long Trailer,The (1954)、
《
龍國香車》 Band Wagon,The (1953)、
《
玉女奇遇》 Bad and the Beautiful, The (1953)、
《愛情三部曲》 Story of Three Loves,The (1953)、
《美不勝收》 Lovely to Look at (1952)、
《花都艷舞》 An American in Paris (1951)
《父親的微薄紅利》 Father’s Little Dividend (1951)
《
新娘的父親》 Father Of The Bride (1950)、
《
風流海盜》 The Pirate (1948)、
《
直到雲消霧散時》 Till the Clouds Roll By (1946)、
《青春樂》 Meet Me in St. Louis (1944)、
《
月宮寶盒》 Cabin in the Sky (1943)
編劇音效作品
Panama Hattie ------- (1942)
其他電影
娛樂世界續集 That's Entertainment, Part II ------- (1976)
The Heavenly Body------- (1944)
百老匯的小鬼Babes on Broadway ------- (1941)
笙歌喧騰Strike Up the Band ------- (1940)
Artists & Models ------- (1937)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1959 | 第31屆 | 最佳導演獎 | 琪琪 | 獲獎 |
1952 | 第24屆 | 最佳導演獎 |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 | 提名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1960 | 第13屆 | 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 情亂蕭山 | 提名 |
1952 | 第5屆 | 主競賽單元-電影節大獎 |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 | 提名 |
1947 | 第2屆 | 最佳音樂喜劇獎 | 齊格菲歌舞團 | 獲獎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1959 | 第16屆 | 電影類-最佳導演獎 | 琪琪 | 獲獎 |
1957 | 第14屆 | 電影類-最佳導演獎 | 梵谷傳 | 提名 |
1952 | 第9屆 | 電影類-最佳導演獎 |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 | 提名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1960 | 第13屆 | 電影獎-最佳影片獎 | 琪琪 | 提名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1961 | 電影導演突出成就獎 | 電話皇后 | 提名 |
1959 | 電影導演突出成就獎 | 金粉世界 | 獲獎 |
1953 | 電影導演突出成就獎 | 玉女奇遇 | 提名 |
1952 | 電影導演突出成就獎 |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 | 提名 |
1951 | 電影導演突出成就獎 | 玉女弄璋 | 提名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1944 | 最佳長篇劇情電影 | 月宮寶盒 | 提名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備註 |
---|
1966 | 導演獎 | 提名 |
1965 | 導演獎 | 提名 |
1964 | 導演獎 | 提名 |
1963 | 導演獎 | 提名 |
1962 | 導演獎 | 提名 |
1961 | 導演獎 | 提名 |
1960 | 導演獎 | 獲獎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1960 | 在好萊塢大道6676號 | 留星 | 獲獎 |
參考資料:.
人物評價
文森特·明奈利被認為是美國好萊塢史上最具創造力的影像大師的,尤其是他在眾多音樂劇中以華麗的色彩和磅礴氣勢的配樂而獨樹一幟。50年代時他所執導的一系列寬銀幕音樂電影風靡一時,一向鄙視好萊塢的影評界也稱他是“mise-en-scene”的大師,而他對後輩導演也有不可估量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