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路(安徽省廬江縣文昌路)

文昌路(安徽省廬江縣文昌路)

文昌路是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城市主幹道,(規劃)西起濱江大道,東至鄧湖路,與晨光路相連,全長約7km。已建成段為牌樓路 - 合銅公路(西內環)段,長約3.5km。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昌路
  • 外文名:Wenchang Rd
  • 全長:約7km
  • 狀態:部分建成
來源,歷史,

來源

“文昌”,星官名,又名“文曲星”,古神話中主宰功名、祿位的神。廬江“文昌路”原名“文昌大街”,始源於清同治年間。

歷史

廬江縣乃 “文翁故里”。文翁,廬江郡舒縣(今廬江縣樂橋鎮)人。西漢景帝時為蜀郡守,是中國歷史上地方政府創辦官學第一人。為官一生,以倡導文治而政績卓著。受文翁影響,廬江縣歷代重教興學,自古文風昌盛。於唐中宗景龍年間(707—710年),於北門始建文廟,創學宮,設書院。其元、明兩朝鼎盛時有毛公書院、崇文書院、潛川書院、崇正書院等八所書院匯聚四鄉之俊秀。到了清朝,重教之風尤盛。為供奉“文昌”,康熙、同治年間,先後又在文廟西北建“文昌宮”、“文昌閣”、“文昌先代祠”,並大興縣學和學堂。僅縣城大西門內就有廬江中學堂(即今安徽省廬江中學)、廣益學堂,還有十餘家“師塾”和“經館”(即私立學校),呈現出“學校如林,庠序盈門”的繁榮局面。此間,由文廟向西,其文昌宮、文昌閣、文昌先代祠和學堂、經館,形成一條“文昌”大街,成為廬江縣文人學子講學、讀書和每年祭祀文宣王(孔子)的集中場所。文昌街,乃古老的廬江縣城人氣最旺的繁華大街之一。
據廬江縣誌記載,自南唐伍喬(今廬江廬城馬廠人)金陵殿試中進士第一(狀元)至晚清,全縣共有44名進士(武進士5名)、198名舉人(武舉65名),713名貢生。傳留於世的經史子集也多達138部。全縣文教昌盛,人文學術成就應運而生,科甲起家者承傳不絕。在影響中國文壇兩百多年的“桐城派”人物中,就有廬江籍黃金台、劉體信、吳廷香、盧國華、吳保初等十餘人之多。其中,曾號稱“清末四公子”之一的吳保初影響最大,被康有為譽之為“文學才節顯聞於世,乃才士也。”廬江人驕傲的說此乃縣城有文昌大街,贏得“文昌星”高照之故。此說當屬唯心,但廬江人重教興學之風可見一斑。
逝者如斯夫,千年歲月,彈指一揮間。古“文昌大街”上的文廟、文昌宮、文昌閣、文昌祠等均已成為歷史。今日之新“文昌路” 東至牌樓中路,西至合銅公路(西內環路),全長約3500米;未來將西延至濱江大道,東延至鄧湖路,全長約7000米。寬暢的路旁,矗立著廬江中學實驗國中、城關國小,以及廬江縣教育局、文物管理所和文化大廈等文教單位的現代化建築。在浩瀚的歷史長卷里,廬江人民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正在繼續描寫著更新更美的篇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