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文明湖
- 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
- 水深:約5米
- 建造時間:宋代
景區簡介,景區文化,景區名字傳說,
景區簡介
文明湖水面寬闊,平靜如鏡。“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明人李大奎有詩云:“空亭覆綠繞滄浪,一派雲根漱玉香。寒侵柳絲鶯語澀,清拖芊帶鯉吞忙。豪來撈月人疑醉,興到披風我似狂。最愛鵝湖來活水,涓涓不盡楚江長。”圍繞著湖的東堤和西岸,古木參天,鳴禽上下,綠草如茵,泉水淙淙。湖面碧波蕩漾,清澈如鏡;流清亭、躍淵閣、文明樓等諸多亭台樓閣倒映湖中。漫步湖畔,儼然置身於圖畫中。文明湖底,常年綻開著許多名叫水金蓮的珍奇花朵,花蕊金黃,葉子酷似浮萍,片片點綴湖面。這種小荷般的花骨朵兒如同金杯盞盞,在水中不時冒出一串串氣泡,猶如無數個晶瑩的珍珠泛起。湖裡還生長著一種珍貴的石頭魚。當魚兒在花間嬉遊,攪得滿湖清泉珠滾玉翻,煞是好看。
景區文化
文明湖周邊的人文內涵極其豐富。春秋時期著名道家人物老萊子曾在此隱居,躬耕隴畝,孝事雙親,至今還有“孝田”、“順井”和“老萊子山莊”等。遺存供人瀏覽。宋代著名理學家陸九淵在荊門任知州時也曾在此講學。歐陽修和蘇氏父子(蘇洵、蘇軾)等人也都遊歷過這裡,留下了膾炙人口的名詩佳句。歐陽修在《惠泉亭》一詩句中寫道:“春岩賓嘉自相對,席間誰伴謝公吟。日暮多逢山間醉……使君今是樽前客,誰與山僧作主人。”蘇洵也吟詠過《蒙惠二泉》:“泉源從何來,山下長溪發。悠然本無營,誰使自激洌。茫茫九地底,大小浮一葉。使水皆為泉,地已不照泄。應是眾水中,獨不容玉潔?涓涓自傾瀉,奕奕見清澈。石泓靜無塵,中有三尺雪。下為百丈溪,冷不受魚鱉。脫衣浣中流,解我雙足墊。樂哉泉上翁,大旱不知竭。”蘇東坡唱和其父,也寫下了《蒙惠二泉》詩:“泉源從高來,走下隨石脈。紛紛白沫亂,隱隱蒼崖折。灣田成曲沼,清澈見肝隔……貪遇此二泉,終古恥笑焉。”其餘歷代文人留墨亦甚多。
抗戰時期,國民黨軍隊上將張自忠將軍三十三集團司令部設在這裡,在襄河兩岸同日本侵略軍進行浴血奮戰。他親臨前線,英勇殺敵,不幸以身殉國,氣貫長虹。今人在文明湖畔置有張將軍雕像和亭樓,供人憑弔瞻仰。
景區名字傳說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某地有一州官,魚肉百姓,壞事乾盡,人們深惡痛絕。一日,聽說象山東麓有面湖。湖水由泉湧出,純淨明澈,沁人心脾。州官得知,對屬下說,如此美景,何不賞之樂之?於是擇了一個黃道吉日,攜美女無數,管弦伴行,蜂擁而去。行至湖畔,果見古木參天,風景別致。有白鶴亭聳於翠綠之巔。亭尖那鶴,展翅欲飛,引頸欲歌;有泉水淙淙流自山腳,樹映水碧,涓涓入湖。見到如此美景,州官興致大發,正要附庸風雅道出一首歌賦,突然間,狂風大作,席捲而至。州官弱不禁風,被疾風旋入湖心。
雖然湖水不甚深,也嚇得州官屁滾尿流,魂飛魄散,連喝湖水三口,回家大病一場。從此,州官如脫胎換骨般,棄惡從善了。於是人們就將這湖取名了“文明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